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我和汉武帝比命长(192)

卫青想想,可不是这个理吗。自打太皇太后驾崩,陈家一众就极少进宫,怕的就是惹陛下不快,陛下收拾陈家也没个说情的。

卫青:“阿姐已有应对之策?”

卫莱正想说些什么,听到一阵脚步声,“来了。”

“什么?”卫青顺着她的视线回头看去,他皇帝姐夫跨过门槛。卫青连忙起身行礼。

刘彻摆了摆手,坐到卫莱身侧,看到棋盘,笑道:“你的脑袋还下围棋?你也就能下下五子棋。”

卫莱嫌跪坐不舒服,没外人在便盘腿而坐,一听他的话,抬腿就要踹他。

刘彻伸手抓住。

卫青看到他姐听说此事,还对他皇帝姐夫这般不客气,顿时知道他又多事了,“陛下,微臣告退。”

“怎么朕刚来你就要走?”刘彻下意识问。

卫莱:“他就来看看我,问我今年还去不去上林苑。你来了,他不走,难不成求你放我出去?”

刘彻瞥一眼卫莱,你当朕第一天认识卫青?他压根就不是这么无聊的人。

“行吧。”刘彻抬抬手。

卫青出去。

待他走远,刘彻就问:“你又要仲卿做什么?”

卫莱被问愣住,“你怀疑我让他来的?”

“不然呢?”刘彻道:“他前一刻还在宣室,什么事不可以同朕说,非得绕到这里。”

这个理由卫莱还真的无法反驳,“平时是这样,这次不是。”

刘彻执黑子,挑一下眉头,示意她继续。

“仲卿昨儿陪他夫人出去,不巧听到你二姐最近很忙,府里整天莺歌燕舞好不热闹。陛下,你怎么看?”

刘彻想也没想就说:“又不是朕。她——”猛然看向卫莱。

卫莱:“猜到了?”

啪嗒一声,刘彻手里的棋子掉落下来。

卫莱:“算算时间,她府里是不是有个王夫人?”

刘彻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个时间。

卫莱笑眯眯看着他。

刘彻这个多年不知什么是羞愧的人,被她这么一打量,莫名有些不好意思,“朕是那么庸俗的人?”

“这话怎么说的?食/色性也。”卫莱道:“换作我也不一定能把持住。”

刘彻:“那是你,不是朕。朕以前什么样的女人没见过。”

“鲜嫩的就像这朵花儿。”卫莱拿起案几上的鲜花。

刘彻气笑了:“为了气朕,你想的还真周到。”

“是你想多了。这朵花是据儿刚刚送我的。”卫莱朝卧室努一下嘴,“婉婉说鲜花使人心情愉悦,正帮我布置卧室呢。”

刘彻霍然起身:“她这是什么毛病?每年鲜花盛开,她都来这么一出,弄得群臣以为朕擦了胭脂水粉。卫婉,卫婉,出来!”

“这次没有弄一屋子都是。”卫婉推开门,露出头来,“弄得哪儿都是我也觉得挺俗气。我就在浴室放一束,洗漱室放一束,榻两侧各放一束——”

“这些还少?”刘彻道:“你,你给我把榻两侧的扔了。不舍得扔就放含光殿,否则朕替你扔。”

卫婉撇撇嘴,“小心眼。”抱着花,拉着弟弟,“据儿,咱们走。父皇根本不懂欣赏。”

“父皇根本不懂欣赏。”小太子学着他姐说完还哼一声。

刘彻顿时想揍他们,“不准放据儿房里,他太小,熏得他脑袋疼,他也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卫婉也不敢往她弟弟房里弄。花瓶里有水,小太子晚上渴了,能把花扔了,抱着花瓶喝。

“不去!”

卫婉甩给她父皇一句,就往凉风殿去。

刘彻放心下来,转向卫莱:“这么多年你还不信朕?”

“你信我吗?”

刘彻:“朕怀疑过你吗?你让朕种棉花种玉米,让朕酿酒造纸办军校,朕哪样没做?”

“别得了便宜还卖乖。”卫莱白了他一眼,“长安城人口增加这么多,不是棉花和玉米的功劳?你就是个傻的,也会去做。”

刘彻:“你不让朕修建章宫,朕不也没修?”

“还没到时间。”卫莱道:“离你上辈子修建建章宫还早不是吗。”

刘彻服了,“两个孩子你还有空琢磨朕?你说是不是再生一个?”

“生?”

刘彻点头:“你看,再给据儿生个妹妹。”

“你说生什么就生什么?”卫莱瞥一眼他,“万一是个弟弟呢?”

刘彻摇了摇头:“不可能!”

“那你有没有想过,两个孩子一大一小,正好能照看过来,再有个小的,你是委屈婉婉,还是忽视据儿?”卫莱又问。

刘彻:“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回头让他住哪儿?”卫莱又问,“据儿这么小,就让他搬出去,你也不怕他学坏,长歪了?”

这话让刘彻面露迟疑,“那就过几年。”

“过几年我多大了?”卫莱再次提醒他,“高龄产妇,我还生得出来吗?”

刘彻想挠头,“早知道——”

“你确实早知道,要不是怕坊间议论声太大,民心不稳,据儿这会儿可能刚刚出生。”卫莱白了他一眼,“我看你是安逸的日子过久了。我给你找点事做吧。”

刘彻瞬间顾不上想孩子,身体后移,一脸的警惕,“你又想做什么?”

第104章

(我和汉武帝种田);

卫婉气笑了,

“我还能做什么?”

刘彻想想,办了军校,棉花玉米种遍中原大地,

辽东那边也在不断地往东北移动,齐鲁大地受黄河水患影响严重的百姓也陆续搬到别处,

还能有什么事。

刘彻实在想不出来,

“那你说吧。”

“窦婴致仕,听说现在丞相是公孙弘,

公孙弘也不小了吧?”卫莱问。

刘彻微微点头,“六十多了。怎么了?你觉得他年龄太大。”

“汲黯、司马相如他们也不小了吧?”卫莱又问。

刘彻被她问糊涂了,

“你究竟想说什么?”

“韩安国也有五十了吧。还有在边关的李广,

也可以退休了,

对吧?”

刘彻:“朕可以说不对吗?”

“不可以,我说的是实话。”卫莱笑眯眯看着他:“再过几年是不是又将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

刘彻挑起眉头:“这点不用你操心。”

“还让各郡国举荐?那才多少人。”卫莱摇了摇头,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选拔?”

刘彻:“公孙弘、东方朔等人不就是朕自己选拔的。”

“不一样。我指的是考试。”卫莱说。

刘彻没听懂,“全国人才都召集到京师,朕出题?”

“那样太劳民伤财。可以先在乡里举行小孩子的考试,

那些孩子取得名次,

朝廷给他们俸禄。也不用太多,

否则肯定会被乡绅地主给抢去。过个两三年在各郡县再举行一次,

参加的人就是取得名次的那些。郡县考完,来年再来京师参加最后的考试。届时他们来京的费用由各郡县承担。”关于科举考试,卫莱已忘得七七八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