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历史直播](79)

作者: 三傻二疯 阅读记录

但始皇帝居然摇了摇头,神情平淡。

“弹压?弹压什么?”他悠然道:“朕的意思,是让你潜入会稽,在这些贫民之间居中联络、弥合纷争,最好再设法给他们运点兵器铠甲过去……朕可以给你特拨物资。”

听到这匪夷所思、超乎于预料之外的吩咐,纵以刘邦的圆滑,亦不由目瞪口呆,反应不能:

“陛,陛下,这不是——”

这不是火上浇油,迅速激发民变吗?!

刘邦毕竟是刘邦,话未出口,已经猛然反应了过来——

不错,这的确是激发民变。但民变一旦被激发起来,这些要“均贫富”的无地流民,会把矛头第一个指向谁?

谁在会稽广有田地?谁在吴郡一手遮天?!

在这些西楚故土上,大秦不过只是一个根基浅薄的外人,真正植根于此,牢牢把控住一切利益,逼迫得贫民无路可走的,恰恰是那些楚国余孽,豪强大族!

这些贫民平日所受的屈辱、压迫、凌逼,是来自于虚浮飘渺的大秦朝廷,还是源于项氏熊氏一般的本地豪族?日深月久,只要有人居中引导,立刻便能让这些贫民有怨报怨,揭竿而起横扫豪强。

而大秦呢?大秦大可以做一个路过的看客,无辜的吃瓜路人,或者……或者置身事外,坐收渔利的庄家!

——既然贫民要横扫的是楚国豪强,那大秦朝廷为什么要在意?

仓促间想通这最为紧要的关节,刘邦愕然久之,生平第一次在祖龙面前露出了惊惧的目光。无他,这道计谋实在太老辣,太精到,也太——太巧妙了!纵以刘邦的无耻下作,绞尽脑汁死命思虑,也实在想不出一丁点反制之法!

换言之,这是阳谋,赤条条的阳谋!而且是尽善尽美,无可抵御的阳谋!

他沉默片刻,咬牙作答:“陛下,如若贫民扫清了楚国的豪强,多半会冲出江淮,扰动天下……”

民变可不好控制呐,陛下!

始皇帝混不在意,只是笑了一笑。

“劳你费心了。”他淡淡道:“朕已令丞相做好了预备。一旦楚地的贫民扫清了豪强,会立刻颁下诏谕,宣布楚地一切的地契均告无效,而今要重新登记分田。”

原有的地契失效,那等于抢到手上便是自己的。贫民横扫豪强分到了田地,他还造什么反?

再来,贫民抢夺的也多半是土地而已,金银绢帛这样的浮财用处不大。只要朝廷手脚够快,搞不好还能爆一爆楚地豪强的金币。

刘邦瞠目良久,终于无话可答,再也挑不出漏洞。

楚地豪强的确树大根深,但江淮千万贫民才是楚国的根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楚人都开始怨恨这些楚国豪族余孽时,他们又能支撑多久呢?

……想来,会稽的项梁、项羽叔侄,即将迎来狂风巨浪了吧?

不过风浪又何止是肆虐于楚国?楚地只是始皇帝的试点而已,一旦稍有成就,必将会波及天下,摧折一切六国余孽!

刘邦心情复杂,只能长长叹气:“……陛下睿智。臣唯有从命而已。”

这是他第一次在祖龙面前俯首称臣。

祖龙浑不在意,只是轻轻敲击几案:

“朕也是从天幕的某位贤人处得的灵感。罢了,既然你愿意办事,朕不能不给你个恩典。这样吧,等会稽、吴郡的事情办完,楚地的豪强被打算,你可以带着那些残存的楚国豪族先行出关,把西域料理了再说。”

刘邦:…………

“把残存的楚国豪强带到西域”?

等于说老子还得和项羽这小子共事呗?!

刘邦郁气横生,但终究不敢横生枝节,只能咬牙俯首:

“是。”

“那就说定了。”完全掌控住局面的始皇帝斜斜靠在软垫上,随意开口:“这样吧,朕先派蒙毅的儿子蒙信在关外等候,与你的人一齐出关,协助平定西域,如何?你又打算派什么人?”

什么“协助”,分明就是监视。刘邦瞥了皇帝一眼,老实回答:

“臣打算派陈平。”

第34章 大秦(完)

咸阳宫,偏殿

在李斯点破了三问之后,儒、墨两派的宗师愕然而惊,一时几乎反应不能。他们与法家辩论过多次,已经习惯了在名实之争上毫无止境的辩经。现在李斯浑然无忌,一开口便揭开了整个朝廷最为要害的底细,反倒让两位不知所措。

毕竟,在朝堂辩论的时候,真话的威力往往更大。

而李斯的真话又实在是难以辩驳。用人与理财是普天下所有朝廷最大的要害,自古以来便没有个妥善的安置方案,虽然百家大言炎炎、自视甚高,但总算都脚踏实地料理过政务。只要脚踏实地料理过政务的人,便该知道这些问题有多么艰难!

在辩论中甩出这样宏大的命题来,简直是不讲武德。

张、孔二位都被噎了一噎。沉默片刻之后,张胜向前一步,径直开口:

“我愚笨,不懂李丞相所说的这些大事。只是我实在疑惑,朝廷为了把控财源,就一定要封山锢海,不给黔首留下一点存身的本钱了么?仅仅东海、南海,监管渔民的官吏,便有上千之多,这些人的俸禄衣食,又是仰仗于谁呢?”

这样直率坦言,便连孔老夫子也不由叹服。见贤而思齐焉,他向前一步,附和贤人:

“老头子经过琅琊郡时,听说县令与县尉日夜奔忙,仅仅一县之中,便要断案数以万起,即便如此,也难以料理冗杂的事务,疏漏不可估计。丞相说这是要压制当地的豪强,但这样的混乱繁琐,又能压制什么呢?”

两人一唱而一和,彼此呼应配合,再直接不过的向李斯打出了反击:

少拿这些“大哉问”来转移视线!宏大的问题固然难以解决,但这些不尽如人意的琐碎细务也无力应对么?!

两人声音平静语气柔和,但问题却是直击要害,逼得李斯都一时作声不得。孔老夫子与墨家钜子可不是坐而论道的空谈之士,这两位开宗立派奔走各地,对天下的实情是了如指掌,绝非几句空话可以敷衍过去的。如若丞相应对不当,搞不好还会折在里面。

李斯稍稍沉默,终于决定避开锋芒:

“官吏不贤,事务冗杂,都是丞相的过错。”他圆滑道:“这也是没有贤能之士辅佐的缘故啊!”

这是常见的帽子,目的是逼迫几个老头子出山——既然没有贤能之士辅佐,您二位总不能袖手旁观,高居干案吧?

但儒墨两家又岂是吃素的?孔老夫子淡淡一笑,只道:“老头子还不敢忘却先人的教诲。”

这是极为辛辣的讽刺了,讽刺得李斯都忍不住拉起了脸。

李斯正打算厉声回驳几句,却听上首叮当一声响。全程默不出声的公子扶苏突然直起了上身,淡淡开口:

“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这就是老夫子的志向么?”

孔老夫子微微一愣,而后行礼:“公子所言不差。”

上一篇:替身 下一篇:如光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