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历史直播](262)

作者: 三傻二疯 阅读记录

公主倒是将一切珍品尽数笑纳,从不忸怩做甚么清正廉明的姿态,可等到州县官吏稍有试探,那立刻是石沉大海,略无音讯,口风比仙居殿的门还要紧。

——谁说笑纳礼物之后,就要给别人办事的?

这便是寻常官吏与太平公主之间那可悲的厚障壁了:公主是高宗天皇大帝与当今圣上千尊万贵而百般呵护的爱女,从小锦衣玉食而有求必应,因此从不知道“回报”是个什么意思。在此种氛围下养出的世界观中,地方小官给公主送礼简直是理所应当天经地义,如人吃饭喝水一样正常。而人吃饭喝水以后,难道还要对清水与饭食深情道谢,乃至于行礼回馈么?

又不是东瀛的那群怪人,是吧?

基于此怪异奇特的心态,公主理直气壮收下了一切珍物,还特意下教令给沿途各地的官员,让他们送礼时一定要预备双份,添上给皇孙们洗尘接风的嘉物——太平公主虽尔对至尊的安排有些非议,但身为宗室长辈,皇族尊亲,姑姑的职责还是一定要尽到的——喔,除此以外,公主教令中还三令五申,绝不许因送礼迎驾而稍有扰民之举,否则定严惩不贷。

说实话,各地官员接到如此莫名其妙之教令,除懵逼以外大概也只能暗骂无耻而已。且不说公然勒索珍品的贪婪举止,单单这“不得扰民”,便真是匪夷所思的谬论:沿途州郡长官要是不残民以逞,莫非还自掏腰包来送礼么?何必如此欲盖弥彰,自相矛盾!

当然,这种下贱货色立牌坊的事朝中高官也不少干。地方长官暗骂归暗骂,搜刮归搜刮。三成入车驾,七成进腰包,什么“严惩不贷”,不过是贵人遮羞的说辞,惯例依旧是牢不可破。然而,这惯例执行不过数日,巡视的公主却骤然发难,以贪贿的罪名扣下了数位送礼的长吏,直接借钦差的特权褫夺了彼等一切的禄位,押往神都。“听侯处置”!

如此变出突然好似晴天霹雳,瞬息间消息便流布关中,牵涉其中的官吏惊恐震怖自不必多言,但惊惧之后,却立刻便是无名火腾腾三丈高,不可遏制的狂怒:

吃干抹净收礼不办事也就罢了,收了礼之后居然还要倒打一耙?你们李武两家的脸皮是用神都城墙的青砖砌成的吗?!

原以为宦游多年久历风霜,此生已经不会对人类的下限抱有什么期待了。但直到今时今刻,地方官员们才终于感受到了被欺骗和侮辱后的巨大痛苦——

他妈的,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

大概是被破防得实在过分,几家忍不住这口气的勋贵终于撕下脸皮,果断指使言官上疏弹劾,与圣上痛陈厉害;不过他们依旧保有理智,奏疏中虽然攻势凌厉,但也只敢指着公主随侍的下属指桑骂槐,以此含沙射影,阴阳怪气。

但等真要罗织罪名时,诸位怒气上头的公卿们才终于发现事情不大对头:太平公主此行赫赫扬扬,但随行的属官却无一出自公主府邸;即便近身的女使、内侍,亦多由教养的孤女充任。固然官吏们诬告栽赃的功力莫可比拟,但要陷害一群毫无根基权势的孤女兴风作浪鱼肉百姓,那似乎也实在太超乎想象力了一点。

所以,公主出行时标配的那乌泱泱盛气凌人骄奢淫逸以鼻孔看人的亲随奶妈与侍卫呢?怎么不按套路出牌呢?

为这尴尬的现实条件所局限,言官们递上去的折子也不能不偃旗息鼓,浮皮潦草,只敢泛泛指责车驾“扰民”、“贪奢”,而不能一一列举出沉痛惨烈足以打动朝野的现实案例,因此攻击性与侮辱性均大大削弱,沦为最常见的词藻堆砌与口水互喷,几无效力可言。

不过,为表示对河工的郑重,凤阁鸾台诸宰相收到奏章后仍旧以快马发出堂帖,问询出使在外的钦差。恰巧公主车驾未远,不过数日便送来了回复。不过回复中语气峻厉,俨然是理直气壮,而且大为不解——如果撇去信中敷衍塞责的套话,那么中心思想不过几条:

第一,本钦差并未令沿途的官员送礼;他们自愿馈送的珍物,怎么能再责怪别人?

第二,本钦差更绝未暗示地方长吏残虐百姓,此心此意,天地可鉴——再说,他们送礼不该是自己掏钱么?

第三,既然以上种种都是州郡官吏的错,那他们凭什么倒打一耙?

这几条回复真是天外飞仙而浑然出人意表,险些将负责此事的苏模棱苏味道脑子给干烧了。他思索再三,实在不得要领,只能小心翼翼请教与太平公主来往甚密的狄公狄仁杰。而狄公毕竟与皇室多打过几年交道,反复读过数次之后,虽然仍旧是大受震撼、不能自已,但依然勉强猜出了太平公主这扭曲措辞下真正的思考回路:

对于皇帝嫡女而言,收受外人礼物固然如吃饭喝水一般习以为常,丝毫没有“回报”的概念;而平日往来相处中,随时馈送珍物也早已是贵人间固有的礼节,属于动一动小手指就会有侍女亲随尽数预备妥当的小事,琐屑得简直不必提起,更遑论为此操心劳神、费时费力。

所以,在这位太平公主的潜意识里,恐怕是根本意识不到,送礼也是要花时间精力与财富才能勉强预备妥当的大事。至于什么“残民以惩”、劳民伤财,更是浑然在帝女想象以外——送个礼还要劳动民力?没听说过。

某种意义上,这也算是超大号的“何不食肉糜”;而今称呼娇生惯养的闺阁千金为公主脾气,但无论如何的“公主脾气”,恐怕也不能与如此做派相提并论……

……啊这位真是公主啊?那没事了。

不过,公主脾气有公主脾气的好处。太平固然是收礼收得理所当然,但倒真是从未存着借机搜刮的心思。回信中她痛斥了言官种种污蔑,而后立刻表示要将一切礼物折钱加倍,尽数送还当地百姓,以此彰显己身不染垢泥的清白——高宗天皇大帝与当今圣上的女儿,总不能落一个油锅捞钱的恶名!

公主府的资产大多已经扔进了收养抚育的孤儿幼女之中,这笔钱多半是由皇帝的内库开支。自然,为博此亲民爱民素丝不染的美名,至尊应当不会吝惜这点小小资财。只是,对穷尽民力而奉迎公主的诸官吏而言,皇帝倒贴之后的怒火,恐怕就实在难以预料……

狄仁杰将回信仔细再看一遍,终于展开麻纸,拈起了墨笔:

“给关中的郡守们送封信去吧,嘱咐他们不必再送礼了,否则实在不能交代。”

他提笔从头草拟,一边撰写一边推敲用词。一旁的苏味道微微一怔,却不觉犹豫:

“公主那边……”

狄仁杰运笔如飞,头也不抬:“放心,公主绝不会计较。”

他心中一清二楚,以太平公主那真·公主脾气而言,大抵从未把送礼当作什么值得挂怀的事情,更不用说为此计较——难道高宗皇帝与当今圣上的独生女,还要沿途敲官吏的竹杠么?叫花子出门乞讨呢?

上一篇:替身 下一篇:如光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