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怀风(18)

章鸣笑道:“您有所不知,浅井老师除了担任大学讲师之外,亦是日本驻上海领事馆的文化顾问,还是上海总参事的同学和挚友,此事只要您答应了,其它事情都有旁人来办,您不需要操心的!”

浅井遂微微点头,以日本如今的威势,加上自己开出的丰厚条件,他笃定对方不可能不答应。

但,张元济略略思忖片刻,却摇摇头。

“抱歉,图书馆内所有图书,一律只留在本馆,概不外借。”

浅井遂微微变色。

章鸣也有点错愕。

她看了看浅井遂,又望向张元济,不解道:“张老先生,这是能够传播中华文化的大好机会呀!”

张元济还是摇头:“浅井先生的美意,我心领了,这些书是我费尽心血收集而来,我每天须得看着它们在眼前,才能安心,怎么忍心让它们去飘摇海外,这就跟我的孩子一样。”

浅井遂:“张老先生,敝帚自珍,可不是好习惯。”

张元济:“抱歉,我意已决。”

浅井遂:“你想好了吗,你拒绝的不仅是一个大学老师,更是驻华使馆的邀约。”

最后这句话,仿佛暗含威胁,让张元济微微一怔,与浅井遂对视。

不知张元济看见了什么,他很快收回目光,直接对两人道一声“失陪了”,转身就走。

章鸣还想追上去,却被闻言上前一步挡在前面。

“章同学,我是刚转到中文系的,叫沈魄,来,我们认识一下吧?”

闻言回想自己从电视剧上看见的纨绔形象,使劲挤眉弄眼,对章鸣摆出调戏民女的架势。

章鸣果然面露厌恶,不再企图去追张元济,反是对浅井遂道:“老师,我们走吧?”

浅井遂也没把闻言放在心上,点点头,两人很快离去。

连同章弘,三人来去匆匆,他们显然是奔着张元济来的,目的没达到,自然也没有多加停留的兴趣。

闻言也没急着去找张元济,因为他越想越不对劲。

他是历史的预知者,现在已经知道月底会发生一件大事,烧毁东方图书馆。

这个时候,好巧不巧,有日本人来跟张元济谈合作,说要运送馆里的图书去日本参展?

此人既然挂着领事馆的职位,说不定知道些什么消息。

难道他也是热爱中华文化,不愿古籍被损毁,想要尽力去保护吗?

不,不对。

那些书借出去容易,想要回来,可就难了,到时候人家随便找个借口,就说两国交战,将珍本扣住,张元济怎么去要?难不成让民国政府出面?别逗了,委员长连人口和地盘都能拱手相让,还会在意区区几本书?

所以,对方很有可能是借着书展,将古籍珍本据为己有,以后就可以说中华正统在日本了?

闻言倒抽一口凉气,觉得自己的猜测很是靠谱。

他仿佛看见一个阴谋被织在一张看不见的巨网里,当头朝整个上海罩下。

所有人,逃无可逃!

怎么办?!

第13章

那种背负了历史命运的压力感又来了。

闻言纠结半天,叹了口气,先去找张元济。

这位老先生也没跟他那些朋友在一起,独自一人站在廊下看花圃,手里拿着杯水,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闻言走过去。

“表舅公。”

张元济回过神,欲言又止,最终只是轻轻说了两个字。

“来了。”

这一刻,闻言居然读懂他的表情。

张元济有一肚子话想说,但觉得跟沈魄这种不知世事的毛孩子纨绔子弟没什么好说的。

“你跟章鸣是同学?”

“好像是,我刚转系过去,还不认识。”

至于沈魄本尊对章鸣的那点小心思,就先不用说了。

张元济嗯了一声。

两人又陷入尴尬的沉默。

闻言只得打破僵局:“表舅公,我看这个浅井的目的不太简单。”

张元济:“哦?”

闻言怀疑这位表舅公根本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得苦口婆心。

“白天图书馆门口刚有日本人生事,晚上这个浅井遂就跑来借书参展,您不觉得太巧了吗?照我看,这是日本人在软硬兼施,您刚才不答应,他们可能不会死心的。我听说日本人对中国文化一直很感兴趣,加上去年九一八事变,东三省的情况您也知道,我怕他们还有后手,图书馆目标太大,您要不要考虑把部分珍贵图书迁出去?”

张元济对沈魄的名声也有所耳闻,不意对方居然会说出这样有水平的话,微微诧异了一下。

但随即,张元济摇摇头。

“日本人不会对印书馆下手的。”

“为什么?”闻言不知道这老先生哪来的自信。

“从九一八之后,日本就对中国有所觊觎,但他们断不敢在上海这种地方下手,毕竟这里有各国租界,真要闹出什么事,国际影响甚大,各国都会出面调停的。再说了,图书馆夜里也有人值守,偷书他们是偷不了的,总不可能来硬的。”

张元济虽然觉得闻言想多了,还是跟他耐心解释道,毕竟这个晚辈的话也是一片赤诚。

但闻言不依不饶:“万一他们真来硬的呢?您看一战后,英美对德国就一退再退,他们不一定会为了我们出头的,到时候日本人再找个借口,说是我们先挑衅的,就像东三省那样,哪个列强给东北通报出头了?”

张元济还是摇头:“上海跟东北不同,这里有各国领事馆和租界,日本人自诩立明治维新之后便是文明国度,不可能冒着有碍国际观瞻的风险,干出损毁文化的事情来。”

闻言真被这番话整得彻底绷不住了。

没错,上海是国际都市,有各国领事馆在,各方利益纠葛错综复杂,所有人都觉得日本人要下手,也不可能挑上海这种地方,可偏偏日本人就选了这里,正是“你越认为他不敢做,发生的可能性就越高”,事实证明,日本动手之后,各方除了谴责也只有谴责,当他们发现正面战场无法速胜时,才会考虑列国的调停。

所谓公理,都是在实力的基础之上才能谈论。

可闻言要怎么把这些话告诉张元济?

他没法将还未发生的事情说出来,只能选了当年五四的事情说。

“表舅公,您还记得五四的导火索吗,也是因为一战后巴黎和会,各国要私自将青岛的特权转给日本,在他们眼里,只要有利益,谁是不能出卖的呢?您这些图书可是咱们的文脉,千万不能出事!”

张元济笑了:“上回你母亲见了我,还说起你只顾贪玩,我看她也看走眼了,你这份忧国忧民的心是很好的,这样吧,我给你开张特殊借书证,往后你也可以去看那些珍本,不过可说好啰,不准带回去,不准损坏,那些可是我的宝贝!”

这时郑笙正好过来,张元济拍拍闻言的肩膀,让他们年轻人自己玩,就走开了。

闻言长出口气,有种劲没处使的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