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古代当名师(36)

作者: 三羊泰来 阅读记录

次日,吃过早饭,里正的小孙子来领路,两家子都去了宅子,宅子在村东头,听里正小孙子介绍,这家儿子有本事已经搬到县里住了,大山没人买宅子,宅子就空了下来。

宅子有些破败,显然这家人离开有些年头了。

里正带着村民等在宅子门口,见周钰两口子迎上来,“先生里面请。”

杨兮以为不会来多少孩子,打眼数了数竟然有十个孩子。

进了院子,杨兮拿着纸笔坐下,她要记录孩子的名字等基础信息。

里正娘子带着三个孩子走过来,其中就有刚才领路的小孙子,“我家三个。”

杨兮点头利索的将孩子名字记录上,周小弟帮着收鸡蛋,“好了。”

其他的村民这回信了,原来真的只收鸡蛋,又有几个村民离开,很快带着孩子回来,等全部记录好有十四个男孩,最大的十五岁,最小的八岁。

里正娘子见小丫也坐着听课,惊讶了,“还收丫头?”

杨兮点头,“收,日后上午相公教孩子们读书识字,下午我教孩子们算数。”

里正娘子听当家的说过周先生娘子,现在听周先生娘子也要教孩子,依旧很惊讶,“你也教孩子们?”

杨兮笑了笑,“嗯,您不放心可留下听听。”

里正娘子有些不好意思,笑了笑没说话,潜意思会留下来听课。

.

第五十四章 真香

时辰到了,周钰开始讲课,第一节 讲了文字起源,以孩子们的姓演示文字的演变,文字演变的过程,让孩子们印象更深刻。

讲课的屋子拆了炕,屋里算上小风和小丫有十六个孩子,孩子们挤在一起取暖,面前是炭盆,没办法,为了光亮破碎的窗户没挡上,这也方便了村民看清室内的情况。

周钰允许村民在外听课,本就没什么娱乐的村民都没离开,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大木板,也不嫌外面冷,一个时辰的课,村民谁也没走。

杨兮没留在屋子里,她带着儿子在厨房烤火,厨房是最暖和的地方。

子恒早早就启蒙了,百家姓都认识,所以没跟着一起学,杨兮单独教儿子默写百家姓。

李氏和里正娘子待了一会没意思,二人也去窗边听课去了。

上午结束,村民还意犹未尽的,一节课村民更尊敬周钰了。

周钰出来抱起儿子,“我们回家。”

小家伙有些不好意思,双手却死死的抱着爹的脖子,口不对心的道:“爹,我自己走。”

杨兮笑出声,“口是心非。”

子恒的脸颊红了,“娘。”

杨兮心里哎呀呀的,她儿子太可爱了,“好,好,娘不说了。”

周钰笑出声,失而复得的长子啊,他的执念,这一世他的长子一定会儿孙满堂。

回到宅子,小妹做好了午饭,周家不赶路都是一日三餐,只要食材够每一餐都不糊弄,中午做了鸡蛋酱,干辣椒炒的干蕨菜,主食是杂粮饼子和小米粥。

杨兮吃的很满足,“小妹的厨艺越来越好了。”

周小妹很高兴得到认可,“嫂子教的好。”

杨兮,“还是你有天赋。”

她可见识过,没天赋的人怎么教都教不出来,比如现代的大哥,一进厨房就是灾难片。

吃过饭,杨三,“姐,我将做弓的材料都买回来了,你看还缺什么?”

杨兮,“......你还真速度。”

杨三,“我着急啊。”

杨兮想了想道:“村子里也有猎户,你想法子借弓给我看看,再去找一些关于弓箭的书籍,嗯,不局限于弓箭,如果能找到《综工经》就更好了。”

《综工经》类似《天工开物》,她转世现代世界的明朝著作,虽然两个世界历史不同,著作人不同,内容却差不多,此书收录了机械,手工业等等内容,不过,《天工开物》记录的更详细,问她为什么知道这么清楚,她读过!

她想尝试改进弓,现在杨三愿意出材料,正好省了她的银钱,现在有机会尝试,她的手有些蠢蠢欲动。

不过先不急,她做雪橇可以说是看过杂书,加上小时候喜欢动手,说明天赋很好,改造弓箭就有些过了。

上次弓箭的图纸是复制王猎户的弓,这一次必须要有出处,所以书一定要多看的。

杨三脑子有些懵,他才知道还有《综工经》这本书,“姐,你是不是看了许多书?”

杨兮,“读的不多,以前看的杂没用心学过,离开京城才意识到手艺的重要,所以想用心专研,正好我比较有天赋,浪费实在可惜了。”

杨三咋舌,“姐,你哪里是比较有天赋,在我眼里没有人比你更有天赋的人了。”

他始终记得姐画的图纸,当时给他不小的震撼。

杨兮眉眼弯弯,“那姐就用心学,你要是有本事就多找一些机械一类的书籍,姐喜欢这类书籍。”

杨三拍着胸口保证,“弟弟一定给姐找来。”

杨兮笑眯眯的,“好。”

她已经享受到弟弟的好处,真香啊,又省了她日后买书的银钱。

杨三兴冲冲的离开了,培养姐姐的感觉,让他很有动力和成就感呢!

周钰一直没吭声,等杨三走远笑了,“多个弟弟挺好。”

杨兮噗嗤笑出声,笑够了才道:“走吧,我该去讲课了。”

下午,杨兮发现来听课的百姓更多了,都是聪明人,以前只是没机会。

两口子进院子,每个百姓都和他们打招呼,语气有些不好意思。

因为周钰,百姓不再怀疑杨兮,其实杨兮的课挺简单的,简单的加减算数,她可不知道算数的发展史,无法像周钰一样讲课。

不过,一个时辰都是干货,大一些的孩子会一些简单的加减,大部分孩子用双手计算,还有自觉聪明的拿小木棍加减。

杨兮第一节 课没准备教简便的方法,她也想看看孩子们的接受和逻辑能力。

一个时辰后,里正过来询问,“我想送孙女过来,先生还收吗?”

周钰点头,“收。”

里正心想,第一次见到收女娃娃的,他不求孙女有大出息,他的要求很简单,孙女懂得多一些能嫁入更好的人家,日后过得好能拉拢娘家一把。

次日,课堂多了三个女娃,杨兮很高兴,齐家村并不大,杨兮希望更多的女孩读书,可惜世道艰难,并不是所有人都舍得鸡蛋。

村子富裕的人家不多,穷苦才是常态,饭都吃不饱呢,哪里有多余的鸡蛋,大部分村民送男孩来学习,指望男娃多学点日后能去县里当伙计。

晚上,杨兮想做算盘,可惜村子里没有木匠,想做算盘需要去别的村子,她想自己打磨,周钰舍不得她动手。

最后交给了杨三这个弟弟,明日去县城买一个算盘回来。

杨三忍不住问:“姐,你要教孩子们打算盘?”

这可是掌柜的才会的本事,都是师父传给徒弟的。

杨兮,“有两个悟性高的,只学简单的算数太可惜了。”

上一篇:未来之袋袋福 下一篇:重生的倒霉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