关灯
护眼
字体:

陛下曾经嫁过我(119)+番外

“洛西之乱和今日之事又有什么关联?”戚云恒诧异地问道。

越西之乱乃是前朝那位开国皇帝在位末期发生的一场暴乱,究其根源,据说是洛西之地的百姓与当地的官员起了纷争,但当地的官员在事件发生之初有些处理不善,以致于纷争加剧,终是演变成了一场覆盖了整个辽西的大暴乱。

据说,成国的第二位皇帝,也就是康隆帝,便是因为平息了这场暴露才受到先皇嘉许,得以继承皇位,登基为帝。

“前朝开国的时候便搞过催生人口那一套。”欧阳冷冷说道,“可孩子生下来只需要十个月,长大成人却需要十几年,不可能吹口气就嗖地一下马上变大,下地干活,去军队里当兵。在这些孩子能够如其父母一般为国家、为朝廷流血流汗之前,他们得先成长,得先穿衣吃饭,得先消耗掉父母那一辈人的劳动成果。然而在此期间,土地还是那些土地,能够干活的人也还是那么几个,出产的粮食也一样不会变多。若是朝廷不去催生人口,同样的一亩地可能只需要养一个孩子,但催生人口之后,这一亩地就要养两个、三个甚至五六个大活人!供给五个人吃的粮食和供给一个人吃的粮食,它能一样吗?这中间产生的缺口,最后形成的窟窿,谁去补,拿什么去补?!”

“开始的时候,前朝的官员也如你手下的这些蠢货一样,又是免税,又是发钱,干得不亦乐乎,结果刚推行了两三年,户部那边的财政就先吃不消了。只是,税可以不再减免,钱帛也可不再发放,但生下来的孩子却不可能再塞回到他们的娘肚子里去!而且朝廷的政令传达到百姓当中是需要时间的,等乡下的百姓们知道再怎么生也没有好处可拿的时候,家里的孩子都已经生出一大串了。”

“催生人口的政策刚一推行的时候,大家都还察觉不到什么,但十几年一过,婴孩长成半大小子,原本能养活三口之家的土地就得去养活两倍甚至三倍的人口,原本还能够温饱的人家立刻就变得连饱饭都吃不上了,原本还算富裕的人家也变得只能勉强糊口。”欧阳深吸了口气,平定了一下情绪,继续说道,“洛西那边适合耕种的土地本来就少,再怎么开荒也无济于事。你也知道,人一饿,便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偏偏当地的官员并未察觉到乱象的根源所在,把当地日趋恶化的治安当成穷山恶水出刁民来处理,根本没往粮食上想。于是,吃不饱饭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一起铤而走险,结果便形成了暴乱。”

“重檐怎么对此事知道得这般清楚?”戚云恒疑惑问道。

“你以为,欧家世袭罔替的爵位是怎么来的?”欧阳用的虽是疑问句,却没想要从戚云恒那里收获答案,接着便揭晓了真相,“完完全全就是用洛西人的人头堆出来的。”

戚云恒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久久不能发声。

欧阳也没再说话。

即便是历朝历代有名的昏君,也不曾干过因为宠爱一个妃子就赐其家人世袭罔替爵位的蠢事,康隆帝赵河又不傻,欧家的庆阳伯之位,当然也不可能是贵妃欧槿的功劳。

但那段往事却不是什么美好的回忆,那样的功劳,亦是不要也罢。

欧阳刚刚率兵过去镇压的时候,真是如切菜砍瓜一样容易,只是杀着杀着,他和他手下的士兵便感觉到了不对劲。

他们的对手没有盔甲,没有刀兵,但却比他们更不畏死,更敢拼命。

欧阳当年也曾抓到过俘虏,审问过他们,然而得到的答案却只有一个字——

饿。

据抓到的暴民供述:挨饿的滋味实在是太难受了,相比之下,死亡反而是种解脱。

于是,他们宁可战死,也不愿饿死。

得知这一点后,欧阳也曾想过向朝中求援,调拨一批粮食过来,喂饱了饥民,自然也就没有了暴民。

但与赵河那边一联系,欧阳才知道,因建国之初的催生人口之策,此时的成国,举国上下俱是嗷嗷待哺,即便是最为富饶的两河流域也拿不出富裕的粮食赈济周边。好在其他地方大多还能自给自足,尚没饿到如洛西这般暴起生乱的程度。

无奈之下,欧阳也只能重新举起屠刀,将饥饿的暴民送往阴曹地府,使洛西之地的人口恢复到土地能够供养的程度。

赵河继位后,发布的第一道政令就是加大各地的兵役和徭役。

这道政令虽然使得民间怨声载道,也使得赵河自己饱受诟病,却也将各地的青壮从土地上抽调出来,使其受到国家和朝廷的统一辖制,血腥残忍但却行之有效,终是规避了洛西之乱的再次重演。

但这样的政令也使得成国朝廷在民间的声望一落千丈,给继任者埋下了祸根。

而这样的脏活儿,欧阳也不想再干第二次了,即便给他一个世袭罔替的王爵,也不行!

“总而言之,这种比纸上谈兵更坑人的国策是绝对不能推行的。”欧阳沉声说道,“生孩子这种事,原本就不应该由皇帝来管,那是老天爷的活儿!跟老天爷抢活干,那是要遭报应的!再说,朝堂上的那些蠢货就只想着生,却不知道孩子生下来之后还需要养的——当然了,那些家伙大概也没几个是养过孩子的,不知道也是正常。”

“重檐说错了。”戚云恒轻咳一声,“除了朱边,其他人都是有儿有女,子孙满堂。”

“有儿有女和养过孩子可不是一回事。你得知道,生孩子的是孩子他娘,养孩子的是奴婢和奶娘,至于他们自己,可曾喂过一次,带过一天?”欧阳翻了个白眼,冷哼道,“你可以随便找人去问,看这些官员中有几个知道自家的孩子一顿饭能吃掉几两米,做一件衣裳又需要多少尺布!”

“不用问了。”戚云恒苦笑着摸了摸鼻子,“朕就不知道。”

受到这个话题的影响,戚云恒和欧阳的心境虽不相同,心情却都有一些低落。

戚云恒也没了带欧阳去泰华宫玩乐的兴致,直接在夏宫这边洗漱歇息。

两人躺到床上,欧阳才想起自己今天为何没去大朝会,随口问道:“今天的大朝会闹的是这个,没因为王太傅的事吵架?”

“没有。”戚云恒道,“许是王绩那老货终于想通了,或是被什么人给点醒,终于发现以他如今的身份,本就不适合当什么太傅,教什么皇子。”

王绩的亲孙女可是当今皇后。皇后若是生下嫡子,他就是下一任皇帝的曾外祖父,理该避嫌让位;若是生不出来,他就算把别的皇子教得再好再出色,教出花来,到最后也只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得不偿失。

怎么想,都是亲孙女生一个跟自己血脉相连的皇帝更为靠谱,偏偏王绩却钻了牛角尖,根本就没把亲孙女的存在放在心上。

当初看到一群官员上奏章举荐王绩的时候,戚云恒就觉得疑惑:给庶皇子当太傅,你这是认定自家孙女生不出孩子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