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炮灰真世子科举逆袭(260)+番外

哪成想陆泉的计划比他们想象中大的多,他们中人有的郁闷,“非得带上那些人一起。”

“没有一定的规模,商人的声音是不会被朝廷听见的, 就比如我吧,我被陛下提拔到户部,可在户部并不受人待见,就因为我人微言轻。”陆泉苦笑道。

商人们这才知道陆泉在朝中的处境并不算好,但是一想到池耀麟陆泉的出身他们就明白过来, 朝堂官员大都正规的科举出身,他们向来看不起商人, 就算陆泉是陛下的人, 那些人估计也不会对陆泉多亲近。

就像他们曾经巴结的那些官员们,只有收银子的时候才会给他们个好脸, 想必陆泉在朝廷的处境差不多。

“所以你们知道了吧, 我帮你们也是在帮自己。”陆泉一句话就和那些商人拉近距离。

商人们不由戚戚然, 没想到陆泉是陛下的人,都因为出身混不开,而没有陆泉运道的他们,就算侥幸进入朝廷,估计也是被排斥的命,融入不进去。

而他们当然不想这样。

“既如此,我等愿意游说我们商会的商人们,不管是多交税还是修路造桥,我们都得有个计划才行,要不然就会成为一盘散沙,根本引不起朝廷的注意。”也许在他们看来,他们多交的税和修路造桥很多,可是跟朝廷每年的税收和十年计划比起来,简直连芝麻粒都算不上。

不过对商人们来说,多交税并不如修路造桥实惠,修路造桥好歹还能得到名声,多交税却不会那么快得到回报。

最后商人们商量了一下,都决定修路造桥。

问题又来了,他们该往哪修?要是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的,那样没有意义,还是把劲都往一块使的好。

“我有一个提议,诸位可以听一听。”陆泉道。

“陆大人请说。”商人们道。

“如今朝堂刚开海禁,朝廷也有规划通往沿海那边修大路,大路咱们碰不了,小路还是能做的,而且沿海那边百废待兴,咱们把路修好,今后也便于我们运输,这是双赢,何乐而不为。”陆泉道。

沿海要想发展起来离不开商人,不仅是修路,还有生意。

有了商人沿海那边才能更快兴旺,给朝廷创造税收。

商人们都是消息灵通之辈,一听陆泉说起沿海,心里的犹豫就消散了大半。

只有能挣钱,沿海区域又怎么样,他们商人不怕路远,就怕不挣钱。

要是能一边挣钱一边能得好名声,他们自然愿意。

“那就拜托陆大人了,等我们修好路,造完桥,您可一定要在陛下跟前替我们美言几句啊。”商人们临走前殷殷叮嘱道。

“一定。”陆泉起身送走他们。

之后又有商人来见,陆泉都想办法把他们弄到沿海那边。

陆泉知道池云亭的计划,在池云亭这里可没有士农工商等级上的划分,只有各自分工的不同。

不过这些商人们就不用知道了,而且他们靠自己努力得来的,也比别人白给的更踏实。

陆泉和商人们接触的事并没有瞒过户部的同僚,让他们颇有微词,隐晦的提醒陆泉,如今既然已经为官,那就不要再和商人们走的太近,他这样会拉低他们户部官员的身价,也容易被刑部的人盯上。

谁知道陆泉和那些商人走得近,是不是收受贿赂。

对此陆泉早有准备,准备了一份用商人促进沿海经济发展,提高税收的计划交上去。

可惜陆泉不像白承耀是侍郎,直隶领导也不是户部尚书,他的计划书直接被搁置一旁,无人理会。

陆泉没骗那些商人,他在户部的处境的确尴尬,他商人子嗣的身份,从他一进户部,就被户部的同僚们知道个底朝天,只是因为陛下的缘故,才没被大肆宣扬。

可想而知被如此排斥的陆泉,想要靠正常的晋升完全升不上去。

不过他也没有默默忍受,最后反倒是户部尚书从池云亭那里得来的陆泉关于“商人促进沿海经济发展”的计划书。

户部尚书:“……”有陆泉这样的下属就是这点不好,人家有上达天听的渠道,下面的人根本压不住。

“既然户部没人上心这件事,此事就由陆泉全权负责吧。”池云亭对户部尚书道。

要是户部不把这份计划书压下去,那户部会分走陆泉的大部分功劳,现在倒好,陆泉自己的计划,自己负责执行。

“是,陛下,想必以陆泉的出身,一定能把这件事做好的。”户部尚书不得不咽下这口气,却又暗戳戳的不服道。

想他们户部那么多才华横溢的官员,难道还比不了一个商户出身的陆泉。

既然陆泉要做,那他们倒要看看陆泉能做成什么样,做好了是陆泉的本分,做不好就是陆泉的罪过。

但一想到陛下跟陆泉之间的关系,户部尚书有些生气,担心到时候陆泉做的不好陛下根本不会处罚对方。

看户部尚书对陆泉的计划书不服,池云亭有些无奈,擅长经济学的人不一定擅长科举,擅长科举的不一定会经济学,既擅长科举又擅长经济学的官员,属于可遇不可求的存在。

平心而论,户部尚书做的已经够不错,可是他依旧没有看到陆泉那份计划书的真正价值。

不光是户部尚书,还有其他官员也是,很少有官员会被分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上,不过既然如此,这样的模式为什么能一直维持那么久,也没有被淘汰和崩坏?

先看看他们的流程是什么:基本都是先科举为官以后,分配到什么部门以后,去了所在部门以后现学的。

虽然有些专业的东西的确很难,但科举就是筛选聪明人的,因为他们聪明,能很快上手,尽快适应,这才导致这样的模式一直没被淘汰。

可终究,擅长此道和适应此道还是有区别的。

回去以后,户部尚书就把陆泉的上司叫过去,好好敲打一番,让他以后别再出这样的事。

陆泉的直隶上司很委屈:“这才多大点事,居然就值得陆泉劳动陛下出马。”

在他们看来,和陛下的情分,不是该用在刀刃上吗?陆泉却用在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

不过不管怎么说,沿海一事还是全权交到了陆泉手中,让陆泉负责,其他户部官员只需要管收钱就行,挣钱是陆泉的事。

有了这份任命,陆泉面对那些商人底气越发足。

刚开始并没有户部官员在意陆泉的举动,他们知道以后只觉得陆泉堕.落,居然和那些商人掺和在一起。

可是随着时间过去,沿海那边的消息陆续传来,不少商人都在为百姓们修路造桥,还去沿海那边做买卖,用实际行动支持朝廷开海禁的政策。

别的不说,修路造桥提高了商人们在民间的声望,于官方又变相的促进了国家税收,沿海那边的税收,一月多过一月。

户部官员们发蒙,“陆泉是怎么做到的?他究竟是怎么让那些商人心甘情愿掏钱,还愿意从内陆跑到沿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