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古代当名师(475)

作者: 三羊泰来 阅读记录

杨曦轩摸了摸衣服,好像抚摸羽毛一般,“不为了名声,为了给予妻子尊重,我也不会做出格的事。”

不过,他还真没遇到缘分,也不知道他的缘分在哪里。

小马进来了,手里拿着刚送来的消息,杨曦轩看完神色不变,“以徽州为首的四州联合了。”

杨兮,“迟早的事,现在消息送过来看来联合结束了。”

杨曦轩不在意,只要不是南方剩余势力全部联合,他就不用怕,“我挺遗憾的,竟然没有人来恭喜我掌握八州。”

杨兮,“......”

各势力都势如水火,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现这些势力更愿意背后扎曦轩小人。

明琛辰时后带着长子来了府衙,杨兮夫妻在园子见的明琛父子,至于曦轩并不在。

明琛没看到主公反而轻松不少,这些日子共事,明琛每每看到主公得心应手处理政务,他就挺心塞的。

周钰示意周边的丫头退下,伸出手请着,“这是金州今年的新茶,明将军尝尝。”

明琛心里一梗,对哦,金州也属于主公了,面上不显的道:“那我可要好好的尝尝。”

明佼有些心急,他们今日来不仅是拜访,还想走一走后门,明家不想错过今年周家学堂的入学。

明琛反而不急,他还想多和两位先生聊聊天,明琛先品鉴了新茶,话锋一转道:“我十分佩服杨先生,杨先生制造出了许多利民的用具,我一直想去上河村亲自拜访,只可惜以前没机会。”

明佼心里为爹竖起了大拇指。

杨兮谦虚的回着,“很多并不是我创造出来的,我只是根据记载改进而已,老祖宗的智慧才值得我等佩服。”

明琛不意外杨先生的谦虚,他也小看过女子,他的妻子也好,女儿也罢,都只是他的附庸。

然而杨先生不同,他这几年认可了杨先生的智慧,当然他更佩服杨兮的另一点是不会因为身份变化而目中无人。

换了其他人有如今的身份,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变化,但是杨先生并没有,不管主公是不是八州掌管者,杨先生依旧如常。

这份心性才是他最看重的,面前的女子太过清醒和冷静。

他十分更重视两位先生,不仅仅因为两位先生的学识。

他看得清楚只要两位先生心性不变,日后就可长盛不衰,明家与之交好只有好处。

别看明琛心里想了很多,但是一点都不耽误他继续聊天。

杨兮听着明琛侃侃而谈关于一些用具的改进,面前的明将军懂得真不少,“明将军学识渊博。”

明琛哈哈笑着,“我养了不少匠人,匠人的研究一直没有结果我也着急,所以自学了不少。”

周钰一听匠人,“对于胶州匠人,我们夫妻有所耳闻,这一次将军也知道我们夫妻来胶州的目的,不知道将军可否介绍一些匠人的信息?”

明琛不清楚这是周先生的试探,还是随口说的话,不过,不管是不是试探,他都没想过隐瞒,“先生想知道,我自会直言不讳。”

明琛没耍心思,四人聊的很愉快,明琛见气氛不错才开口提了明家子嗣想去周家学堂。

明琛自责的很,“这都怪我,当时太忙没注意,还请先生通融通融。”

周钰还想明家父子为何而来,现在心落地了,与媳妇对视一眼,明家投诚给的的确太多了,“现在胶州也归了我妻弟,日后都是自家人了,算上胶州和金州等一共六个州错过了今年入学。”

赵茳这两年偷偷送去学堂的不算,仔细一算,金州反而拔了头筹!

顿了下话一转,“不过,胶州又是不同的,当初胶州投诚学堂还未开学,这样我可以给胶州二十个名额。”

杨兮接了话,“我们夫妻正要出官员考核的试题,这样,我们亲自选拔二十个入学名额。”

明琛眼底幽深,他得到了两个重要信息,第一个胶州官员要和瑞德两州一样考核当官,第二,两位先生亲自选拔学生题目不会简单。

明琛摸着胡子,他不怕,这两年已经将周家学堂的丙区书籍弄到了手,明家子嗣早就私下学了,“辛苦两位先生了。”

明佼松了一口气,他对儿子有信心。

这两年越了解周家学堂,越显得周家学堂神秘,明佼脸上带上了笑容,他的儿子不会让他失望。

又过了三日,北方王霍的营地,王霍迟迟不出兵攻城,每日消耗的粮草甚多,已经让江皇派来监督的官员不满。

如果不是武将们还算安分,王霍哪里还有心情喝茶。

李大人脸色难看,“再不出兵,下官就要禀告皇上了。”

王霍拿出一个盒子,盒子里全是金子,“我自有打算,如果此战输了全是我一人之罪。”

李大人皱了皱眉头,他的确喜欢钱财,但是他也有脑子,这一战必须拿下异姓王,否则主公称帝就是个笑话。

但是他忌惮王霍公子的,这位心狠手辣的主,“那就再等三日。”

王霍等李大人离开,询问奚涧,“我让准备的油可准备好了?”

奚涧心里发凉,公子打算到时候一把大火全烧了,“已经准备好了。”

王霍嗯了一声,“还是太慢了。”

第五百三十八章 合作或是试探

一转眼,杨兮两口子到胶州已经五日,两口子用五日的时间选出了两百匠人去上河村,又将五百个成手匠人分配到各州搞建造,这五百匠人全凭自愿,当初选出了八百多个匠人,根据自愿剩下五百人。

离开胶州是有补助的,每个月会补贴二十斤的粮食,一斤的盐。

别以为明家养的匠人日子就好过,这世道严重缺粮食,并不是有银钱就能买到粮食,成手的匠人能吃七成饱就是好日子了。

胶州匠人少了七百人,还剩下庞大的匠人,明家很重视培养匠人,光明家积攒的各类手札就有上百札。

除了传承久远的顶级匠人不愿意传授技术,明家已过多年努力,已经打造了培养匠人的温床。

杨兮两口子认为可以在胶州建设培养匠人的学院,正好胶州有庞大的匠人学徒。

这日杨兮两口子写好了计划,也是巧了,今日苏家大公子到了胶州府城,与苏大公子一同来的,还有五位瑞州储备的官员。

不过,只有苏大公子是拖家带口来的胶州。

杨曦轩安排了一处三进的院子,苏大公子带着五位储备官员先在此处休息,等日后安排住处。

苏大公子苏静炘放下行李就来了府衙报道,晚上,杨兮一看苏静炘还没离开,让厨房准备了饭菜留苏静炘吃饭。

饭菜好了派人去前面请人回后院,一同来的还有明佼。

杨曦轩示意都坐下,对着苏静炘道:“你落脚的宅子安排了厨娘,你不用担心你妻儿。”

苏静炘感动于主公的细心,主公如此忙还对他这么上心,这样的主公值得他卖命,“主公百忙之中解决属下后顾之忧,属下定不负主公期望。”

上一篇:未来之袋袋福 下一篇:重生的倒霉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