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历史直播](58)

作者: 三傻二疯 阅读记录

——现在这个世道,连躲在山里吃个瓜也有罪了吗?

可怜战国时游士遗风尚存,士人们彼此体面了那么久,委实没有领会过这独一份的PUA技巧。他们茫然疑惑面面相觑,虽然总觉得有哪里不对,但总找不出是哪里不对;虽然隐约觉察出了被道德绑架的痛苦,但,但……

——但叔孙通博士可是叩头力谏,硬顶奸相李斯的忠贞之士啊,他怎么可能有坏心呢?

众人的脑子终于宕机,彻底给整不会了。

叔孙博士善于窥伺人心,眼见诸公的神色一片茫然,立刻放缓了语气。

“不过,现在不是没有挽回的余地。”他道:“陛下还在犹豫之中,并未立刻下旨,想来对李斯还不算完全放心。但李斯时时随驾,总归会有说动皇帝的那一天。而今之计,必得请各派的顶尖人物立刻出山,到咸阳与李斯当面对峙,或可挽回天心。休戚相关,十万火急,容不得再迟疑了!”

他扫视众人,一字一字道:

“若这些高人执意不肯出手,坐视李斯荼毒苍生;那么,将来设若有不忍言之事,便一切都是他们的罪过!我叔孙通人微言轻,但纵使拼上身家性命,也要与奸相周旋到底。就让这些伪君子袖手岸上,静坐看船翻吧……”

说到此处,或许是想起“不忍言之事”的惨痛,叔孙博士又一次流下了眼泪。

气氛毕竟都已经烘托到了这里,几十位百家士人脑子一热,瞬间也想不起来什么道德绑架不绑架的了,登时双腿一曲,跪伏在忠肝义胆之叔孙通博士脚下,一齐嚎啕大哭了起来。

·

在山下盘桓两日之后,叔孙通不敢稍作休息,立刻飞驰上泰山,快步奔入始皇帝暂驻的行辕,伏地待命。

始皇帝已经行完了封泰山禅梁父的典仪,此时正盘坐于御塌上翻看奏章,眼见叔孙博士入内,稍稍抬一抬眼:

“事情办得如何了?”

“谨奉陛下之命。”叔孙通俯首道:“臣已将挖掘六国王陵的消息传了出去,士人无不惶恐。除此外,臣还设法说服了那些博士,他们都答应向自家的师长传信,力邀门派中饱学贤达的高士西入咸阳,当廷与李斯争论。”

始皇帝喔了一声,不觉有些惊讶。说实话,在老流氓刘邦举荐这叔孙通时,他心中还略有疑惑。但现在看来,此人还真有一番意料不到的本事!

——自秦扫清六合以来,百家诸子与皇帝若即若离,愿意出面合作的只有二三流的人物,其余高人大都隐匿不出,坐观世事,朝廷往往也无可奈何。但叔孙通三言两语,竟尔能说动百家高人入秦,手腕的确匪夷所思。

那个老流氓……有些眼光呀。

叔孙通匍匐在地,感受到皇帝目光诧异,不觉心下大喜。自当日泰山顶上与刘邦匆匆一面之后,叔孙博士大受震撼,心神俱震;一时间却又脱胎换骨,如醍醐灌顶,俨然被刘邦三言两语点石成金,瞬间臻至了某个意料不到的境界!

——天娘呀!人还可以这么不要脸!

不得不承认,现在是你刘邦比较强!

所谓知耻而后勇,叔孙博士痛定思痛,深刻反思,淬炼拷问,终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彻底突破了先前的瓶颈。在泰山下那炉火纯青的PUA技术、羚羊挂角一般的道德绑架,便是叔孙博士新领悟出的手段。

刘邦,他日见面,咱们还有一场龙争虎斗!

不过现下最要紧的,还是要让皇帝看到自己的功绩。叔孙博士跪伏不动,却悄悄在地板上蹭了蹭头上的冠帽,露出了青肿一片的额头。

天可怜见,这脑袋原本只是在石子上不轻不重碰了一下而已,但为了凸显自己孤身对抗李斯的悲壮英勇,为了烘托忠臣死谏的气氛,叔孙博士于半路下马,硬是在泰山岩石上撞了七八十个响头。

——谁能比我狠!

始皇帝的目光扫过了叔孙通额头上的淤血,却又很快移开了。只听皇帝淡淡开口:

“既然诸子中的顶尖人物都来了,那么,孔鲋呢?”

叔孙通微微一惊,不觉冒出了两滴冷汗。

皇帝果然还是一如即往的英察缜密。这位孔鲋正是儒学当代的大宗师、孔子八代子孙、通晓《尚书》、《春秋》的大儒——同时,同时也是叔孙通博士的师长。

既然叔孙通巧舌如簧,能轻易说动百家贡献出最顶尖的人才;那么,叔孙博士自己所尊尚的儒家,自己遵奉的师长,总不能裹足不前,依旧抗拒皇帝吧?

叔孙通博士毕竟没有修炼到“分我一杯羹”的境界,实在不敢对师傅用这pua的技巧。他愣了一愣,才下拜禀告:“陛下正欲罗织百家贤才,臣怎么敢置身事外?臣已经备下书信,请家师出山……”

皇帝抬了抬眉:“书信?什么书信?”

——自大秦一统以来,孔鲋等便避居于家,除派遣弟子叔孙通入秦以外,其余一无作为。这几年齐鲁的郡守曾三番五次修书邀孔鲋出山,这老夫子却谨守古君子的风范,每封书信都会仔细拜读、认真回复,却从不松口出仕,委实无可奈何。

这样的人物,是叔孙通写封信就可以打动的么?

叔孙通俯首道:“请容臣陈上信件。”

但叔孙博士并未从袖口取出竹简。稍等片刻之后,却听门外呼吸粗重,脚步山响,两个壮汉一前一后,抬进了两箩筐冒尖的竹简。

叔孙通恭敬行礼:

“这是臣修下的三百封书信。暂且先存上十日的量,其余的再慢慢的写……”

——老夫子不是有古君子之风,每封书信都要亲笔作答么?我叔孙通一天寄他三十封信,烦也能把老头烦出山……

第26章 李斯

在泰山盘桓十余日后,皇帝车驾终于离开,取道济北、巨鹿,折返咸阳。

与往年大张旗鼓的巡游不同,皇帝并未征调沿途郡县的民夫清理修整道路、种植遮阳的树木,反而下旨节制各地长吏,令其“务求清静”、“不得妄起兴作”,种种口吻力求安定,与往日好大喜功的习惯实在迥乎不同。

这样的变化自然引人注目,难免招惹猜疑。但随御驾西行,另一则流言却不胫而走,一举夺走了山东诸地众士人的注意力——据说皇帝被奸臣的谣言所迷惑,竟然要挖掘六国王陵,以此镇压王气,平息天下纷纷扰扰的反秦余孽。

此流言惊爆骇人已极,登时便口口相传,席卷南北;士人们奔走相告,所到之处无不是一片哗然,惊恐骇异不可胜言——当日伍子胥鞭楚平王之尸,尚且是为父兄报血海之仇,而且也自知是“日暮而途穷”、“倒行而逆施”,必将遭致惨报。现在六国无罪而秦开坟暴尸,其残暴恣睢何止胜过伍子胥万倍?

非人哉,非人哉,真正是非人哉!

一时间众位士人义愤填膺,交口怒骂,恨不能侮辱皇帝自始祖大业以来的祖宗十八代。但践踏暴秦毕竟已经是多年的保留剧目,骂来骂去也实在没有新鲜说辞。诸生辱骂几日之后终于疲惫,却又生出了新的疑惑:皇帝雷厉风行,但凡有意见无不是立刻推行,绝不迟疑;怎么到现在为止,都只听到了刨坟的风声,没看到一点动静呢?

上一篇:替身 下一篇:如光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