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历史直播](217)

作者: 三傻二疯 阅读记录

“其实一言蔽之,也很简单。既然任何建立工业化组织的尝试都会立刻遭到封锁与打击,那么索性就建立一支军队——一支组织严密、上下一心,以某种先进的理念所武装的队伍,所谓妇孺可与之争道的王者之师,百姓望之如大旱之盼云霓的部队。这样的队伍将是整个社会至关重要的组织核心,顶天立地支撑要害的栋梁。于是,原本散碎、割裂、封闭的文明,将会以这支部队为蓝本而重新组织起来,从而终于跨过那道生死的界限,步入被封锁严密的工业化的界域之中。”

当然,这所谓“以部队为蓝本”组织出的工业社会,可绝没有概括的这么轻描淡写。以天幕描述的种种来看,这简直是复杂到无可言喻的社会工程——被视为榜样与蓝图的部队必须保持近乎于苛刻的圣徒式的作风,由此而能博取百姓绝对的信任,达成真正的水乳交融;另一面来讲,这支被严苛约束的部队还必须承担起最为繁重艰难的任务,那不仅仅是保家卫国的问题,还要一马当先冲在各路艰险的最前面,所谓一心同功而死不旋踵,以此而树立真正的榜样。

简单一句话,这种组织制度中,部队被视为宣扬书、播种机与宣传队,组织力核心的核心;但核心是那么好当的么?它必须与绝大部分人结成比血肉更为紧密的联系,必须得到人民毫无保留、至诚的信任,然后才能大步冲锋向前,带着整个文明去冲击那决定生死的关卡。

而要达成这种不可思议的境界,恐怕唯有上古所谓解民倒悬而放桀伐纣,百姓箪食壶浆而迎之的王者之师,可以殊几近之了。

皇帝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所以他压根不敢指望能效仿这样近乎于夸张的例子。不过,即使最上乘的境界不能奢求,他总可以学一点皮毛吧?

所以,他伸手一点,取出了那本代价昂贵的“民兵手册”。

“——如果这条以军队起步的路是可行的,那么不妨做个演练。”皇帝强自按捺心绪,语气重又变为平和:“朕的意思,是在羽林军中做个试验……”

这才是召霍去病来真正的用意了。羽林孤儿出身关中良家子,算是皇帝最为可亲可信的近卫,以此实验天幕之屠龙术,方能自如把握轻重。而如今卫青功高权重、琐务繁杂,皇帝所能随心任用的将领,也唯有一手培育的霍将军了。

不过,这件大事毕竟是至关紧要,容不得半点马虎,所以皇帝御口亲传,循循善诱解释得如此详细,正是要扫清霍去病心中所可能有的任何一丁点疑虑;不唯如此,即使开口下令之时,天子的神色也是温和轻缓,生怕主事者会有重压下的忌惮惊惧,搅动大局。

而似乎是被圣上的神色鼓励,霍将军犹豫片刻,终于轻声开口:

“……陛下,这兵之一字犹自可解,怎么前面还有个‘民’呢?书上的‘民兵’,又是何意?”

这一问出乎意料,皇帝的笑容不由微微一僵。

——他总不能向外甥承认,自己给大汉精锐拟定的最高目标,其实不过是后世普通训练的民兵吧?

……当然,这目标的确也有点匪夷所思。按天书的说法,那所谓以军队为蓝本而建立组织的工业社会离谱到了什么地步呢?——它居然一度搞出了全民皆兵这种东西,无论男女老少都要接受这类似于民兵手册的训练,号称是下发的武器一百年都用不完……

说实话,汉承秦制,走的都是那种军功立国而开疆拓土的路子,其武德之盛古来少有;但是吧,纵使是能与秦始皇并称的当今皇帝,用武练兵从无迟疑的圣天子,在听闻后世如此近乎奇幻的操作之后,心下居然都忍不住生出嘀咕来:

——这后世的武德,是不是也有点盛大得太过分了……

皇帝咳嗽了一声,迅速从震动中拉回了思绪。

“这你就不必过问了。”他断然道:“下去后找几个有点见识的诸生博士,一起参详参详这手册,先拟个方案再说!”

第89章 大汉后世谈(五)

霍去病倒没有留意到陛下心中这不可告人的弯弯绕。他老老实实喔了一声,快步趋前,双手接过这本泛黄的小册子。

仅以这本手册的所需的代价而言,其珍贵罕异更在当今一切珍宝之上。霍去病将旧书谨慎包裹,放入怀中,而后垂手行礼,才缓步退了回去。

皇帝道:“朕粗粗看过这本册子,虽然于军务不甚了了,但大致还是有点心得。手册中连篇累牍所反复叙述者,却不是什么克敌制胜的计策,而是极为琐碎的练兵之法……”

所谓“军务不甚了了”,当然只是皇帝自谦而已。但手册中记载的内容,却委实是大大出乎天子的意料。这所谓能逆天改命而所向披靡的屠龙术并没有提出什么高屋建瓴的全新理论,它唯一的特色,大概只在于“琐碎”——从开篇一段以后,此书就以极为详细的笔法不厌其烦的描述了练兵的种种细节,无论军姿、队列、行进,乃至每日训练的科目、操典规章,都是掰开了揉碎了反复讲解,还配有大量的图解与比喻,细致到近乎啰嗦的地步。

自孙武兵法至今,华夏军事技术有过数次飞跃,对用兵的认识也渐渐由表象而至本质,建构出了成体系的经验;汉匈战争往来数年,单反朝中能独当一面的将帅,在养兵练兵整顿军纪上都有别出机杼而行之有效的心得,功用亦极为显著,否则不能奠定如今的胜局。

但功用再为显著,这些心得终究只是口传心授而默然神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本能经验,实在难于诉诸文字而整理成篇,在传承上的难度实在极大。大概也只有霍去病卫青等天资纵横的将种,才能于实践中通晓无误,短短数年间便掌握得如此之迅速完善了。

而与这熟能生巧的个人经验相比,这本手册或许失之琐碎呆板,但却真正是体系化制度化可以学习领悟磨砺提高的练兵法门。以此法门谨慎历练,或许不能培育出卫、霍这般的人物,但却能成批量的训练合格的军官与士卒,保证一支战力绝对可控的部队。这样可以批量制造的合格部队,意义可能还在一一超凡脱俗的名将之上。

但此手册的用意似乎还不仅于此。在繁琐细密的军事训练规定之外,书中的内容还深入到了难以理喻的地步——即使在所谓训练之余的“闲暇时间”,手册也要求军队必须随时展开扫盲运动、讲解军事方针与作战理念、进行所谓自社会至自然无所不包的“思想教育”,乃至于提供足够的娱乐消遣,满足士兵的“精神需求”!

又搞扫盲又搞教育又提供娱乐,这还是在练兵么?这是在养儿子吧?

不过,以皇帝超出寻常的颖悟,隐隐却体察到了这安排中的用意。手册花费如此大的篇幅来讲解由思想至生活由娱乐至教育的种种安排,目的显然不止是为训练军队而已。如果由训练而至日常尽数被囊括于其中,那么投身军营的士卒便等于是入炉回铸,由精神意志而至身体都再次被重新塑造,磨砺为一个新的人——难道天幕所说,战无不胜的“组织技术”,便隐伏在如此琐碎的安排之中么?

上一篇:替身 下一篇:如光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