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历史直播](231)

作者: 三傻二疯 阅读记录

但纵使如此,待到真正上手改革,才知道繁难艰苦,莫可名状。羽林军士卒是天下无匹的强军,军纪军规严整有法,迥非寻常可以比拟;更不必说还有霍去病当值,以超凡脱俗的天资声名压阵;但纵使有此种种的预备,也实在难以将《民兵手册》的条款一一落实。

——原因无他,这手册实在太琐碎繁杂了。如若仅仅规定行军布阵临地应对的事务也便罢了,偏偏册子中包罗万象,除训练交战的种种讲解以外,其余多半记载的是约束日常起居的条款规章,甚至连平日训练如厕洗漱的时间都一一排列成表,分毫错乱不得;而冗杂训练以外,还有自学堂中调派来的士人为诸兵卒讲解军法大义、山川地理,乃至于种种高屋建瓴的学说大义——皇帝实在搞不清楚什么“思想教育”,干脆就把现有的经学胡乱拼凑,直接命人灌输了事。

早上肝训练,晚上卷经学,一举一动还都有规章约束;即使是素来约束严谨的兵营,这种折磨也真是太超乎预料了。羽林军的士卒将帅不但莫名其妙,亦且痛苦不堪,执行时便难免会有不尽不到之处;而手册上的规矩又真正是无所不包,往往是随意的举动也常有触犯军规的风险,处罚无时不有,且极为严厉。纵有主帅亲自压阵,被频繁惩戒的士卒也喋有烦言,怨声载道,甚至惊动了高居九霄的皇帝。

羽林军事关重大,皇帝亦不能不持之谨慎。再三思索以后,至尊本打算下旨更改规章修订条款,稍稍放松对士卒的约束。但在拟定旨意之时,却遭遇了意料不到的反对。一向寡言少语,甚少议论政事的卫青与霍去病舅甥。两人联袂奏请,却都坚持已经变更的制度绝不可再有退缩,甚至还应以强力继续施行,以此彰显朝廷不容动摇的姿态。

不过,这二位的态度虽然明确之至,但在奏对之时,却实在难以向皇帝解释自己坚持的缘由——卫霍二人都是天下不世出的名将,仅仅稍一领略这《民兵手册》的效力,便已经心领神会而默然自悟,隐隐猜测出了这些繁琐条款之后的真正用意。可惜,这两千余年的光阴委实是不可逾越的鸿沟,纵以这两位的绝世天资,所悟所觉也只是可为而不可说,可知而不可学。他们凭本能便知道了这玩意儿要紧之至,但真要一字一句解释起如何要紧,却也只能瞠目结舌而已。

这种本能的“我寻思”,显然不能说服皇帝。而最终震慑至尊的,却是天幕的示警——在圣上日常打卡开盲盒试验手气之时,天书毫不客气的在盲盒中塞了一个提示,警告他既然已经选择变革,便绝无回头路可走,如若犹豫不决,搞不好还会生出什么未知的祸端。

须知,这工业化的变革被称为“渡劫”,并非仅仅是为迎合皇帝对方术不正常的痴迷,其比喻本身便另有所指——所谓渡劫渡劫,渡过天劫的当然是脱胎换骨超凡脱俗,逃避天劫的其实也可以苟延残喘了此一生;劫数中最为危险的,却是那些贸然选择涉足劫数,却又畏首畏尾不敢跨越艰难险阻的半吊子。渡劫的道路一旦踏上便绝不可回转,要么百转功成超脱凡俗,要么灰飞烟灭化为乌有,一旦妄图退后,所遭遇的反噬必将无可计量。

“对于一个稳定的王朝而言,最危险的时刻便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皇帝或许心志坚如磐石,但真到了这紧要关头,那老刘家血脉中的天赋一旦发作,还是相当听劝的。参照诸多意见后他立刻改弦更张,先是传旨申斥羽林军中抱怨不满的将卒,施展手段为这种种繁琐的规矩立威;而威严之外更有慈惠,皇帝自掏腰包从少府调拨,为训练勤勉的士卒赏赐了数千匹的绢帛,还令钦使向羽林军转达,允诺训练有成之后,可以赐一份独有的前程。

这建议还是来自于陛下的贴心老宝贝公孙弘。公孙丞相虽不能理解这些变革中引而不发的深邃用意,却敏锐察觉到了关键的机缘。他趁机向皇帝陈奏,请求在羽林军的寻常士卒演练见效之后,将杰出者挑选出来,送到边境担任郡尉、士史、侯长等基层的军官;一面是加强皇帝对边军的把控,一面则是试验军制变革的效用。

——以朝廷而今的这点储量,就算将骨髓精血一齐榨干,也凑不出能满足什么“建在连上”、“打通基层”、“扫盲科普”,数量无可计算的人才来。即使新学着力培育,有所成就也不知是猴年马月。所以公孙弘的见解独到老辣,却恰恰解了皇帝燃眉之急:既然凑不出扫盲科普搞思想教育的人才,那就干脆以羽林军将卒聊作替代——横竖这些士卒读书识字明白无碍,训练期间也算是被灌了一脑子的规章制度乃军事法门至经义伦理,高低也能算个猴版的人才……就算真正的思想教育军民同心不可企及,也可以试一试青春版的嘛。

当然,这种青春版的法门会折腾出什么玩意儿来,纵使皇帝也无可揣测了。

·

有圣上的御准,这份施恩于禁军的诏书拟定得极快,一日的功夫便自尚书发出,越级直抵丞相府;而公孙弘数日里闭门谢客,接到旨意后立即画敕签押,一气呵成走完合法诏令所需的一切流程,并在诏书后附上了一份羽林军习练杰出者的名单。

这份单子排列详细繁杂,一一列举了选拔的规格与缘由,并照此筛选羽林军中数千士卒,终于挑出这百余名脱颖而出的人物;名单由上而下工整严密毫无纰漏,即使以张汤的眼光肉中挑刺,恐怕都不能寻出任何一点破绽。

——公孙丞相数日里穷尽心血的大作,果然是非同凡响。简直已经称得上是一片公心,毫无偏私。

自然,以公孙丞相的油滑老辣,是绝不会作死作到在皇帝禁卫中插手的,所以这人选是真的丝毫没有问题……再说,他又何必在人选中动什么手脚呢?要知道,羽林军又称羽林孤儿,都是历年征讨四夷阵亡将士的遗孤,为皇帝所抚育成人。以这样的家仇血恨,再一头撞上边陲即将盛行的公羊派新复仇论,那彼此相激相引,又将是何等景象?

公孙弘仔细审视名单,提笔画敕以后,终于微微而笑:

“也罢,便算老夫平生为宗派所做的最后一件大事吧……”

第95章 大汉后世谈(十)

元狩三年,二月。

自讨平匈奴以后,大汉进入了长达数年休养生息的过渡之中。或许是惩于天书中好大喜功虚耗国力的惨痛结局,又或许是军事的改革繁琐冗杂难以开展,皇帝居然罕见的表示出了宽容与忍耐,除了例行以骑兵扫灭匈奴残余之外,并未征召过多的军队;就连预谋已久的西域用兵方略,也暂时被搁置了下来——博望侯张骞远道而归,在详细虚宿了大漠绝域种种见闻以后,以为西域并非铁板一块亲近匈奴,其间大有可以斡旋拉拢的空间;为此,张骞特请朝廷再次降敕,允许他组织更为庞大的队伍,一一拜访西域诸国,试图远交近攻,隔绝匈奴残部的外援,并重开由长安而西出大漠的商道。

上一篇:替身 下一篇:如光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