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古代当名师(642)

作者: 三羊泰来 阅读记录

杨兮脚步一顿,“没看错?”

她要是没记错,严家姑娘最小的比振远大两岁,相对于严振独子考周家学堂,严家大房的姑娘并没有考学堂,严大姑娘学了医,严二姑娘考了德州的学院。

没错,现在不仅周家学堂收女学生,各州的学院和私塾也收女学生。

子律得意的抬头,“我眼睛特别好使,严二姑娘绝对有想法。”

周钰敲了儿子的头,“就你懂的多。”

子律心道他可没少看报纸上的话本故事,别看他年纪小,他懂得可多了,韩炳也没少讲韩将军的艳遇,啧啧,精彩极了。

杨兮,“振远是严家能接触到最好的女婿人选。”

周钰为严振出声,“他一定没这个心思。”

杨兮抬头看着天上的月亮,“严振临危担起严家,艰难的日子两房拧成一股绳,现在日子好了,两家差距越来越大,这心思也就多了。”

本来还想在德州多待几日,现在看来要提前离开。

周钰想了想道:“方秀一定不清楚。”

“嗯。”

真让方秀知道,方秀早就不让振远多来了,对于方秀而言,振远的前途大于一切,方秀不允许任何人有损振远的名声。

哪怕严二姑娘和振远没血缘关系,方秀在严家一日,就会影响振远的名声。

杨兮心想还是要和方秀提一句。

当杨兮夫妻回到上河镇的时候,杨曦轩再次向尞州派兵,一批兵马悄悄进驻翼州,杨曦轩趁乱布局。

而张旻拿下江州后,继续向北推进,一心想拿下更多的州城,因为张旻怕杨曦轩北伐。

此时胡勒赤那再次收紧战线,他已经退到京城附近,胡勒赤那不会继续退让,因为一旦退让,今年冬日草原会十分的难熬。

接连的大战,胡勒赤那缺少粮食,所以一定要占住京城。

张旻则是想秋日前拿下京城,将胡勒赤那逼回草原,冬日草原苦寒,逼迫胡勒赤那骚扰边境,为他赢得更多喘息机会。

两人算盘打的都很好,杨曦轩也在偷偷的布局。

第七百一十五章 祖籍

杨兮在上河镇的家也大变了样子,宅子的面积没扩建,宅子内翻新过,还添加了不少景致。

回家第一日,杨兮夫妻就被村民给围住了,孩子们手里拿着花,成年的百姓面容激动,就连柳里正都有些语无伦次了。

谁能想到,当初定居上河村的一家子,出了个帝王,周家也变了身份。

柳里正说话的时候嘴巴都在抖,「哎,哎呦,老夫当年真是慧眼识人。」

他能一代代的吹嘘下去,当初可就上河村接收外地人定居。

柳里正身边的人都奉承的道:「您老有先见之明。」

柳里正早就不是里正了,他是镇长权力大了,可村民还是习惯称呼为里正。

现在周家宅子跟上河镇必打卡景致一般,村民们每天都来打卡,外地人也会来周家宅子外转转,好像能沾福气一般。

杨兮夫妻在家中休息几日,上河镇的百姓才恢复正常,两口子同时松了一口气,时刻被人盯着他们不适应。

周家学堂变化不多,唯一变化学生们更努力了,同时也更加的傲气,谁让他们的先生一个是公主,一个是侯爷。

这也造成更多人考周家学堂,都想与杨兮夫妻挂上一丝师徒情分。

杨兮夫妻预料到了,二人决定在甲字班上设立新的级别,他们只会教这个级别的学生,而想考上不容易,至少一科专业顶级。

说白了,这些学生都是搞研究的人才,心思都在研究和追求真理上。

等夫妻二人安排好学堂,迁徙来瑞州的周家族老找上了两口子。

周家族老没全来瑞州,大部分留在北方看顾剩余的族人,两个族老来了瑞州,说是族老其实年纪都不大,还不到五十岁,只因辈分足够高。

两人找到周钰,更年长的周海先开口,「周家有今日全靠侯爷,族内帮不上什么忙,实在是有愧。」

周钰忙道:「当年父亲在京城,族人给予了不少帮助,我与家族相辅相成,族叔父说有愧严重了。」

周海心里遗憾周淮没了,不过,周淮这一支依旧光宗耀祖,「我们心有疑问,今日登门想请侯爷解答。」

周钰心里有猜测,「两位族叔父请讲。」

周海清了清嗓子,「你可要扎根瑞州?」

他是真紧张,周氏一族早些年分开过,后来慢慢又合在了一起,他是真怕家族再次拆分。

以利益出发点讲,周氏一族离不开周钰夫妻,以宗族来讲,没有人希望家族分割。

周钰语气坚定,「只有惠州周氏一族。」

周海没忍住咧嘴笑了,「好,好。」

周钰也跟着笑了,他不仅因为爹的遗愿,他也想回到祖籍,惠州才是真正的根,瑞州上河镇只能算是第二个家乡。

周海恨不得现在给族长回信,不过,他还有更重要的事,「你和公主回来了,族内想大办一场,正好借着机会让南方的族人聚一聚。」

周钰理解族叔的心思,他们夫妻受封,族内的大喜事,「好。」

随后又谈论了今年科举,皇上称帝第一年恩科,需要的官员多,对周氏一族也是机会。

这就是族内有人的优势了,周氏一族能从杨兮夫妻这里得到更多的消息,比如哪个部分需要多少官员,虽然不能漏题,却也能让族人针对性的学习,司法分数高能优选等等。

此时的京城外,炎炎夏日下,青壮年的百姓光着膀子挑石头,他们顶着烈日干活,百姓的嘴唇是开裂的,他们嘴里渴的难受,阳光晃的人眼晕,肚子里还咕咕直叫。

所有汉子的眼神是麻木的,他们希望有神能救命,可惜神听不到百姓的祈愿。

破风的鞭子抽在人身上,哀嚎声,怒骂声,炎热的天气让人心里烦躁,鞭子不断地抽打着老汉,直到躲避的老汉再也没声音。

这一幕并没有刺激麻木的劳力们,他们依旧步伐艰难的运动着石头。

直到夜幕降临,他们才被允许离开,没有人为百姓准备水,只有几袋麦糠,想吃就要自己动手捡柴火打水。

等拉嗓子的麦糠入肚,依旧没缓解肚子里的饥饿,只能灌更多的水充饥。

远处的营帐内,篝火上烤着肉,肉香飘了很远。

草地上躺着的众人,终于有人开了口,「杨将军什么时候打过来?」

乱世多年,他们清楚求神无用,那么只能去求能实现的救世之人,南方陆陆续续传了不少消息到北境,北方的百姓也想过南方安稳的日子。

另一个老汉开口,「听说杨将军的兵不抢粮食,听说南方的百姓都能吃饱。」

此话一落,草地上又陷入了沉默。

最先开口的汉子再次开口,「你那都是以前的消息了,我家堂兄卖身到大官家当小厮,听堂兄说杨将军给百姓看病,发高产粮种,还免了许多的税。」

上一篇:未来之袋袋福 下一篇:重生的倒霉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