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古代当名师(233)

作者: 三羊泰来 阅读记录

他心里想着,到了向县就能过好日子了,他一路打听清楚,瑞州打仗的时候,向县依旧安稳,他用不怕了,日后靠着叔叔就能安稳过日子。

可现在叔叔不收留他们,还让他们去难民安置区,将他们当成难民。

钟庆跪爬了几步,双手死死的抱住叔叔的大腿,“叔,我是您亲侄子,我可能是您唯一活着的侄子啊,叔,您不能赶我走,您看看您的侄孙子和侄孙女,你忍心吗?”

杨兮目光落在孩子们身上,孩子们瘦的脱了像,衣服下哪里还有肉,全都是骨头,孩子们跪着都打晃。

从泉州平安到瑞州已经是天大的运气,还好南方不似北方,南方到处绿色,至少有草能垫垫肚子,不过缺少盐的情况,这三十多个人的状态不太好。

杨三对着莫陆交代,莫陆转身离开,周钰离得近听得清楚,杨三安排马车送这些人去难民区。..

钟浩回来了,身后跟着四个小厮,小厮手上拎着粮食,钟浩没拿太多,怕这些人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钟浩手里拿着个篮子,里面是早上蒸的包子,现在天气晾了,多蒸一些不怕坏,打算中午吃的。

钟浩将包子发给孩子们,“吃吧。”

孩子们的确饿了,昨日有饱饭,今日爹娘等了又等,没有等到食物,又一路走到这里,他们早就饿的前心贴后背。

杨兮对着孙柳道:“去准备些水过来,在水里放些盐。”

孙柳应下去准备了。

钟衍被提醒到,又让钟浩准备一些盐,日后族人要干活离不开盐。

钟庆心沉到了谷底,这和想的不一样,爹说得对,叔心肠硬起来比石头都硬,家族说舍弃就舍弃了,挺大个人嚎啕大哭,“叔,我就您一个长辈了,我们家族太惨了,死了好多人,现在逃的逃,跑的跑,钟氏一族没了,全没了。”

钟衍眼睛发红,却硬下了心肠,不过还是心软了,问杨兮,“家里还有多余的棉花吗?”

杨兮点头,家里还有不少,“伯父需要多少?”

杨三按住姐姐的肩膀,目光对上钟先生,“我会安排妥当。”

钟衍,“那就麻烦公子了。”

杨三无视了嚎啕大哭的钟家人,什么因结什么果,昨日种种才有今日落魄,他也懒得和钟氏一族的族人交谈,浪费口舌。

莫陆带着马车过来,身后跟着十几个壮汉,这些壮汉是镖行的镖师,当初白啸买的院子已经住满了人,没有任务的时候,家人跟来上河村的镖师,会回到上河村休息。

钟衍对着钟庆道:“现在这世道靠谁都不如靠自己,你也是读书人,难民区缺识文断字的人,你日后好自为之。”

钟庆不想走,还死死的抱住叔叔,他不要去难民区,明明叔叔住着大宅子,明明堂弟是县令啊!

杨三早已经没了耐心,他的心肠是所有人中最冷硬的,“送他们走。”

十几个汉子不客气了,抓着钟庆等男子丢上了马车,对于孩子就温柔多了,抱着孩子们上的马车,女子一看吓到了,老实的跟上去。

马车走远了,还能听到钟庆喊着叔叔,语气里满是不甘,可惜被武力镇压了。

杨三背着手边往回走边道:“我会派人盯着他们。”

钟先生是他的谋士,他这个当主公的会处理所有的麻烦,他可真是贴心的主公。

第二百七十三章 被恶心到了

次日,钟谨回了上河村,先将周家新户籍拿出来,周炳单独分了出来。

虽然瑞州离北方远,为了安稳日子,周炳没有改回自己的姓氏。

周炳摸着他的户籍,心里五味杂陈, 他无法彻底融入周家,他是家族唯一存活的子嗣,身上背负着家族,加上耿蓼为他付出太多,他不忍心耿蓼继续等他。

现在户籍分开了,他的内心反而轻松了。

周炳鼻子有些发酸, 叶伯母不想他为难,也心疼耿蓼,所以才主动提了迁出户籍。

杨三高兴周炳迁出户籍,为了未来考虑,周炳不适合在姐夫家的户籍上,他对周炳的定位从来没改变过,这次更改户籍,他背后催着钟谨办的。

周钰翻看着户籍,笑了,终于能用真名,“麻烦大哥了。”

钟谨也为周钰高兴,“不麻烦。”

周钰的户籍有两张,一张烧给爹的,一张留存。

如果不是娘突然离世,他不会改变计划,周钰将户籍递给妻子,心里一片怅然。

钟谨说起了钟家族人, “公子派人盯着他们, 他们不敢离开难民区,其中有一户看清了现实,今日登记去修路, 剩下的还抱有幻想。”

杨三啧啧两声,“这是手里有粮食不慌了,昨日就不该给那么多的粮食。”

钟谨看了爹一眼,“到底是亲戚。”

都是没出五服的亲戚,爹给粮食也是为了孩子们,他看着孩子们都心酸。

杨三不关心钟氏族人,“饿了就知道干活了。”

钟谨还有别的事,“公子什么时候去府城?”

杨三,“我明日启程。”

钟谨从怀里拿出信件,“正好,还请公子将信件交给将军。”

杨三拿过信摆弄着,“这就是你给我看的花县资料?”

钟谨点头,“嗯,将军怕庞家有隐瞒。”

杨三摸着下巴,“也不知道庞大公子在花县如何了。”

钟谨清楚,“空有职位没权力。”

花县的县令也不傻,再没能力也不希望成为他人垫脚石。

次日,杨三早早启程去府城, 府城刚发展的关系网要联系, 杨三带上了两箱子的珠宝首饰。

这些珠宝首饰搜刮和寇得来的, 杨三送出去一点都不心疼。

杨兮和周钰现在只教钟谨和芳晴两个班级,杨兮不急着回学堂,她今日带里正家的女眷和胡娇去阳镇。

织布坊都是女子,为了避嫌和不必要的议论,织布坊需要个女子负责人。

杨兮看好胡娇,胡娇一直读书识字,记账算数都没问题,再没有比胡娇更适合的人选了。

里正家的女眷只有里正大儿媳和二儿媳入选,没入选的,杨兮安排她们做饭。

当初买了十亩地,建了房子后,还剩下不少的地,今日里正家的女眷来种菜的。

现在天气凉了,能种的菜不多,吴山父子已经将田地开垦出来。

杨兮带着胡娇熟悉环境,里正娘子带着儿媳妇们种菜。

里正家长媳江氏嘟囔着,“娘,还真让爹猜对了,杨先生日后不会管织布坊。”

里正娘子回头看了一眼,已经明白杨先生的用意,“胡娇的确适合。”

里正娘子问江氏,“后不后悔?”

江氏摇头,“不后悔。”

胡娇的确不错,她也没了偏见,可她更希望儿子娶个贤内助,日后能围着儿子转的儿媳。

里正娘子心里叹气,算了,儿媳妇有自己的想法,她也不愿意多嘴,不过,她为胡娇高兴,又看了胡娇一眼,打算回去再和老头子说说。

上一篇:未来之袋袋福 下一篇:重生的倒霉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