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历史直播](208)

作者: 三傻二疯 阅读记录

某种意义上,这是真正底定乾坤的一战——大汉终于逆转秦以后漠北与西域逐年整合而渐次威胁中原的趋势,彻底粉碎游牧部族所建立的一切国家机器,使草原重归于数十年前群龙无首、“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的时代。汉匈彼此相持凡七十余年之久,终于以一场流血漂橹的暴烈战争画上了句号。

但战果固然辉煌耀眼,但大事稍一平定,草原的局势却是错综复杂,难于料理。奉大将军的谕令,此战中俘获无算、论功第一的校尉霍去病先行折返,向皇帝汇报功绩,请示处置的方略。

这是大将军对朝廷极为婉转的奉承,皇帝亲眼看中的将才竟尔建树如此大功,圣人洞明烛照,垂谟深远,岂是庸俗可以臆测?而陛下闻弦歌知雅意,欣欣然喜而不自胜,除了连下温旨褒扬功绩,还打破惯例,令一千石重臣于长安城外迎候霍校尉返京的队伍,行所谓“郊迎”的礼节。而陛见重赏之后,皇帝更额外赐非分之恩,每日辰时都要召霍去病于上林苑议论对匈军务,偶尔还会带太子出面见一见亲戚。

虽然名为议论,但以霍将军寡言少泄的风格,上林苑对答多半都相当标准;具体而言,每日都是以霍将军汇报军情开头,再是皇帝陛下兴之所至,做出重要指示,霍将军表示坚决拥护,完全赞成,毫不动摇跟随圣上的意旨;而后便是皇帝指出,皇帝强调,皇帝要求——整场对话行云流水,稍稍修饰便可以放在太学生的教材中做公文的模版。而遵皇帝特旨,从军的太史令司马迁千里迢迢随霍去病赶回,每日都要侍奉于圣上身侧,记录君臣对答冠冕堂皇的文章。

不过,在交谈半个时辰以后,皇帝会屏退太史令,仅留霍去病一人独对;用意也是昭然若揭:

——现在,咱们来唠一唠史记上不能写的。

到这种时候,霍将军往往更惜字如金了。除谨慎汇报战况见闻以外,对皇帝种种的询问大多沉默以对,或者自承愚鲁而已;但皇帝倒也并不在意,他之所以要与自己一手培育的将种反复议论,也不过是天书看得实在太多,揣摩过度心痒难耐,不吐不快而已。

而这数日以来秘密的讨论,要点却都牵系于一处:

匈奴虽灭,余患却延绵不绝;如何一劳永逸,防止漠北再度生乱?

霍去病奉命返京,启程前便与大将军反复商定,诸般办法已经成竹在胸。但面对面与皇帝交谈之时,无论他提出何种妙策——分封瓦解重礼收买抑或重兵征讨迎头痛剿,刚柔相济威福并用,仔细聆听后的皇帝都只会问出同样一句话:

“如此,便能一劳永逸么?”

搜肠刮肚贡献出所有的方案以后,面对着杠精一样来回抬杠的皇帝,寡言少语的霍将军沉默片刻,只能承认:

“不能。”

——是的,不能。即使将军们的才智勇力万中无一,又怎么敢奢求以人力胜天,一举定鼎、2再无疏漏?实际上,种种策略能保个五六十年的平安,已经是他们预计中的绝佳效力了。

皇帝随之哼了一声。

“这倒也不奇怪。”他喃喃道:“以朕自天书中的所得来看,漠北的边患绵延数千年,历朝历代都没有断绝过的时候。毕竟茫茫草原就在那里么,总会养出难以料理的强敌来。即使一时占据上风,也很难斩草除根……”

说白了,几千年来的能人志士贤才伟人难道少了么?人家倾尽才力尚不能解决的问题,凭什么能让皇帝轻轻松松料理?

霍去病随之默然。虽然少年将军雄心万丈,但常年随姑父浸淫于天书种种玄妙的理论,他渐渐也领悟出了隐匿于文字之后的某些规则——这些规则或许浅陋怪异,却在实际上主宰着整个历史的轨迹;即使大汉的战力所向披靡,也对这些玄秘的规则无可如何。

如若高情商如公孙贺张汤东方朔,大概此时已经在搜肠刮肚的思索安慰皇帝的借口。但霍去病沉默片刻,只是一板一眼道:

“陛下说得不错。”

皇帝只微微一笑。

“不过,朕也不是没有做过尝试。朕的才气或许不如几千年以降的贤哲,但却有诸位圣贤都没有的天书珍物。”他悠悠道:“朕反复询问天幕,始终不得要领,最终逼到了极处,迫出天幕的一句话——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事,还是要相信后来人的智慧。”

“朕想了一想,觉得上苍的垂训确有道理,当初皇祖文皇帝、皇考景皇帝,不就是养精蓄锐、含羞忍辱,将讨平匈奴的大业,托付给了朕么?所谓敬天法祖,列位先帝的深谋远虑,正当取法。”

皇帝停了一停。

“然后,朕再次逼了一逼,终于从天书口中问出了实话。”

霍去病:…………

好吧,这还真是皇帝那决心已定而坚刚不可夺其志的作风。所谓“汉家庶事草创,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什么“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他要真相信后人的智慧,那又何必穷尽国力,与匈奴作此不死不休的决战?以此刚硬独断到近乎可怕的心志,是天书区区几句劝告可以扭转的么?

当然,皇帝之所以要如此苦苦逼迫,也是有其缘由。他解释道:

“天书既然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想必数百数千年以后,终究还是有一代人一劳永逸,消弭了北境的边患。既然后人有此良法,大汉为何不可效法?即使办法天马行空,听一听也是好的。”

霍去病的嘴抽了一抽。所谓“听一听也是好的”,说来真是轻描淡写,但要逼迫天幕开口吐露实情,不知又要砸多少偏差值进去?仔细想一想,也幸亏皇帝有如此赫赫功业,否则以这样挥金如土的性格,早晚得走上借贷的不归之路。

“想必陛下已经有了见解。”霍将军低声道。

“谈不上见解,只是一点启示而已。”皇帝平静道:“知道‘火器’么?”

霍去病微微一愣:“是陛下自天幕中兑换的……”

两年以前,皇帝以重金自天幕中换出了火药与火器的配方,视为是能改变整个战场局势,莫可抵御的神兵利器;因此特意召集关中关东一切方士,聚于长安郊外实验配方,并为此允诺下了封侯的重赏。不过以霍去病所知,虽尔方士们勤勤恳恳尝试数载,也不过只是造出了能炸塌半座房子的怪异粉末而已,虽然在战场应用甚广,但尚且与传说的火器相差极远。

“天幕给陛下的启示,便是‘火器’么?”

如果以天书所言,那么火器的确是威力莫可比拟的杀器;但要说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漠北边患,似乎还是匪夷所思。

皇帝摇了摇头。

“是也不是。”他道:“火器固然威力无穷,但以天书所言,后世的朱明虽然掌握了火铳火炮,依然是亡于异族之手,难以回天。毕竟,火器虽然精细,终究是工匠可以锻造出的东西,蛮夷只要设法俘虏中原的工匠,也可以探知火器的秘密。所谓的‘技术外流’,是不可避免的。”

上一篇:替身 下一篇:如光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