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古代当名师(754)

作者: 三羊泰来 阅读记录

杨兮了然刘氏为唐沁瑶买嫁妆首饰,“我的眼光还不错,到时候可以给你参谋参谋。”

“有劳公主了。”

两人还没到翠玉楼,掌柜的就已经等在了店门口,见到公主府的马车亲自迎上来,“公主,小人已经准备好雅间。”

杨兮和翠玉楼的掌柜相熟,她没少买翠玉楼的首饰,“今日辛苦掌柜的了。”

掌柜的不觉辛苦,他巴不得公主多来几次翠玉楼,每次公主来买首饰店铺的生意就会好上四成。

杨兮和刘氏上了三楼的雅间,翠玉楼三年前推倒重建,原本的翠玉楼为两层,现在高了一层店铺也重新布置过,三楼的雅间只招待贵客,翠玉楼出名的不仅是首饰,还有不外卖的点心。

刘氏进了雅间一眼就注意到点心,“我很喜欢翠玉楼的点心,可惜怎么商量都不外卖。”

杨兮沉默不说话,她也喜欢却不用买,只要一个眼色就会有人亲自送上门,“点心师傅是前朝的御厨。”

这并不是秘密,翠玉楼给与了御厨庇护,御厨为翠玉楼服务。

刘氏压低声音道:“唐家的厨子也不错,曾经复刻过翠玉楼的点心,可惜始终差了一些味道。”

杨兮已经吃上了点心,“有配方。”

两人先吃点心和茶聊天,二人等掌柜的带首饰过来。

翠玉楼外的大街上,周子耑和佘玲正想去当铺就见到公主府的马车,两人眼睁睁的看着公主进了翠玉楼。

佘玲捏着手里的金耳坠,这是她身上仅存的几对耳坠了,“要不我们在外面等着公主?”

周子耑意动了,他也不愿意当妻子的首饰,只是面露为难,“公主不喜欢我。”

自从京城来了大夫医治爷爷,他就知道定国公知道爷爷为何而病倒,他还是有些自知之明。

佘玲垂下眼帘,“都怪我,如果不是我说到南方游学长见识,你也不会南下。”

周子耑握住妻子的手,“不怪你,一切都是我的原因,我想南下长见识才带你离开。”

佘玲眼底复杂了,她为了接近相公没少打听相公的喜好,她带着目的而来真心又能有几分,可相公待她是真心。

周子耑拉着妻子的手,“我们先回去,实在不行我写信给周铮叔借银子。”

他说完脸颊绯红,明明已经是举人了,可没有银钱寸步难行。

佘玲蹙着眉头,“要不我们写文章吧,只要文章登上报纸就有不错的润笔费。”

周子耑脸更红了,他也想过写文章,可他偷偷买了报纸研究后失望了,他不是写话本的料,至于文章他有些自愧,报纸上的文章太出色。

他以往只听南方多才子每次科举竞争十分激烈,亲眼见到报纸文章后,他承认自己的举人有水分。

佘玲因为相公对她的真心五味杂陈,现在见相公心虚的模样还有什么不明白,心里的复杂瞬间没了。

佘玲抿了抿嘴唇,如果不是周氏一族只有周子耑一直被捧着最好拿捏,她真不会选周子耑,她原本的目标是南方周氏一族的子弟,可惜留在南方的子弟不回北方!

周子耑夫妻各有心思,周子耑被佘玲捧的冲动来了南方,现在知道天外有天有些打击他的信心。

杨兮可不知道周子耑夫妻各怀心思,她正选着喜欢的首饰,她选了不少首饰,有给周苒母女的母子款首饰,有给皇后华美的首饰,除去自己喜欢的首饰,还买了一些年轻女子喜欢的头面,等着日后儿媳妇进门送给儿媳。

刘氏看到也没多想,她正斟酌哪些首饰能当陪嫁。

(本章完)

第八百四十章 药商

翠玉楼掌柜喜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公主买的越多能带的货就越多,他已经算好准备多少存货了。

刘氏一口气买了三套头面,还买了好几对的镯子和玉佩,最后实在选不出适合陪嫁的首饰,刘氏才收了手。

杨兮询问,“你不为自己挑一些?”

刘氏摇头,“唐家世代积累了许多珍贵首饰,我更喜欢带古韵的首饰。”

新款的首饰美是美,并不是她的心头好。

杨兮早就发现刘氏的首饰都是老式经典款,默算了下刘氏佩戴过的首饰,她心里暗暗咋舌唐家底蕴深厚。

杨兮也有不少古董首饰,只是她不喜欢佩戴,全部小心的收藏起来,这些首饰她用于传家。

两人付了银票出翠玉楼,她们又去了皮草铺子,别看现在没到冬日,皮草铺子依旧火爆,全因迁都的日子传开了。

自从朝廷拍卖一些产业后,杨曦轩不压着各家族北上,这些日子各家族已经陆陆续续北上,打的旗号处理购买的产业,谁都知道是遮羞布罢了,这些家族真正的目的是去北方争夺利益。

往年皮草生意只有秋冬是旺季,今年全年都是旺季,多少皮草运过来都能卖出去。

容州和尞州每个月都会运一批皮草,都是从草原筛选过的顶级皮草。

唐家世代居南方,刘氏摸着顺滑的皮毛,“我只去过北方一次,回来就再也不想去了,北方的冬日太冷了。”

杨兮是北方人,“我喜欢北方的冷,别看我来南方多年依旧不适应南方的冷冬。”

刘氏将看好的皮草交给伙计,“唐家也随大流去了北方,我们唐家在京城有产业,也不知道秋日能不能重建完。”

杨兮说起了公主府,“公主府和定国公府都建了玻璃暖棚,你也可以在府上建暖棚,这样冬日也能看到花草了。”

刘氏笑着点头,她不喜欢北方的寒冷,也不喜欢北方冬日万物凋零,她喜欢花草喜欢生命气息。

杨兮清楚刘氏不喜欢北方也要北上,唐家想进皇家学院,那么唐惠誉这个族长必须坐镇京城,只有族长亲自铸造根基,唐家才能放心后辈留在京城。

这是刘氏夫妻的责任,两口子想回祖籍养老有的等了。

杨兮回到公主府,程锦才说在翠玉楼外见到了周子耑,“我已经派人跟上了他们。”

杨兮只关心佘家的消息了,对于周子耑夫妻没继续关注过,“他们来了胶州府城?”

程锦派去的人已经回来,“两人在北区大杂院租了一间房,两人来胶州多日,这些日子一直在城内闲逛,这次来玉华街是为了当东西。”

两人站的位置在当铺附近,很好猜小夫妻的目的。

杨兮一言难尽了,“周子耑再怎么也中了举人。”

虽然现在举人福利没前朝好了,但是有功名在身,周钰教导过周子耑清楚他有可取之处,否则周氏一族又不是真的眼瞎。

当然也有周钰教导过的原因在,所以周子耑才占据了更多的资源。

程锦清了清嗓子,“胶州府城有小都城之称,城内并不缺人才。”

杨兮沉默了,城内的学子十分的卷,今年又是统一科举,南方学子卷的更厉害了,杨曦轩建立学子学籍存档案后,学子们真是方方面面的卷!

举例向报纸投文章,只要文章被朝廷掌控的报纸刊登,学籍上会记录一笔,杨兮听皇后说每日投文章的学子特别多,为此李永和提了好几个审核的官吏。

上一篇:未来之袋袋福 下一篇:重生的倒霉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