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我和汉武帝比命长(275)

暮春时节,刘彻收到奏章,便拿去给卫莱看。

卫莱莫名想笑:“你干嘛总给我?朝中那些人就没意见?”

“一大半人都等着看朕笑话,朕干嘛要给他们看?急死他们!”刘彻指着村官们禀报的情况,“我认为应当装订成册,然后发下去。”

卫莱:“东方朔不是闲着没事干吗?我记得你好像说过,东方朔想把他儿子送过来。他儿子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东方朔也不会求到你面前。你把此事交给东方朔,他儿子充当他的助手便是。”

刘彻仔细想想,这个法子可行。于是招来黄门,叮嘱一番,令黄门把奏章给东方朔送去,又特意提醒,留出十页空白页出来。

这些空白的,自然是为那些皮蛋、葡萄酒等物的制作方子留的。

黄门走后,刘彻就禁不住感慨:“等到今年秋,京师方圆百里便能全面脱贫。他们可以用这些法子,其他地方的百姓总不能也用这些吧。”

卫莱:“为何不可?直道是照行军路线修的,可不是为了商人修的。你也说过,有些路离城三五十里。就拿葡萄酒来讲,西域葡萄酒美味,商人拉过来,算上路费,成本增加,可卖不过当地所产。不过也能卖出去,十分富裕的人。京师有钱人多,但这些人更爱白酒。像皮蛋那种小东西,商人不屑长途跋涉贩卖。要我说,每隔百里便可弄一个皮蛋生产村。像猪下水那些卤味,大商人不屑做,小商贩嫌麻烦,最后弄这个还得是老百姓。”

“朕就怕人人从商,土地荒废。”刘彻道。

卫莱想笑:“你是皇帝,发现不对就调整呗。比如这个村子有一百亩耕地,全是良田,良田上不许种西瓜、葡萄这类东西,保证粮食产量不就行了。”

“对啊。”刘彻恍然大悟,最后一点隐患也没了,便放下此事,“婉婉的嫁妆准备的如何?”

卫莱:“我库房钥匙给她,让她自己准备的。”

“你库房钥匙?”

刘彻不会特意赏卫莱,然得了好玉石或好木料,总会让工匠给卫莱做一些东西。经年累月,昭阳殿的库房早被刘彻塞满。刘彻听闻此话,忍不住说:“还让她挑做什么?全给她得了。”

卫莱听着这略带嘲讽的话,笑了:“她知道什么东西该拿,什么东西不能碰。再说,也不会让她带去霍家。等她的公主府落成,就把那些东西送过去。”

“这样还行。别说朕吝啬,去病成亲,霍仲孺那边的人一定会过来,他们过来难免会用到。太便宜他们了。”

卫莱道:“他们不会趁机留在京师吧?”

“不会!想留头就让你二姐出面。”刘彻道。

卫少儿出面最为合适,毕竟是霍仲孺负了她。她想让霍仲孺滚蛋,都不需要找理由,一个不想见到他足矣。

卫莱道:“我改日就——”

“陛下,皇后,奴婢有事禀报。”

刘彻眉头微蹙,转向门的方向:“没看到皇后正在说话。”

“陛下,大长公主去了。”

卫莱楞了一下,意识到大长公主是馆陶,连忙吩咐奴婢找衣服,催刘彻去换衣裳。

除夕前,刘彻去看过馆陶,她当真是年龄大了,五脏六腑都衰竭了。若想再活几年,只有神仙能救。

从陈家来,刘彻就有了心理准备。而年后忙起来,就把这事给忘了。乍一听她走了,刘彻也愣住,卫莱把他推到卧室,刘彻才过神,禁不住说:“这就走了?”

“七十多岁的人了,你们刘家可都没她长寿。”卫莱道,“她虽然闺女儿子不成器,也做过糊涂事,可你当初能那么快被立为太子,她确实出了力。左右你也没事,快去吧,免得那些等着看你笑话的人趁机说你薄情。”

第158章

刘彻过去的迅速,并不是因为那些跳梁小丑,而是他姑母确实待他不薄。

抵达陈家,刘彻看到他那几个表兄弟,想起他们前世干的事,险些把隔夜饭吐出来。送他姑母最后一程,安慰一下他三姐,刘彻就回去了。不过没去昭阳殿,而是到宣室又换身衣服去了东宫。

太后已经知道了,想起过往种种,哭成泪人。

刘彻安安静静地等她哭累了才开口:“她这辈子没什么挂心的事,走的很安详。”

“下一个就该是我了。”太后说着又想哭。

刘彻递给她一杯水:“你比姑母小好几岁,下一个是你也得再过几年。再说了,你可是答应过朕,帮朕看着据儿。”

老姐妹重要,大孙子更重要。

刘彻这样一说,太后擦干眼泪,“听说你给据儿建的那个博望苑已经开始盖了?”

“年底能竣工。盖好还得收拾几个月。跟我之前和您说的一样,要住进去还得再过两年。离你这边挺近,出了宫门就能看到。”

太后一直知道在城南,但她不知道具体地址,闻言惊讶:“这么近?”

“是的。你就别哭了。好生养着,说不定还能看据儿成亲。”

太后:“是不是他一搬出去就给他挑太子妃?”

“太子妃不急,先选个良娣。以免再跟朕和父皇一样。”

太后想到了薄氏和陈氏,立了废废了立,还不够折腾事的。

刘彻又道:“据儿的良娣您也别操心,朕担心再出个吕氏,不打算从京师世家当中挑人。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仲卿一样,把家放在忠君爱国之后。”

“哀家老了,这些哀家不懂,你不要跟哀家说,听着心累。”太后也没打算插手刘据的事。再说了,她也不敢插手。她娘家可没几个人了。刘彻要收拾,不过是一抬手的事。

太后道:“你那几个表兄没一个成器的,这几日若是得闲,再去你姑母那看一下。若不得闲,也派个人过去盯着。”

“朕怕气着您。”刘彻道。

太后奇怪:“这事有什么值得生气的?哀家也没那么大气性。你不想搭把手就直说。”

刘彻把候在门外的内侍喊进来,令他前往陈家。

五天后,内侍出现在宣室,脸上写满了惴惴不安。

刘彻瞥他一眼,发现他欲言又止,就猜到出事了,“告诉太后,请太后定夺。”

那内侍松了口气:“陛下知道了?”

“知道。去吧。慢慢说,别气着太后。”

内侍本有些不确定,听闻这话顿时确定下来,于是就去东宫。

太后没气着,太后听到陈家那兄弟如此迫不及待的干些禽兽不如的事,是久久不能回神啊。待她回过神来,立即令人去请刘彻。

刘彻处理完手中奏章,才慢悠悠往东宫去。

等他到东宫,太后已恢复理智,可越理智越无法相信。陈家兄弟也算是太后看着长大的。

“母后何事?”刘彻明知故问。

太后张口结舌,吞吞吐吐,“陈家,陈家那兄弟,你打算如何处置?其中一个还是你姐夫。”说完忍不住叹了口气,这叫什么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