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古代当名师(458)

作者: 三羊泰来 阅读记录

杨曦轩越来越喜欢赵茳了,不愧是姐夫时常夸赞的人,有想法,有能力,多好的属下,“可,我会给你通行令牌。”

德州依旧是兵管制,整个德州被分割成数块,没有令牌和路引,外来人在德州寸步难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周家学堂的报纸不知不觉传遍了整个南方,因为杨曦轩有大炮的关系,整个南方势力没有不关注他的。

各势力看到报纸不了解周家学堂,不少人以为周家学堂如熟知的书院一般,教导的书籍依旧是四书五经等,有些人嘲笑乱世最无用的就是书生,现在以武争天下。

哪怕周钰说了不少有深意的话,依旧没有引起多少的重视。

当然也有目光长远的,根据周钰夫妻做的事情,他们承认夫妻二人的能力和本事,要知道瑞州的法典不是秘密,早就被探子偷偷送了回来。

所以有些势力想去探查周家学堂。

而与周钰夫妻有过接触的明家,明家的反应最大,通过报纸直观感觉到了危机。

明佼巡视胶州边境回府城,就被父亲叫到了书房,明琛问,“你可看到了报纸?”

明佼神情疲惫,胶州要用兵,他最近没休息好,“已经看过了。”

明琛也心疼儿子的疲惫,可这世道谁不累?

“你怎么看?”

明佼灌了一杯浓茶给自己提提神,“爹,我们必须要承认杨曦轩能文能武,他还懂御下与平衡之道,收拢民心的手段也层出不穷。”

越是接触杨曦轩,他心里越涩然,杨曦轩太打击他了。

明琛沉默了片刻,“我后悔啊。”

日日后悔也无用。

明佼继续道:“爹,你问我怎么看周家学堂,我打听的消息,当初周家一行南下定居,周钰夫妻押着杨曦轩跟他们学习,上至杨曦轩下到白朗等学生,爹,这已经足够说明周家学堂的不凡。”

明琛,“......不凡的是杨曦轩的姐姐和姐夫。”

没有这两人就没有周家学堂。

明佼语气幽幽,“当初我想过送明家孩子去周家学堂,可惜当时周钰夫妻在府城,后来关系紧张更不可能了。”

现在他不仅想送孩子去周家学堂,他也想去学习了,可惜也只能想想。

明琛又问,“水力织布机是杨曦轩姐姐改造的,你说仿制大炮的人真不是周钰夫妻吗?”

他一直惦记着大炮,他想知道谁制造的,然而德州也好,瑞州也好,杨曦轩把控的太严苛,探子一点消息都没送回来。

明佼指着报纸,“太高调了,哪怕其他势力对周家学堂保持怀疑,周钰夫妻依旧在整个南方出名了,等水力织布机的消息传开,杨先生会更出名,我觉得不是两位先生。”

明琛也这么想的,“也是,这两人回去教书了,怎会是制造大炮之人。”

德州府城,杨曦轩手里拿着景州董家的信件,看完信件递给钟先生,“董家想合作。”

钟衍快速看完信件,反问道:“未来主公终究要收服一家,主公更倾向于明家还是董家?”

杨曦轩,“这两家都是乱世中难得的聪明人。”

钟衍,“所以董家?”

明家比董家强横,明家在胶州扎根太深了,不打服打散,日后拿下胶州也会麻烦不断。

杨曦轩轻笑一声,“我要慢慢看看,至于董家想合作当然可以,我的确需要煤炭,咱们可背靠着大海又有制冰法子,冷冻保鲜技术成熟,只要董家付得起,我就给的起。”

钟衍皱了皱眉头,“看来景州缺水的情况比胶州严重。”

杨曦轩,“德州不少河流从胶州而来,胶州水脉也是不错的,而且胶州也在修建水坝,明家的确让人忌惮。”

最近胶州很多的政策都是学他的,他并不郁闷,巴不得明家做的更多,他相信未来都会属于他。

上河村,学堂休沐一日,学堂的孩子们只有少部分是本地的人,剩下的离家远,孩子们大部分依旧在学堂,虽然休息也没放下书籍。

杨兮两口子就想好好休息了,可惜睡懒觉起来就有人拜访,来拜访的还是熟人赵海商。

赵海商不是自己来的向县,他还带来了姻亲和朋友,直接说了目的,“我们想订水果罐头等商品。”

杨兮精神了,“好啊。”

周钰看向媳妇嘴角含笑,他们想的海税可以提上日程了,不过,要先让海商认识到甜头。

第五百一十九章 再次杀子

杨兮夫妻只有一日休息时间,他们和赵海商商定后,就亲自带赵海商几人去各作坊签契书。

最先去的是水果作坊,最后才是海产作坊。

现在的海产作坊早已经不是小作坊,占地面积十几亩,光冷藏的冰窖就有六个,从海产衍生出不少的生产线。

赵海商参观的有些目瞪口呆,眼前是流水线,海产作坊的工人分工明确,他越看眼睛越亮,离开海产作坊的时候频频回头,十分舍不得离开,还想参观更多的地方,可惜只给他们看生产线。

赵海商震撼过后,“我现在信无论我们定多少量,各大作坊都能提供货物了。”

杨兮嘴角含笑:“现在的生产量还是不足,目前向县各作坊不会继续扩建,但未来会在其他县兴建新的分作坊,你们大可放心下订单。”

至于原材料,海产背靠大海,最不缺的就是原材料。

向县吃肉的同时也要其他的县喝口汤,依照各县的情况建立不同的分作坊,比如重建的海边城镇,城镇多渔民最适合建立关于海产的作坊。

赵海商也来过向县,只是没人带着参观不了各作坊,参观后对货源有信心了,他可以放心大胆的订货,同时他心里一片火热,果然他的眼光最好。

等杨兮夫妻从县城回家,不仅和赵海商等人签订了契书,还得到了不少钱粮的捐款。

杨兮心里有一笔账,“赵海商的捐款相当于此次货物的利润。”

周钰,“都是老狐狸眼睛毒辣的很。”

只是参观就能估算出大概的成本。

杨兮接过孙柳递来的温水,感慨道:“海商富裕啊。”

“的确富裕,我听他们的意思,还能从别的国家买到粮食。”

杨兮摸着茶盏,“现在哪个国家粮食都不富裕,国家的统治者不会管百姓是否吃饱,他们只在乎自己,卖国家的粮食又如何,反正受饿的从来不是统治者。”

周钰沉思着,“管邑从来没从瑞州采买过粮食,看来他有稳定的粮食来源。”

“我们还真忽略了。”

周钰突然又笑了,“管邑现在是海上一霸,有他守着附近的海岸,洋人只能绕道去别的海岛国家。”

“比如和寇?”

周钰点头,“嗯。”

杨兮笑了,“洋人可是吸血的。”

玻璃杯子就能卖出天价,更不用说其他珍贵的货物,只要不吸中原的血,随便洋人吸其他国家的血,只是苦了各国的百姓,上层贵族越奢侈底层百姓越凄苦。

上一篇:重生之带球跑 下一篇:探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