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历史直播](95)

作者: 三傻二疯 阅读记录

听到此处,皇帝深深呼气又深深吸气,深深吸气又深深呼气,但终究忍耐不住,猛然击掌:

“快哉!”

霍去病一言不发,匍匐谢恩,只是眼睛依旧悄悄盯着天幕。汲黯与石庆犹豫片刻,终于一齐下拜:

“得将如此,国家大幸,臣谨为陛下贺。”

——虽然霍去病寸功未立,仓促恭贺似乎有逢迎的嫌疑。但是,不世出的绝顶人物,总该有一点小小的特权。

皇帝未语先笑,神色飞扬,慨然开口:

“君臣同体,朕当然受贺,但汲公与石公也应该大喜才是!两位重臣辅佐朕寻觅到这样的人才,也正应该蒙受恩赏——”

话音未落,汲黯立刻下拜,果断开口:

“陛下,大事未定,何敢谈论功劳?国家的爵禄不能轻易赏赐,臣惶恐不胜,实在不敢领受陛下的厚恩!”

他说得又急又快,下拜后却又立刻抬头,仰视皇帝——汲黯随侍皇帝十余年,是太清楚这位天子的为人了!当年卫青为窦太主所辱,皇帝被怒气所激,立刻将卫青无功拔擢为太中大夫,赏赐千金;而今天幕所说实在太过惊人,陛下若真是情难自已,搞不好会一上头让十二岁的霍去病当上两千石的高官!

光是高官也便罢了,偏偏言语中还字字牵扯自己与石庆,将来宣扬出去,似乎便是自己举荐霍去病十二岁任两千石的一般!

这个锅可绝不能背。汲黯态度坚决,灼灼直视皇帝。

皇帝到底有些心虚,沉默片刻之后,尴尬移开了目光,仰望天空:

【这叹息之壁离谱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下一个敢采用同样战术的人,叫做李靖。

不过,就算是李靖,在自己与太宗的问对、自己所书写的兵法之中,都绝口不提这样的战例,而是反复鼓励为将者用正兵而不用奇兵,重视军械、粮草、辎重,绝不能搞什么连续闪击——说白了,一般的战术是“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种战术是学我者似我者大概率都会死;能玩转这种战术的人,如韩卫霍李等,都必定能在武庙吃一块冷猪肉。

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不必拘泥兵法。但一般的人能有这个水平么?还是老老实实练兵法吧,至少不会输得太惨。

当然,汉与唐的气质毕竟是迥异的。李靖的战术天资当然不可质疑,但他平生也仅仅只用过寥寥几次连续突击的战术,而且每次都是大战要战最关键的时候。说白了,这种战术毕竟是炫技,当然是用在最紧要的关头,最要害的战役——当突厥可汗看到唐军跋涉千里神兵天降,当突厥骑兵被连续打击仓皇如丧家之犬,那种恐怖与刺激,那种超乎想象的骑兵战术,必定会深刻心间,足以威慑蛮夷数十年。

简单来说,即使在李靖手里,连续突击也是最后的大招,属于临门一脚展现天威的绝招。

但在汉人这里,但在霍去病这里,那就是把大招当平A来用。从出道到陇西,从陇西到封狼居胥,骠骑将军每次出手都是绝招,而每次出手匈奴必然不能抵挡,一定大败亏输。这样的反复运用,熟稔于心,简直是各种意义上的嘲讽——匈奴擅长骑兵,那就偏要用骑兵击败它;匈奴擅长机动,那就偏要在连续闪击中摧毁它;什么以优击劣?汉军无处不是优势!

只能说果然是武皇帝亲自选拔的将领,作战中都透露着天汉不可一世的气味。

不过嘛,这里我们也要为李靖辩解一句。李药师之所以谨慎运用战术,实际是出于相当现实的考量。古人迷信,说作战杀戮有伤天和,而连续突击之类的打法斩尽杀绝,则更有折寿的嫌疑。我们究其实质,伤不伤天和不清楚,但这套玩意的确太伤身了。

——与寻常的兵法不同,这种战术复杂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对将领的脑力实在是极为可怕的考验,更不用说长途突袭中要保持士气,将帅往往还要身先士卒、带头冲锋。而随身粮米太少,意味着必须随处取食,无法讲究任何品质。这样的反复摧折,常人实在难以忍受。

大概想象的话,便比如你一边荒野求生一边每天完成数十套高数卷,而且只要分数低于九十,立刻会被虐杀。如此反复一年,所受的折磨大概等于霍去病、李药师等人的百分之一。

李药师以此战术征突厥之后,很快便是一场重病,几乎不能起身。而霍去病接连数年使用同样的战术,损耗之大可想而知。所谓“亢龙有悔”,霍将军英年早逝,良有以也。】

皇帝微笑的脸突然僵住了。

还未等他开口,全程静默不语的霍去病忽然兴奋出声:

“陛下,臣想学一学这个战术!”

第40章 大汉 视频片段

“陛下,臣想学一学这个战术!”

皇帝:…………

皇帝面无表情,只能转头看向汲黯与石庆。

——两位重臣就打算这么站在干岸上,看着国家的将才夭折么?

石庆被皇帝目光盯得有点忍受不住,只能硬着头皮出列:“事关大局,霍郎君——霍郎君还是要顾及长远。”

有了这一个台阶下,皇帝终于哼了一声,理所应当的下了判决:

“国家培育将才,难道只是为了几次大战,便匆匆消耗的吗?当然要为千秋万代计!”

霍去病寡言少语,并不能驳斥这堂皇的千秋万代之论。他默不作声,只是抬头仰视天幕,目光灼灼发亮。皇帝冷眼旁观,只觉得头皮有些发麻——所谓将在外君有命而不受,就算自己耳提面命,又真能管住这小子么?一旦他领兵出塞,那八成又是这不要命的打法!

朕好容易有几个将才,是能这样抛洒的么?

皇帝深深吸气,回头去看汲黯。

到了这个地步,正是社稷之臣力挽狂澜的时候。

汲黯果然向前一步,却并未劝告霍去病,而是叉手请教皇帝:

“陛下,天音之于霍将军,仅有此数言而已么?”

皇帝微微一愣,随即明白了汲黯的暗示——听天音这惋惜而沉郁的口气,似乎对霍去病期盼殷殷,眷爱不已;这样深刻的眷顾,当然不会看着霍将军“英年早逝”。如果连皇帝都很难左右霍去病的想法,那又何妨向天幕求教呢?

这倒是直指根本的好办法。只是……皇帝实在是凑不出偏差值了。

甚至这一段讲述霍去病战例的视频,都还是皇帝在购买其余剪辑时附赠的所谓“礼品”。

当然,以阴暗的角度看,这礼品未必不是天幕榨取偏差值险恶的阴谋。毕竟,在展示霍去病英年早逝的结局之后,想要获取更多偏差值,那就容易太多了……

皇帝的脸拉了下来。

他沉思片刻之后,只能缓缓出一口气。

“而今说这些太早了。”皇帝淡淡道:“才十一二岁的孩子嘛……也罢,今天的事暂且谈到这里。汲公与石公先回家修养,朕还有后旨。至于霍去病……”

上一篇:替身 下一篇:如光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