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策臣轨(12)+番外

“行了,还是说正题吧。”黄雍到底德高望重,第一个开口。

轩辕收了方才满脸的戏谑,懒懒散散地靠回座位上,扫视一周:“靖西王叔公开表明支持孤,史阁老那里,孤也有八成的把握。”似乎是有些累了,他托着下巴,闭目养神:“诸卿的想法呢?”

众人面面相觑,谁都没有说话,毕竟目前的形势,相当微妙。

轩辕等得不耐烦了,直接点名:“周玦,你说。”

被点名的周玦装模作样地苦着一张脸,极其不情愿地开口:“论资历,论年纪好像都不应该是臣发言吧?”

轩辕没开口,秦泱在旁边踹他一脚:“少废话,直接说。”

周玦哀怨地看他一眼,伸出四个手指:“若是之前我们是以守为攻的话,我们现在,已经可以易守为攻了。”

“恩,听起来像是废话,继续。”轩辕没睁眼,嘴角却勾起笑意。

周玦叹口气,接着说:“其实,我真正想说的是,不管朝野呼声如何,至少现在殿下您是太子,而陛下龙体欠安,对他们来说看起来是个机会,对我们来说,又何尝不是呢?”

顾秉心中一惊,周围秦泱等人都已变色,轩辕却是波澜不惊,缓缓掀开舱内的竹帘,不知不觉外面已经下起了绵绵细雨。

“这个事情,孤已经想好了。就交给诸位去办吧。”轩辕用纤长的手指碰触船舷上的雨滴,淡淡一笑:“王叔和三皇弟会站在孤这边的,你们不用担心。至于史阁老,苏太傅嘛。”他顿了顿,“你们觉得他们谁家的女子更有资格做孤的太子妃呢?”

明明是个很香艳喜气的话题,但在座诸人无一人露出喜色,仿佛都还沉浸在上个问题里。

轩辕回过头来,顺手拿起桌上的纸笔,龙飞凤舞地写了好几张,分别递给每个人,顾秉只觉得他们每个人接过纸条的时候,神色实在精彩。

只剩下顾秉一个人没有接到纸条了,轩辕低头欲写,黄雍突然开口了:“殿下。”轩辕抬眼看他,黄雍踟蹰道:“殿下,顾秉刚刚及冠,他还是个孩子,这些事情,还是少参与一些比较好。”

顾秉低头,脸埋在阴影里,也隐去了所有表情。

轩辕看他,犹豫了下,就听见周玦也开口:“臣附议。”

顾秉一时之间不知道心中是喜是悲,是酸是苦,就见轩辕也递给他一张字条,上面只有一个字,“昏”。

然后轩辕带笑的声音传过来:“孤的终身大事就交给勉之了。”

第十三章:无边丝雨细如愁

又站在熟悉的小院里,预想中的轻快喜悦并未到来,反倒是比在定陵时更加忧虑了。东宫里多了很多并不相识的脸孔,而所有人都来去匆匆,面色冷淡,似乎每个人都有忙不完的事情。

顾秉依然每晚要抽空帮忙整理邸报,对周玦他们做的事情,也大致清楚。只是越看就越心惊,也越感到悲凉。

他缓缓把一份邸报记到脑子里,然后烧掉,再次感谢黄老和周玦没让他插手的建议,虽然和处理太子大婚的事情比起来,他更宁愿去做那些机密之事。

史阁老家一共有两个嫡出小姐,四个庶出小姐,还有几个堂小姐表小姐。

苏太傅家就要简单很多,一共只有一个嫡出的小姐。

顾秉端详着画像,按照相师的嘱咐,把败家克夫面相的先剔除,年级大的,出阁的剔除,生母地位太卑贱的剔除,目不识丁的剔除。

还剩下四个,三个史小姐,一个苏小姐。

顾秉默默看着画像上各有千秋的女子,轻轻地把画轴卷起来。

已经是暮春了,连绵细雨卷落红,□幽道上处处是泥泞不堪的绯红粉白,狼藉一片。顾秉踱步到庭院里,任雨丝淅淅沥沥地落在身上,脸上,心上。

过去两年多来的点点滴滴缠绕心头,打成一个一个的死结,撕扯出一阵一阵的刺痛。庭中的景致缓缓淡去,轩辕的眉目却越发鲜明。挺直的鼻梁,凉薄的双唇,深邃的凤眼;初见的讥诮,人前的温和,独处的惬意,算计的奸猾,决断时的狠辣;他的表情,他的动作,他的言语。。。。。。

顾秉闭上双目,想强行把轩辕的脸驱逐出去,却发现无能为力。他再次睁开眼,眼里有些疲惫,更多的是绝望。

擦擦脸,顾秉回到室内,拿起画轴。稳步出现在轩辕面前的又是那个走路说话都小心翼翼,少年老成的沉默臣僚。

“殿下,这是史苏两家年龄相仿的几位千金。”顾秉低声说。

轩辕抬头看他一眼,皱眉:“做什么去了?怎么浑身湿淋淋的,先坐下吧,赐姜茶。”

安义公公知道顾秉大小也算是个红人,忙不迭地去安排了。

顾秉谢恩之后,双手把画轴捧给轩辕,低头坐下来。

轩辕并没打开画轴,而是端详着他:“有些日子没见,勉之瘦了。”

顾秉笑笑:“回殿下的话,也许只是最近天气不好,所以臣吃的也少些罢。”

轩辕看他,突然伸手,点在他眉宇之中:“早和你说过,年纪还这么小,想那么多做什么?”

顾秉面上没有表情,却觉得鼻头一酸,眼眶涩涩地有些难受。

轩辕感到他神色不对,托起他的脸,端详片刻:“是孤疏忽了。勉之遇到什么难处了?”

顾秉勉强笑笑:“臣没有什么的,只是最近看的事情多了,想的也多了。让殿下见笑了。”

轩辕半信半疑地摇摇头:“勉之不愿说就罢了。不过,勉之你记住,现在不让你参与很多事情,也是为了保护你。何况,孤大婚的事情,他们几个那么不靠谱,孤交给你才放心啊。”

正好安义公公端着姜汤来了,顾秉正好接过一口喝下,顿时感觉从喉咙到胃如同火烧一般,但头脑似乎清醒了很多。

于是他起身,走到轩辕身边,打开画轴:“殿下,这个端坐在竹林中的女子,品性温良,贤惠大方,是史阁老嫡出二儿子的女儿,其母是淮南道刺史的小姐。她写得一手好字,还擅丹青。”

轩辕微微点点头,视线并没有在画像上停留很久。

顾秉打开第二卷:“这个刺绣的女子是史阁老嫡长子的庶出小姐,因为其母只是一个小县令的女儿,所以在家中地位不高。但是她性情极其贤惠,甚至有些懦弱,尤其擅长女红刺绣烹饪。"

顾秉说的口都干了,才打开最后一卷:“这个独倚高楼的女子,是苏太傅唯一的孙女,在家中很受宠爱。”

“行了,”轩辕突然开口,“就那个母亲是小妾的吧,反正孤娶得是她的娘家,不是她。”

顾秉有些犹豫:“殿下,那位史小姐是庶出的。”

轩辕笑了笑:“所以勉之,你还年轻,母强子弱是国之大忌,史家已经够厉害了,若是孤的太子妃还有厉害的舅舅,孤以后岂不是处处掣肘?”

顾秉称是,轩辕又想了想:“送佛送到西,提亲纳吉下聘操办什么的,勉之,你一起办了吧。”

上一篇:登西楼 下一篇:鹤鸣于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