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严家长女(245)+番外

见陈知府亲自上门道贺,李丰显顿时傻了眼,送走陈知府之后就到春风楼找李实。

李实狮子大开口,要了一处宅院和八千两银子,另外让李丰显给秦四娘置办一副体面的嫁妆。

李丰显虽然肉疼,却不得不答应下来,连哄带骗地把那两份文书拿回家准备供在祖宗祠堂里。

没过几天,七爷跟严清怡的亲事定下来。

可是因临近年关,驿站不通,一直到过了上元节,才传到济南府。

李实更是得瑟上了天,充分发挥他纨绔本色,使出银子在春风楼门口架起两层灯塔,以示庆贺。

他本来还打算把严清怡送他那件长衫穿出去显摆显摆,被秦四娘厉声喝住了,“你消停点吧,先前因为这件衣裳七爷就给你个没脸,你再往外穿,我看你头上脑袋不用指望了。”

李实想起七爷看似淡然却冰冷可怕的双眸,顿觉头皮发凉,麻溜儿地脱下来,吩咐人浆洗干净,收到箱笼底下准备传给儿孙。

有了李实的大肆宣扬,涌泉胡同的男女老少很快就知道了。

这一天严家族长来到严其中家里,朝着严其中劈头就骂,“你们怎么还能坐得这么安稳,不赶紧到京里去?”

严其中听得莫名其妙,“去京里干啥?”

“隔壁老二家的三妞要成亲,他腿脚不灵便,你这个当大伯的不跟着张罗张罗?”

严其中木着脸道:“三妞早不是咱家人了,张罗啥?”

严家族长气呼呼地道:“怎么不是,她姓严,就仍是咱们严家的人”,颤巍巍地举起手里卷轴, “我刚让人另外写了族谱,把她名字添上了。”

严其中问:“不是说女人不能上族谱?”

“赔钱货当然上不了族谱,可三妞不是要当王妃了吗?这么尊贵的人不写上去,祖宗见了也得骂我……你赶紧收拾两件衣裳,带两个人上京,这可是大好事啊,咱们严家扬眉吐气的日子到了。”

“我不去”,严其中一屁股坐在门槛上,“我没盘缠,而且那么大的京城,谁知道三妞住在哪儿?”

严家族长“笃”将拐杖重重地顿在地上,“你这个孬种,鼻子底下长个嘴,不会去打听?平王妃这么响当当的人物,你一问,谁不上赶着巴结你?没盘缠我先借你五十两,多大点儿事儿。要去就趁早,给族中晚一辈的都谋个差事。王爷开府,需用的人手多,咱们早点去可以挑个肥缺,去晚了,岂不就剩下打更倒夜香的活计了?”

严其中犹豫半天,“我再想想,长这么大就没出过济南府,怵得慌。”

“孬种,孬种,这么大的汉子还怕丢了不成?”严家族长一路嘟哝着一路摇头,“寻思好了就找我要盘缠。”

等严家族长离开,张氏从隔间出来,撺掇着严其中,“你就去一趟吧,三妞好歹也是我一手拉扯大的,还能半点情分都不讲?她现如今是王妃,手里大把的银子,就是稍微漏那么一点也够咱们穿用了。”

严其中思量来思量去,还是摇头,“三妞从小就记仇,她怎么离得家咱们都清楚,我不上门讨这个嫌。”

张氏看着眼前这个七尺多高的汉子就这点出息,恨不得抡起拐杖来抽他,可想想还得依仗这个儿子养老,遂忍了气,颠颠到东屋找严其华。

胡寡妇听闻,“切”一声冷笑,“这是把三妞当傻子,遇到祸事把她推出去断绝父女关系,现在看人家过得好,又要上门认亲……真是见过脸皮厚的,没见过这么厚的。”

“你懂什么?”张氏面上有些挂不住,朝着严其华道:“脸面有什么用,值多少钱一斤,豁出去给孩子讨个前程,给家里讨些银钱才是紧要。再说你这腿,不能一辈子残着,京都有专门给圣上看病的太医,让三妞找一个,把腿治好,活蹦乱跳的回来。当初,要不是因为三妞,你这腿说不定也断不了。”

严其华很是心动,家里有了银钱也到不了他手里,都是胡寡妇把着,可要是能把腿治好,他就不用受制于人,天天混吃等死了。

胡寡妇看出他的心思,冷着脸道:“你敢去试试,你前脚出了这个门,我后脚就带着二胖走,临走前一把火把房子点了。”

胡寡妇向来能豁得出去,她要说点房子,绝对会烧得一干二净。

去了京都,能不能治好腿还两说,可胡寡妇肯定会跑了。

严其华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不去。”

张氏这下抡起了拐杖,朝着严其华挥过去,严其华腿脚不方便,手劲儿却大,一把抓住拐杖,劈手夺过来,扔到院子里。

严家族长得知涌泉胡同没有一个愿意出头去京都,气得捋着胡子感慨,“都是些窝囊废,没一个上得了台面的,难怪严家香火不盛,一个大老爷们还能让婆娘给压着,这不反了天了?”

正发着牢骚,听到身后传来略带沙哑的嗓音,“祖父,我愿意去京都。”

严家族长回头,看到门口走进个半大少年。

少年穿着亮蓝色素面长袍,外面披一件石青色棉斗篷,手里拎了只书袋,看上去温文尔雅,有种超出年纪之外的老成与稳重。

不是刚从学里归来的严青旻又是谁?

严家族长脸上立刻溢出慈祥的笑容,“阿旻回来了,冷不冷,累不累?快进屋歇着,让丫鬟拿几块点心垫垫肚子。”

“我不饿,祖父不用忙,”严青旻将书袋交给小厮,“祖父刚才是说没人愿意去京都,我倒是想去。”

严家族长叹一声,“你还小,从来没出过远门。”

严青旻笑道:“甘罗十二岁能拜相,我今年也是十二,虽然才华远不及甘罗,但是去一趟京都还是能胜任的。再说,我又不是独自走着去,祖父肯定会安排好车马及随行的小厮,有什么不放心的?”顿一顿续道:“其实,我去京都最合适不过,毕竟我跟长姐一母同胞,比别人都要来得亲近。”

严家族长连连点头,“好孩子,有出息,祖父没有看错你。”

严青旻道:“还得麻烦祖父替我安排好行程,等安排好了我去跟袁先生告假,顺便问他有没有书信带过去……袁先生跟长姐一直互通书信,如果先生能修书一封,长姐见我的把握会更大。”

严家族长极是欣慰,当即打发下人去访听有没有往京都去的商队。

其实外出远行最方便和安全的是雇佣车行的马车及护卫,雇上两辆车四个人,一路逍遥自在,不过费用太大,连车带人没有百八十两银子下不来。

退而求其次就是跟随商队,交个七八两银子,就可以缀在商队后头,安全是肯定的,缺点是不自由,何时停何时走,何时打尖何时住店都得听商队安排。

严青旻是头一次进京,还是安全为上。

没几天工夫,严家族长就找到了一家商队,约定好三月三出发。

严青旻也从袁先生那里得到了书信。

临行前一晚,严家族长拿着几张银票语重心长地嘱咐严青旻,“这里共一百两银子,这张五十两的,你缝在腰带里,到时候系在腰上,到哪儿都丢不了。这两张各二十两,你贴身收着,另外十两是散碎银子,留在路上吃茶住店用。到了京都,首要的是为自己谋个前程,其余人都不用管了,都是些扶不起来的阿斗,你只顾着你自己就好……以后,咱们严家还得靠你支撑门户光大门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