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古代当名师(23)

作者: 三羊泰来 阅读记录

钱珠沉默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好,我们走。”

里正松了口气,见没怨恨他,想了想道:“前面十里有处破庙可以休息。”

钱珠,“谢谢。”

商队再次启程,气氛更加不好了,虽然没了勒索情绪越来越压抑,四百多人的队伍沉默前行,天已经黑了,远远的看着长长的队伍挺吓人的。

到了年久失修的破庙,车队停了下来,破庙住不了这么多人,外面天寒地冻不好受。

破庙并不大,因钱珠重视周钰,又知叶母身子不好和杨兮身孕,派人接了周家女眷到破庙休息。

杨兮将吴家的两个孩子也带入破庙。

破庙内分了一块地方给周家女眷,周小弟和杨三在外面与吴家一起休息。

杨兮坐在干草上,还挺感慨,她住过破庙的,上一世古代身上没银钱为了活命,他们找到破庙休息能高兴许久,两世古代比对,杨兮感受着火堆带来的温暖,心想他们的命运改变了,日后会越过越好。

周钰与钱珠谈话,“现在与平州接壤的地界还算平静,等过了此地界,哪怕有令牌我们也要小心。”

钱珠皱着眉头,“日后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周钰则是同情亳州百姓,亳州这么乱,一定是江王故意为之,只有亳州继续乱,江王才能有机会光明正大的练兵,只是苦了不能离开亳州的百姓。

一刻钟后,周钰回来休息,杨兮见周钰沉默,“怎么了?”

周钰压低声音,“乱起刚开始百姓就这么苦,未来更没有活路。”

杨兮心里沉重,“乱世人命不如狗。”

她清楚记得丧子之痛。

周钰握着媳妇的手,“你靠着我睡吧。”

杨兮的确困了,跟着商队不用他们守夜,周钰也能好好的休息。

夜晚只有木柴燃烧的声音,周家人睡的香,钱珠却睡不着。

早上,杨兮看到钱珠有些发青的脸,理解钱珠的担忧,无论什么时候没有绝对实力,人怕出名猪怕壮,钱家的商队挺有名,钱珠这是怕了!

连续两日赶路,商队离开安稳的地界,寒冬的官道到处是乞讨的百姓,还时不时能看到士兵押送人。

商队有令牌,士兵没过分,只要了吃食和热水。

杨兮却盯着押送的人,都是十六岁到四十岁的男子,他们双手被绑着,所有人神情麻木,显然已经对未来没了希望。

子恒也露出小脑袋看着,从开始的害怕到现在不错眼盯着,小脸特别的严肃。

叶氏想说别看了,张了张嘴没出声,她知道儿媳变了,她欢喜儿媳变的坚强有担当,又心疼当闺女养大的儿媳,她明白这世道只能勇敢面对。

杨兮眼睁睁的看着一个咳嗽严重面容发红的少年被拉出队伍,士兵泄愤的狠狠的踢了几脚,少年窝在官道边雪里一动不动,她的瞳孔紧缩,手忍不住抓紧马车窗。

杨兮再次清晰认知,这个世道他们什么都做不了,连护着自己都困难,如果不是搭上商队,他们连平州都走出不去,困在平州的结果,成年的壮劳力会被各种理由带走。

子恒不敢看了,缩回脑袋,“娘。”

杨兮摸着儿子的脑袋安慰,士兵抓劳力的理由这些人是景王余孽,押送去哪里没说,杨兮却能猜到,江王有心思需要兵力。

哪怕需要兵力,士兵也没将人命当回事,寒冬活下来是运气,活不下来自认倒霉。

从士兵看领导者,高高在上的江王心里,百姓的命低贱。

士兵压着人走了,商队格外的沉默,哪怕有正义的护卫也没吭过一声。

乱世人性的凉薄,人如草芥,一幕幕淋漓尽致!

杨兮又看向少年,她以为少年死了,结果少年动了慢慢的坐了起来,她见周小弟跳下马车,出声道:“拿水袋过去。”

周小弟又返回拿了有温水的水袋,随后飞快的跑过去。

这一刻显示出杨三和周小弟的不同,杨三见多了生死并没有动过。

周钰这时从前面的马车过来,对周小妹道:“找出药材煎药。”

当初给儿子备着的伤寒药,现在有了用处。

杨兮与周钰对视一眼,他们的想法一致,乱世里尽量保护家人,帮一把少年却不能带着少年离开,他们没有少年的户籍,应付不了搜查。

杨三买的李争有户籍,为了去官府办卖身契,杨三要了李家的户籍,还给李家留了银钱让李家补办新的户籍。

周小弟很快回来,见到大哥停住脚步,他知道不该过去,他们一家子都自身难保,“哥。”

周钰经历的太多,他的心早就冷硬,他却不希望小弟变得如他一样,“他的情况怎么样?”

周小弟见大哥没生气,心里松了口气,“他咳嗽是装的,有些受了凉并不严重。”

周钰挑眉,“嗯。”

周小弟问,“大哥,商队还启程吗?”

周钰叹气,“今晚留在这里休息。”

为了给士兵做饭耽误太长的时间,今晚只能留在此处休息。

.

第四十章 闫童生

杨兮起身下马车,周钰忙伸手扶着。

周小弟看着哥嫂有话说,起身去找刚才的少年,少年还站在远处的雪里。

杨兮对儿子道:“娘一会就回来。”

子恒很懂事,“娘,我会照顾好奶奶。”

叶氏怜爱的摸着孙子脑袋,“真乖。”

子恒有些不好意思,爷爷说他是长孙日后要担起家里责任,这一路他也成长许多,“奶奶,我长大了。”

杨兮两口子眼底带笑,才多大的娃就说自己长大了,随后又心酸,孩子被迫成长的。

杨兮二人也没走远,他们还能看到周小弟和少年,杨三没关注少年,正帮护卫做饭。

周钰道:“商队的粮食只够三日了。”

杨兮忧心道:“没遇到士兵能支撑三日。”

刚才的一顿就吃了商队半日的粮食,押运的士兵一百多人,吃了四百多人半日的口粮,吃大户的心思都敞开了肚皮!

周钰也发愁,“在平州没买到多少粮食,进入亳州想买粮食更难。”

亳州兵匪到处抢夺,有粮食都不敢拿出来。

杨兮想到这两日见到的百姓,长长的叹了口气,这些年粮食减产,百姓交了赋税没有多少存粮,现在亳州乱起,别以为百姓穷就没事,反而是第一批被抢的人。

江王目的壮劳力,给兵匪抢百姓开了方便之门,家中没了壮劳力又没了粮食,老弱妇孺只有死路一条。

二人聊了一会天,回来小妹已经煎好药,少年给自己搭了个雪窝,因为有些受凉知道离周家远一些。

周小弟拿走的水袋送给了少年。

杨兮吃了饭,见到少年已经捡了柴火升起了火堆,他们家药都给了,也不差几个饼子。

周家有钱东家关照,吃的是商队口粮,吴家就没这么幸运了。

杨兮为了赶路做的饼子,算上给少年的二个,一共才吃了五个,饼子都存了下来。

上一篇:未来之袋袋福 下一篇:重生的倒霉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