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策臣轨(30)+番外

见顾秉不回答,小太子凑近了他,低声问:“你也要罚跪抄书么?”

顾秉听了一惊,太子是国之储君,竟然有人敢让太子下跪抄书。何况,太子如今才四五岁,不提身份,责罚这么小的孩子也算是令人发指。

顾秉定定地看着他:“陛下是明君,自然不会如此,陛下最多就是责骂两句便罢了。”

小太子愣了愣,有点羡慕地说:“你每天都能见到父皇么?”

顾秉犹豫了下,道:“差不多吧。”

小太子没说话,伸出手指算了算,最终摇摇头:“孤都不记得上次见到父皇是什么时候了。”

顾秉心中酸涩,再次犯上抚过孩童柔软的发丝,轻轻问道:“小太子不想回去也可以。暖阁也暖和,要不要先睡一会?”

小太子看他:“孤叫轩辕冕,记住了。”

五更时候,有人推开门,顾秉眯起眼睛,轩辕逆着光站着,身后跟着安义。

“陛下。”顾秉行礼。

轩辕看向小太子,皱了皱眉,却对顾秉道:“你昨夜没睡?”

顾秉笑笑:“睡不着,还不如做些事情。”

有宫人前去抱起小太子,轩辕冕睁开眼睛看见轩辕,张了张嘴,又闭上了。

轩辕道:“回去就对贵妃说,是在朕的太极殿找到太子的。”

轩辕冕被抱走的时候一直看着顾秉,顾秉抿住唇。

第六章:宦海情怀蝉翼薄

轩辕在他对面坐下来,面露疲惫之色。

顾秉轻声道:“陛下,再过二刻就要早朝了。”

轩辕淡淡道:“朕不喜欢太子。”

顾秉看他,轻轻道:“他是您的儿子。”

轩辕愣了下,从储君到皇帝,似乎在他的世界里,只有皇帝,皇后,王爷,太子,从未出现过父亲,母亲,兄弟和儿子。顾秉看着他,目光一贯的温和中带着几分责怪。

轩辕叹口气:“这个事情,很复杂。”自嘲地笑笑:“朕的家务事都处理不好,难怪国事也一团糟。”

顾秉披上朝服,戴上远游冠:“陛下,臣以为今日陛下最好召集心腹,这件事情,还是从长计议。”

轩辕点点头:“散朝后,湖心亭。”

湖心亭的视野极其开阔,四周除了残荷败柳空荡一片,远远就可以看见宫人们穿梭忙碌。

顾秉问道:“他们在忙什么?”

周玦笑道:“勉之真是忙人,都不知道今夕何夕,明夕何夕了。”

顾秉皱眉,算了算日子,猛然想起明日便是除夕了。

轩辕敲敲桌子,看向诸人:“上次洛河一别,朕对诸卿甚是挂念。”

秦泱极其不耐烦地打断他:“陛下,我等前几日才聚过。哪怕是几十年的旧情,都已经叙完了。陛下这次召我们来,肯定是有要事相商,就不用这些个冠冕堂皇的客套话了。”

轩辕也不怪罪,向着顾秉点点头。

顾秉起身:“诸位,就在前天我得到消息,蓟北那里,很有可能出事了。但是线人语焉不详,所以我们手里也没有确实的证据。如果查了,很有可能会动摇官心民心军心,亦或者打草惊蛇,造成反弹。”

顾秉顿住,没有说话。

轩辕似笑非笑地扫视众人:“若是不查,很有可能就此太平下去,大家都乐得清闲。你们觉得?”

诸人面面相觑,谁都没有说话,秦泱幽幽开口:“陛下,在座黄大人和周大人品级最高。臣等以此二公马首是瞻,鉴于黄大人年老德高,我等还是先听听周大人的金玉之言吧。”

顾秉看了眼赫连,一齐道:“臣等附议。”

周玦哀怨地看众人,再次确认有些坏习惯是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转变的:“若是不查的话,太平可能确实是太平了,但别人兵临城下的时候,我等恐怕还在醉生梦死纸醉金迷呢。”

秦泱嫌恶地看他:“那是你。少扯上我们。”

黄雍捻着胡子,很是欣慰地看着一群有为的“年轻人”,一锤定音:“老臣斗胆揣摩陛下的意思,既然叫我们来了,那就是要一查到底吧?”

轩辕起身,双手撑在阑干上,袍袖被凛冽寒风吹得微微鼓胀,从顾秉这个角度看,仿佛要腾云而去。

“权臣,贪官和藩镇本就是朝中积弊,此次是最好时机。这样的机会,朕不想错过。燕王,河北道的官吏还有他们在朝中的内应,务必一举成擒。”

轩辕回头,目光在众人脸上打转,最终缓缓道:“燕王那里,交给周玦;河北道交给秦泱;赫连,有件事情,朕想了很久,现在交给你去办。”

赫连杵单膝点地,轩辕把腰上的佩剑解下来递给他:“不要说皇叔和皇弟了,就算是和地方上的南衙府兵比起来,朕的兵力都有些寒碜。囊中羞涩怎么办呢?”轩辕的眼里闪过流光一般的杀气:“朕要你私募也好,招徕豪强的亲兵也好,为朕建立起一支骁勇善战,只属于朕的亲军来。朕把原先独孤家的老底也给你,加上原先的两万羽林卫,再招募些死士,半年内,你给朕凑足十万!记住,他们都要是勇士之中的勇士,而且他们的忠诚,只能属于皇帝!”

赫连接过剑,重重磕头。

轩辕转过身的时候,脸上又已是平日里轻松惬意的笑容:“至于朝中的那只老鬼或是小鬼嘛,勉之,就靠你了。”

顾秉回大理寺的时候,清心来了一趟,问除夕怎么过,顾秉想了想说:“我还是老样子,你给你自己买些肉菜吧。对了买些鞭炮,驱邪。”

处理完大理寺的事情,顾秉便调出十年来蓟北报告中央的各类文书,一项一项细细看了起来。

粮产,赋税,徭役,盐务,河运,兵马,诉讼,铁石。。。。。。

顾秉放下最后一份文书的时候,东曦既驾,密布的流云间隙,出现了一条极浅淡的红光,然后慢慢变亮,拉长,直至将整个天地一分为二,像是一片漆黑中杀出的一条血路。

顾秉没有坐车,一个人悠悠地走在道上,想是众人忙于筹办年货,于是人潮如织,人人脸上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喜气。一个小童冒冒失失地冲过来,差点把睡眠不足的顾秉撞个五体投地。顾秉挣扎着站直,就见那顽劣的孩童冲着他大咧咧一笑,把手里一块还没吃的红豆枣泥糕塞到他手里,转身便跑了。

顾秉看着他的背影,轻轻捻了一点枣泥糕放入嘴里,品着丝丝缕缕香甜的味道,也淡淡地笑了。

史阁老,苏太傅,黄雍是朝中品级最高三人,史苏二人俱是三朝老臣,虽只挂虚衔不问朝事,但族人姻亲,门生故旧盘根错杂,早已形成阁老派与清流派之争。黄雍年老体弱,如今虽登台阁操持相权,但少则三年,多则五年想必就会告老还乡,含饴弄孙,他之后,轩辕手下谁可与史苏抗衡仍是未知之数。

顾秉心里其实是更加偏向周玦的,秦泱虽然算是能吏,但性格过于耿直,不善权变,周玦看起来油头滑脑,但胸中丘壑非常人可比。至于朝中其他文臣,要么是苏景明赵子熙这般史苏两党的子弟门生,要么是吴庸钟衡臣那样只会清议的文人高士,和他同科的蔡同恩,如同当年轩辕评价的那样,确是个清廉的直臣,但是过于死板,连走路都像是丈量过一般。想到轩辕,顾秉脚下顿了顿,不由自嘲地笑笑,用人谋略,轩辕比他强上百倍,帝王心术,哪里用得着他一个臣子操心。

上一篇:登西楼 下一篇:鹤鸣于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