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配自救靠美食(691)+番外

连听了好几出故事,今天反角头破血流,明天就是被砍头,后天直接天家破人亡。

牛家一家子都是惊怒交加。他们在寿灵威风惯了,却没想过自家可能不会有好下场,反而是一股子狠劲涌上心头,恨不能王知县明天就倒大霉。

“我到要看看,最后是哪个身首异处,没个下场。”

县城若是让土匪给攻破了,城里残留的那点粮食都让人抢得颗粒不剩,那就到了他们牛家发财的时候。

牛少当家恨恨地想。

“五郎,今天我路过靳水桥那边,他们又出了个新本子,五郎您今天还去看么?”

牛少当家正一边啃鸡腿,一边生闷气,外头他那傻乎乎的伴当就高声呼喝起来。

“……去。”

牛少当家哼哼了声。

伴当应下,却是忍不住碎碎念:“天天听了就生气,生完气还要继续听,这都什么毛病。”

闲出来的毛病呗!

县城一片萧索,官府实行管制措施,他出门也没什么乐子,除了顾湘鼓动起来的各路说唱先生以外,整个寿灵县就再也寻不出别的娱乐活动。

青楼瓦舍,都是大门紧闭。

平日里他喜欢追捧的那几个行首,如今都不知所踪,整日在家里和小妾玩,能有什么意思?

牛五郎一向耐不住寂寞,往日一天到晚不着家,如今早憋得难受,顾湘写的剧本,又指点过些许表演技巧,如今县城的说唱班子,说是说唱,其实和后世的话剧异曲同工。

而且这牛五郎基本上算没有学问,识几个字,但也只是五六岁小孩的水平而已。

他平日里欣赏不来那些高雅艺术,看杂耍都只是看个热闹,听歌舞不过是为了看美人而已,顾湘这剧本却是编排得通俗易懂,精彩绝伦,勾子一个接一个下,层层递进,处处有伏笔,一旦开始听,管他是什么人,就不可能再逃得掉。

牛家这类人,如今都是一边别扭难受,一边又忍不住去听,美其名曰,必须得知己知彼才好。

不过,今天这新故事一听,牛五郎又气得跳脚。

牛家上下一干人,脸色都很是难看。

“胡说八道!”

今日的新故事讲了王知县为寿灵百姓筹集粮草的故事,剧情非常简单,大体便是王知县惊知县城断粮,好些人家的老人都开始绝食,就为了给小辈留一点生的希望,十分心痛,发愿要去找粮食。

送往朝廷的公文始终未有回音,王知县只好到县城各大粮商家里去化缘,经过一番斗智斗勇,成功争取到了些许粮食应急。

最后结尾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周围村子里的乡亲们节衣缩食,把自己的口粮留出暂时供给县城好度难关。

整个故事的高潮戏份,自然就是王知县向县城的大户人家求粮食的部分。戏剧冲突剧烈,剧情相当的有意思。

新故事虽说简单,可顾湘写得最顺,说唱先生的功力也深厚,他们不过一两个人,却是要扮演十几个角色,演得是惟妙惟肖,愣是让所有观众都没出戏,代入感简直强得不成。

演到那些大户面上笑嘻嘻,腹中骂娘的戏份,说唱先生念白又快又麻利,瞬间反复变脸七八次,逗得台下哄堂大笑。

牛家这一家子,尤其是牛五郎,却是气得脸都绿了——他们牛家这回是正正经经地出了一回洋相。

故事里头牛家变成了刘家,王知县去讨粮食,刘家老太爷说什么都不给,没法子,王知县听说这刘老太爷眼神不好,是个睁眼瞎,平生又最疼自己的小孙子,他就计上心头,换了一身刘家小孙子的衣服,掐着嗓子去和刘老太爷哭诉求粮。

底下观众们看着那说唱先生扮的王知县所扮的‘刘小郎’,一会儿哭诉看中的媳妇见他长得丑,要得彩礼特别多,不要别的就要粮,粮食才是硬通货。

一会儿又说第十八房小妾势利眼,嫌弃刘家不大气,若不将粮食给,肚子里的肉疙瘩就被想保得住。

刘老太爷睁大了眼也没认出宝贝孙子是王知县,只一个劲地哎哟哎哟地哄乖孙,一会儿工夫掏空了八个家里的粮库。

最后真的刘小郎进了门,‘假刘小郎’撒丫子就跑,刘老太爷晕了半晌,终于从孙子会分身术,儿子背着儿媳妇养了私生子之类念头中挣脱,知道自己竟被人蒙骗了去,顿时嚎啕三声,仰面倒地。

整个故事说完,老百姓们哄堂大笑。

牛家一眼看出这就是以自家为原型的,不过改了个姓,其他角色连名字都没怎么改,顿时气得要死。

牛老爷子:“老子虽然眼睛不好使,可我孙比姓王的胖一圈,老子会认不出来?”

却说县衙这头,王知县本人听了这些故事,也是恨不能地上多出条地缝,让他赶紧钻进去得了。

“我的小祖宗,公主殿下,本官好歹是朝廷命官,哪能是这样的骗子?我这芝麻绿豆的小知县就算不要脸,朝廷还要脸面的。”

顾湘:“……”

第七百七十五章 奇葩

顾湘有点冤。

她这个故事就写了个梗概,具体内容都是秋丽她们特意去找人来填充的。

顾湘最近多忙?

县城这么多人每天要吃饭,顾湘根本不可能放过这份美食点,自然要出钱出力。

土匪的事更不容轻忽,这关系到顾湘还有她身边这些人的生命安全,她怎么可能全托付给别人,自己肯定要时时刻刻关注。

京城多日消息断绝,皇城司这整个朝廷最厉害的消息网络,竟一时半会儿没回话,没传讯,顾湘自然也要分出几分精力去操心一下。

她已经快忙得连吃饭都改了三菜一汤的老规矩,每天也和县丞的这些居民一样,吃些方便饭食了事。

既是这般忙碌,顾湘写了大纲梗概,自然都交给那些说唱先生啊,还有县衙的几个书吏,并赵素素,萧灵韵她们负责丰富内容,这回的新本子却是县衙新入职的一个书吏帮忙写的。

“人家小董写得哪里不好?文字昳丽中透着风趣幽默,情节跌宕起伏,看看人家塑造的王知县,智勇双全,还……唔,按照我们小娘子的说法,很接地气。”

秋丽对这本子欣赏得很。

“至于那些与现实不相符的地方,那算什么?这是故事,本来就和现实不一样。”

“京城张家班子说‘龙袍’那个故事,还说皇帝的龙袍上打着七八个补丁,这也能是真的?皇帝也没怎么样。”

“还有,咱们家小娘子编排人家开封府知府有三只眼,夜审阴,昼审阳,又说带御器械里出了个什么御猫,还是陛下亲封的,我的老天,咱们陛下随便管哪个侍卫叫猫,第二日还不让御史们的吐沫星子淹得再也不敢上朝?”

带御器械那都是什么人?都是陛下身边的顶尖高手,放到江湖上个个能做一方霸主,这样的人物,陛下提起来也不会直呼名讳,要给十二分的尊重的。

“可故事出来了,谁还去管一管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