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古代当名师(77)

作者: 三羊泰来 阅读记录

周钰听了更放心,“伯父认识白将军?”

钟衍,“有过几面之缘。”

顿了下继续道:“白将军是武将,他最在乎家中老来的独苗苗,孩子被宠坏了,顽劣非常,白将军一直想找人教导,可惜没寻到人。”

周钰问,“多大了?”

钟衍笑着,“十一岁,正是最惹人嫌的时候。”

周钰又问,“白将军多大?”

钟衍,“四十有五。”

周钰沉默了,三十四生子就老来子,摸了摸鼻子,好像的确是,古代三十四都能当爷爷了。

钟衍见侄子沉思,眼底甚至欣慰,看着时辰道:“我们回上河村?”

县衙后院地方不大,他早就呆够了。

周钰也想回家了,“好。”

钟谨,“......”

听听他爹的语气,不知道的,以为周钰才是爹的儿子!

上河村,杨兮正拿着刻刀,一点点的雕刻竹子,竹子真是宝贝啊。

周钰回来就见媳妇差点割到手,忙上前拿开竹子,小心查看,“可有伤到?”

杨兮,“幸好我反应快,你回来了。”

周钰皱着眉头,“你还怀孕也不怕伤到自己。”

杨兮有些心虚,村子路太泥泞,她不能出门,小妹绣帕子,她觉得没意思让杨三寻了工具,干笑着,“我想做些小东西。”

周钰,“竹片太锋利,容易伤到你。”

杨兮保证,“我不做了。”

周钰才不信,“本来还想启程去义州,你这样我实在不放心。”

杨兮,“......”

周钰不放心媳妇,嘴上不停的念叨,说的杨兮垂下头,可怜兮兮的。

.

第一百章 钟煦

周钰皱着眉,“还有下次没?”

杨兮举手保证,“没了,没下次了。”

所以别继续念叨她了。

最后周钰还是走了,去义州耽搁不起,早去早回才踏实,因为搬家已经耽搁了时日。

这一次杨三跟着一起去,二人骑马走的,李争都没带,争取早日回来。

周钰走了没几日,钟煦回了县城,堤坝竣工了,府衙派人来巡视,钟煦回上河村,服徭役的劳力已经回了村子。

钟煦带回来消息,“今年服徭役没有伤亡,我爹得了上头嘉奖。”

杨兮,“的确该嘉奖。”

钟大哥没放弃病重的人,不仅县医守在堤坝,还请了县里的大夫过去看病,百姓对钟大哥感恩戴德的。

钟煦继续道:“还查了县衙的账目,明里暗里说我爹不该浪费银子,说今年工钱给高了,还说汤药这笔银子不该支出。”

钟衍拍了桌子,“混账。”

钟煦也气得够呛,从小的教育,他一心想像爷爷和父亲一样成为好官,见不得不将百姓当人的贪官。

才十二岁的少年,正是正义感十足的时候,钟煦气的眼睛都红了。

杨兮则关注,“知府已经将瑞州当成自己领地了?”

钟衍嗤笑一声,“真够心急的。”

杨兮问,“县衙账面还有银钱吗?”

钟煦脸上的气愤没了,有了笑模样,“没有多少了,只够维持日常的,府衙想提银子走都没银子可提。”

杨兮笑道:“大哥做得好。”

钟煦最崇拜爹爹的年纪,少年坐的笔直,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

钟煦想了想问,“爷爷,知府不会难为爹吧。”

钟衍摸着胡子,“不都嘉奖你爹了吗?”

钟煦放心了,“爷爷,爹让我不用去县学了,说让我陪着您,等周叔叔回来跟着周叔叔学习。”

钟衍感觉到杨兮的目光,老头自然的移开目光,咳咳,他偷偷和儿子说的,将周钰讲什么和儿子说了,儿子惊讶后决定孙子来上河村学习。

杨兮心道,识货的人太多,自家的人口越来越多了。

钟衍转移话题,“县试要开始了,周钰能回来吗?”

杨兮,“周炳不需要操心,只是县试又不是会试。”

周钰走的时候就没惦记周炳,提都没提过,更不会为了周炳考县试赶回来。

钟衍摸了摸胡子,行吧,周炳县试的确没问题。

次日,吴山两口子来了府上,杨兮见吴山整理了头发,看得有些久,李氏道:“我给整理的,本来回村就该过来,弟妹也能想到大通铺的环境,我在家里好好给当家的收拾一番,这才敢带他过来。”

杨兮秒懂,这是染上了虱子,“环境如此,也是没办法。”

李氏自己是利索干净人,当初在京城难民区,他们一家子都没染上虱子,她自己就受不了,如果不是不能剃头,她都想给当家的剃头,一个铜板掰成半花的人,一点都不心疼买药粉的铜板,直到再也没有虱子,她才放过当家的。

吴山不自然的摸着鼻子,他的衣服现在还泡着,洒了不少药粉,媳妇说让他自己洗。

杨兮打量吴山,对李氏道:“大哥没遭大罪,嫂子该高兴。”

李氏的确高兴,眉开眼笑的道谢,“这多亏了先生。”

杨兮对吴家真诚,“我们两家关系亲厚,再说谢谢就见外了。”

李氏今日来不仅登门感谢,还有正事,“最近竹笋长的快,现在当家的回来,我们想多挖些竹笋,我想多晒一些竹笋,弟妹需要干竹笋吗?需要我就多晒一些。”

杨兮,“要的,嫂子留下自家吃的,剩下的给我送过来,我都要了。”

“弟妹,干竹笋可不少。”

杨兮道:“我们家人多吃的多。”

买吴家的干笋,自家够吃了,她不用买其他人家的干笋。

杨兮想到叶顺,叶顺已经去当账房,吴山没回来,她没单独和李氏说,现在正好说一声,“叶顺当货郎会算账,他当账房能盯着买卖,因为他合适,所以才让他当的账房。”

木匠想糊弄叶顺太难了,叶顺对买卖的伎俩熟悉,叶顺看着木匠们十分老实,最近杨三不在家,叶顺回来会过来说每日买卖如何。

杨兮心里有账本,一个月分一次红利,两成利能分二十两,可见最近卖的多火,又感慨向县富裕。

吴山回来就听说了,“我明白。”

他们家都不是做买卖的人,里面的弯弯绕绕太多,叶顺最合适,不过有些羡慕叶顺这么快就得到周家的重用。

吴山两口子坐了一会就回家了。

转眼到了考童生试,周钰和杨三没回来,周炳与柳里正长孙一起去的县城,周小弟和柳里正送两人过去的。

村子里考县试的有八人,二百多户的村子,读书人的比例很高了。

钟衍最近没少在村子转悠,已经将村子摸透,“不是所有村子都如上河村,上河村地理位置好,百年没大灾多代积累家底,读书人才多了起来,下河村就差了许多,村子里只有一个秀才。”

杨兮,“读书比例也很高了。”

北方有多少村子一个童生都没有呢,更不用提秀才!

钟衍背着手站着,“哎,希望考上秀才,新的朝代会承认他们。”

上一篇:未来之袋袋福 下一篇:重生的倒霉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