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我和汉武帝比命长(198)

刘彻得了个没趣,移开茶杯,把棋子拿出来,“过来,朕教你下棋。”

“又不嫌我笨了?”卫莱问。

刘彻:“夫不嫌妻丑,朕不嫌你笨。”

“那你还不去找又美又聪明的?”

刘彻叹气,“朕也想,这不是没有吗。”

——

“陛下,南宫公主求见。”黄门弱弱地声音传进来。

刘彻烦的直皱眉。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际,本该是心情愉悦的日子,刘彻却高兴不起来。春耕在即,出现大旱,虽然可以补种玉米棉花,可去年冬种下的小麦都旱死了。

刘彻上辈子当了几十年皇帝,干旱、蝗灾都没少遇到过,有些他还记得,有些早已忘了,比如今年。

刘彻这几日是一边令官吏下去赈灾,一边查看大旱地区的地图一边回忆那边的情况,看看能不能修沟渠。结果发现离黄河特远。一旦大旱,百姓只能听天由命。

刘彻又想到了移民。

然干旱不常有,而且不比洪水。洪水来了,家就没了。干旱呢,田地房屋都在,熬过去就行了。百姓不见得乐意移到更适合人居住的地方去。毕竟故土难离啊。

刘彻不缺钱不缺粮,朝廷也有很多粮仓。问题是很多是给今年出征的将士准备的。

六万大军,多是青壮年,这个食量相当于六万户。今年受旱灾影响较重的也不过这些。粮食给了灾民,储备粮还不能动,刘彻就得令人下去买。这样就没法提前前往边关布置。

计划被老天打乱,刘彻烦的不行,没好气地问:“何事?”

黄门期期艾艾地说:“奴婢觉得搁以往是好事,今日可能不大好。”

“说!”

黄门不敢说。

刘彻气得拍御案。

黄门慌忙说:“南宫公主还带了两个侍女和四个良家子。那四名良家子是奴婢猜的,她们的衣服和侍候公主的人穿的不一样。”

“她带良家女子过来——”刘彻猛然想起早已被他遗忘的事。

算算时间,她找的那些女子确实也该调/教的差不多了。前世王氏也是今年进来的。

刘彻想起那个为他添了一个儿子的漂亮女子,心中有些复杂,“有没有一个特别美的?”

黄门愣了一瞬间,意识到天子开口了,连忙点头。

“比皇后如何?”刘彻问。

这话黄门不敢说,不是怕卫莱,是怕她弟弟,杀匈奴如切瓜的卫大将军。

刘彻问:“你还担心皇后听见?她可没顺风耳。”

黄门是真不敢啊。室内又不止他和陛下两人。还有其他人,纵然不告诉大将军,跟禁卫一说,万一那禁卫不巧崇拜大将军,那是一定会告诉大将军的。

刘彻瞪眼。

黄门顿时不敢犹豫,大不了一死,十八年后,指不定还能再来宫里伺候陛下,“美则美,跟皇后比,奴婢总觉得缺点什么。”

“仪态不如皇后?”

黄门想想:“这点奴婢看得出。是一种奴婢也说不上来的东西。”

刘彻明白了。

缺了点无所畏惧,或者通透洒脱。

这些出现在一个女人身上,女人就显得格外的大气。

南宫公主本人行事作风就有些小家子气,她调/教出的女子,纵然比卫莱美,也不如她不卑不亢,让人另眼相看。

想到卫莱,她若知道王氏进宫,怕不是要拍手叫好,或对他冷眼嘲讽一番,再无情的把他扫地出门。还有他那个小混蛋儿子,没了他,他就可以整天腻在卫莱怀里,吃饭睡觉都跟她一起。

刘彻越想越觉得有这个可能,沉吟片刻,“朕没空,让她回去。”

黄门片刻又跑进来。

刘彻挑起眉头,“怎么?来到朕门前,朕的话也不好使?”

“不是的,陛下。”黄门琢磨该怎么说:“公主不知听谁说的,陛下近日心情不好。她带人过来,是想,是想——”

刘彻:“你觉得朕还有那个力气和心情?”

黄门觉得有。

他最近是每天忙到很晚,连着五日歇在宣室,不曾去过昭阳殿。可他一觉到天亮,睡眠好,饭量没见减少,身体并没有出现疲态。

心情不好,看到美人,纵然心情还是不好,也是冲美人发火,而不是他们这些奴婢。

思及此,黄门不死心,“陛下见一见,公主也就死心了。”

2("我和汉武帝种田");

第108章

("我和汉武帝种田");

刘彻冷笑:“你是说为了让她死心,

朕就得委屈自己见她和她的人?”

黄门惶恐又不安:“奴婢不是这意思,陛下饶命!”慌忙跪下。

“出去!”刘彻冷声道。

黄门连滚带爬往外跑。

南宫公主气咻咻地去找太后告状。

太后看着那几个长相一个比一个出挑的良家子,心里有些欢喜,

奈何她儿子不喜,

有什么办法。

“陛下这几日忙的都不顾去昭阳殿,

你这个节骨眼上找他,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吗。”太后示意宫人送些茶水点心。

南宫公主委屈的很:“说到忙,他是皇帝,

天下那么多事,他哪天不忙。儿臣就是觉得他心情不好,

才带她们过去。一片好心,

他可倒好,

连儿臣都不见。您还在,

儿臣还是他姐姐呢。”

太后心说,我还是他亲娘呢。他发起火来照样挤兑我。

“就别在哀家这里挑拨了。”太后道:“先不说你,就说你大姐。皇后和大将军以前都是她府里的人,按理说他得念着你大姐的好。平阳侯病重,你大姐求到他跟前,他不照样劈头盖脸的把你大姐一顿数落。他这个狗脾气也不知像谁。没事赶紧回去,

哀家这几日也有点不舒服。”

南宫公主听说过平阳公主被她皇帝弟弟数落的抬不起头的事,当时她还幸灾乐祸来着。没想到多年后,皇帝都懒得数落她。

“母后——”

太后抬手:“此事到此为止。”

“儿臣再说一句,

就一句。”南宫公主伸出一根指头,“陛下若一心扑在江山社稷上,就要太子一个儿子可不行。”

太后不由得坐直。

南宫公主道:“虽说在咱们皇家,儿子多了纷争多,可一个也太单薄了。您说是不是?”

太后还真这么想过。

左右她儿子年富力强,

身体没问题,或早或晚还得再有,所以太后就没跟他提过。省得他心中另有打算,觉得她多管闲事,新生不耐。

太后打量她一番,看到她眼中尽是希冀,“你想说什么?”

“儿臣把人留下,您让皇后带回去。”南宫公主又补一句,“咱们大汉以孝治天下。皇后在陛下面前得脸,也不敢拒绝您不是吗。”

太后明白了,“合着你是让哀家当恶人?”

“母后怎么可以这样说。”

太后:“哀家问你,哪个女子想给自己的夫君塞人?皇后的心也是肉做的,哀家多事,她面上不敢说什么,心里还不得恨死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