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穿成国舅爷后我要死了[西汉](341)

卫青才二十二,才打一场胜仗。在里正看来远远不能跟淮阴侯韩信相提并论。然而韩信也没能逃过“兔死狗烹”的命运。

里正越发想不通,既然大公子担心此事传到陛下耳朵里,为何还告诉他?里正自认为他还不值得卫长君冒险。

难不成因为陈后被废,卫夫人有了别的想法,大公子为了妹妹也不得不变成一俗人。

里正试探道:“大公子告诉我,是想我们——”

卫长君摇了摇头打断他。若不是了解里正,真到了跟刘彻鱼死网破那一日,卫长君也不敢找他。卫长君敢来正是笃定,在刘彻和他之间里正会毫不犹豫地选他,“我没别的想法,只想以防万一。”

“需要我怎么做?”

卫长君:“你把人送到秦岭深处便可。”

里正很是意外,说这么多竟然不是希望有朝一日他拿起锄头跟陛下的军队拼命,“进山有什么用?”

“进山很容易以少胜多。”

秦岭深处很复杂,不是他这样以前天天进山的人,进的容易出来难,“还有吗?”

“还有。”

里正震惊:“跟陛下有关?陛下不能多消停两日?”

卫长君想笑:“别急,我还没说完。您不必强迫子孙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您百年之后,孙儿还记得卫长君,我欣慰。不屑跟卫家往来,我也可以理解。我要是先走一步,也不会因此在九泉之下怪您言而无信。”

“我知道大公子为人。此事大公子不必再说。”

卫长君点头:“那就说我为何今日过来。最终决定我来一趟的是无法忘记那几个后悔没送儿子上战场的村民的眼神。那是对生活的绝望。让我想起我死里逃生那次,以为就算把伤养好也活不长。盖因所有见过我的人都说,我像是把血流尽了。我信命不好但不认命。你看,我挺过来了。”

里正从未见过卫长君犯愁。即使卫青上了战场,幼弟去了震灾最严重的地方。他下地干活或上山砍柴碰到卫长君,卫长君都是乐呵呵的。

卫长君过于坦荡,跟他以往行事作风一样。里正信他,“我懂了。那些人家知道还有机会当兵,他们留意征兵信息,以后会感激大公子。有可能帮小老儿一起把人送进秦岭深处。大公子帮了他们自己也好受了。”说到此不禁在心里感慨,大公子不愧是大公子,深谋远虑又仁义,“大公子尽管放心,别人我不能保证,八阳里没孬种。”

卫长君郑重承诺:“别的将军我不能保证,我盯着长大的弟弟一定不会叫乡亲们失望。”

里正心头大震。

卫二公子他是知道的,寡言少语。以前帮卫长君干活,碰到卫二公子,他要么闷头干活,要么在卫长君身边呆着。不会招呼他们,好像也不知道如何同他们交谈。人情世故方面都不如卫家奴仆牛固和孟粮。

这就是天才和他们这些凡夫俗子的区别吗。

里正望着策马离去的卫长君,忽然想起有次在地里看到从长安回来的卫青,下马姿态飘逸又利索,比卫长君到他家门口下马时快多了。

卫长君顶聪慧了,骑术都不如其弟,看来卫青当真不凡。

里正长子见老父亲送卫长君一送不回,就出来看看出什么事了。

“人都走远了还看?”里正长子好笑。

里正收回思绪瞪一眼儿子,然后他朝东走去。

“又做什么去?”

里正抬手:“你别管。”

前往他最了解的村民家中,里正告诉他朝廷还得招兵,这次没赶上,以后能赶上。

村民以前很在意卫长君,卫青一战封侯后,村民听到“卫”字都忍不住看一眼。卫长君在里正家里待一盏茶的工夫,八阳里的猫啊狗的都知道他来了。

村民想也没想就问:“大公子告诉你的?”不待里正开口,“大公子好人啊。”

里正微微摇头:“大公子也是人。”

“你这话说的,不是人不就成神了?神仙能跟我们住这么近?”

里正叹气:“人有私心。陈后被废,大公子想起物伤其类。”

村民倒抽一口气,张嘴就骂皇帝没心。骂够了,村民问:“大公子什么打算?咱们这点人也不够啊。”犹豫片刻,“要不我再去——”

里正赶忙打断,“大公子没想我们拼命。如今陛下没立新后,卫夫人也没儿子,卫二公子还不是韩信,陛下不至于这么着急。大公子怕他等不到那一天。对咱们只有一个请求,人送到秦岭深处。”

“这么简单?”村民不信,“多大点事值得大公子特意来一趟。”

里正:“主要还是那天你们几个在大公子跟前一口一个后悔没叫儿子拼一拼。大公子心里不落忍才特来告诉我们。这事不是听二公子说的。”

“大公子足不出屋也知天下事。”

里正点头,否则他不可能又会造纸又能寻到他们从未见过的红薯和玉米,“以后小子进了军营,不许到二公子跟前说他是八阳里人。”

村里连连点头,里正不说他也知道。

人人都知道他家小子是卫家亲信,将来有一日被陛下的人盯上,想帮卫夫人母女都没法帮。

“还有一点,以前大公子就说过跟着二公子也有可能战死沙场。以后别找大公子要人。”

乡野小民命贱,村民压根没想过这点,能跟着混一笔赏赐都是祖坟上冒青烟,“我会同家里小子说清楚。”说出来又迫不及待地问,“何时招兵?”

里正家有牛,决定明日带些红薯或板栗进城兜售,顺便帮村里人问问,“你觉着谁家孩子心正,同他们家说说。”

村民郑重点头。

翌日,里正进城没打听到军营招兵丝毫不意外。毕竟大军才休整过来,抚恤金还没发完。

九月底,里正又一次进城打听到朝廷忙着修建房屋。翌日里正找卫长君,问他是不是要招兵。卫长君告诉他,俘虏当中有很多孩子,陛下希望那些小子把长安当故乡,叫他们同上林苑农奴的孩子一起学文识字一起生活。吃穿用方面跟戍卫京师的士兵一样。

里正心动了,想把自家孙子送过去。皇帝不可能叫半大小子上战场。习武辛苦也没有种地苦。里正就问卫长君,他能把孙儿送过去吗。

卫长君:“我可以替你问问陛下。”

下雪前刘彻又来一趟,告诉卫长君“此举”俘虏很意外,农奴很感动。末了扭扭捏捏表示,他在民间的名声好多了。

卫长君看得微微张口,这是刘彻吗?

刘彻恼羞成怒:“你什么意思?”

“难得我这辈子还能见到陛下害羞。”卫长君颇为感慨。

天凉了在屋里,刘彻看到墙上的宝剑,起身拿下来,“朕要同你决斗!”

“幼不幼稚?”卫长君无奈又好笑,“这把剑是魏其侯送我的,放回去!”

刘彻手一抖,拿出宝剑,寒光刺眼像是能闻到血腥味,“这把宝剑不是随魏其侯平叛的那把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