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历史直播](161)

作者: 三傻二疯 阅读记录

这,这样的情操,就是古之尧、舜,也不过如此了吧?

李昭德的脸色渐渐变得颇为诡异了。

狄仁杰停了一停,似乎是特意给了老前辈缓冲消化的余地,而后慢慢开口:

“此外,公主还有意要延请几位天竺的高僧活佛,这费用也是不菲……”

李昭德微微抬了抬眉毛。若以往日他正色立朝的作风,听到这番禀报本该皱眉驳斥,拮抗王公子弟这谄侍鬼神的风气。但或许是今日被太平公主那种种莫名其妙的举止震得实在三观俱碎反应不能,而今听到这熟悉的佞佛狂信挥霍无度作风,李相公居然感到了一种久违的心安。

比起而今这难以理解如圣如贤般的太平公主,还是旧日那骄横奢侈的帝女作风更让人容易接受……至少吧,佞佛这档子事还没有那么重那么奇特的违和感。

——简而言之,公主您还是操心佛事骄奢淫逸去吧,不然咱们实在害怕。

大概是出于这微妙的心态。李昭德沉吟片刻,罕见的没有表示反对,只是颇为矜持的表示了忧虑:

“天竺虽为佛国,但毕竟也是外邦。外邦的僧人为圣朝的公主活佛,礼仪上会不会有疏漏的地方?彼此议论的佛经典籍,要不要让内卫看一眼?”

万一典籍中参杂了什么碰都不能碰的话题呢?是不是得过个审核才放心呐?

狄仁杰缓缓摇了摇头,神色迟疑。

“这就不必过虑了。”他低声道:“公主说,她请天竺高僧讲的法,并不是佛法……”

“什么?”

·

“什么?”

天竺僧人菩提流志跪坐于软榻之上,呆呆望着面前整洁挺括的白纸,脑子里也只有这么一句话在回荡。

公主虽尔特意向狄相公报备了延请外地天竺高僧入京的事宜,但也不过只为表示对政事堂权限的尊重而已;而今上行下效崇佛成风,公主私下要求见哪位高僧,宰相也无权置喙。因此,狄相公前脚一走,公主立刻命人往佛授记寺送了一份拜帖,指名要见此寺庙的高僧菩提流志大师。

菩提流志本为南天竺僧人,取道西域千里万里而至中原,持有心精纯如一,正为弘法而来。永淳二年,菩提流志被朝廷遣使迎至东都洛阳。皇帝曾亲自召见,大为叹赏,称许菩提流志“聪睿绝伦,风神爽异,洞晓声明,通达三藏”,是一等一的高僧;遂为菩提流志修筑寺庙,供高僧翻译佛经所用。

这样声震洛阳上达天听的高僧,即使尊贵荣宠如太平公主,拜见时也要自抑己身,恭敬执弟子礼。

但恭敬归恭敬,太平公主一开口却震得高僧的雪白长眉都微微颤动:

“妾身这几日广览典籍,追慕太宗皇帝时玄奘法师独行天竺的壮举,也想资助一名高僧远涉西域,到异邦求取真经,以解妾身多日的困惑……”

她停一停,又道:“陛下也曾赞同。”

——实际上,何止“陛下赞同”,这分明就是陛下召见亲女时暗示的用意!前日太平请上官婉儿入宫禀报,回返后赐下的珍物之中,除数张莫名其妙的白纸之外,赫然竟有三藏法师之《大唐西域记》,这意图之昭然若揭,简直连太平公主的脑子都可以轻松领悟,再不回有任何误解。

不仅如此,上官婉儿折返后还奉命转达了陛下的训话,其中夹杂了大量如“开拓西域”、“积极进取”、“对外交流”、“丝绸之路”、“历史偏差”之类似懂不懂的怪话。不过虽然似懂不懂,但太平公主依然敏锐抓住了陛下那毫不遮掩的偏好——既然皇帝对此事如此重视,做女儿的岂有不尽力之理?

但这是这份孝顺皇帝的炙热心意,反而将菩提流志大师震得神色僵硬。大师远涉西域而至中原,人情世故无不通达,一听公主这匪夷所思的念头,心中立刻咯噔声响:所谓“效仿玄奘法师”,玄奘法师是那么好效仿的么?西域局势错综复杂难以理喻,中原上国随随便便派个使节护送高僧过境,那搞不好轻而易举就能掀起滔天的狂澜!

——说难听点,谁知道你这高僧是去取经,还是在给中原的大军带路?别说什么孤身在外势单力薄的笑话,唐人使节破国亡家横扫异域,需要调动唐军么?

你说是吧,王玄策?

正因为此殷鉴不远,才实在难以承担这份因果。菩提流志大师思索片刻,还是决定委婉劝阻:

“西域毕竟路途遥远,轻易不便动身。不知贵主有何疑问?小僧略知经义,或可一解。”

公主当即欣然颔首:

“大师能为妾身解惑,那当然最好。劳烦大师了。”

说着她将手一挥,身后的侍女立刻上前,捧来了一张挺括的御用白麻纸。

菩提流志抬眼一扫,看见若干密密麻麻的小字:

【在三角形中,正切、正弦、余弦等定义如下……】

·

菩提流志……菩提流志深深吐了一口气。

说实话,自东入中原这十数年来,他遭遇过的辩难与质疑不计其数,多有居心叵测者拿着千奇百怪的问题来考验这弘法的高僧。但活佛心胸豁达才辩无双,都能一一对答如流,丝毫不落下风。

但今日,活佛是真的觉得困惑了。

这倒不是因为公主出示了什么谬论……不,不,虽然公主的白纸措辞古怪而又晦涩,但他仔细分辨,依然看出了端倪。这似乎——似乎是天竺某些僧侣在建造祭坛时在实践中发现的图形游戏,涉及到什么与“三角”有关的高论。

据说这些东西高深却又精妙,是僧侣们口口相传的艰涩秘籍,即使博学如活佛,亦然所知寥寥。可公主——深居洛阳的太平公主,是怎么探知的呢?

莫非有新的天竺僧侣到了洛阳?

怀着这不可解的迷惑,大师又翻开了白纸,而后瞪圆了眼睛:在一堆怪异莫名的符号之中,分明有一个小小的数字【30】。

这不是,这不是天竺的计数符号么……

第68章 大唐后日谈(一)

贞观六年,三月。

固然天气尚未入夏,但西域沙漠一望无涯,炎炎烈日依旧高悬于上。布衣而拄杖的玄奘大师在沙土中默默伫立,眺望着起伏连绵的土丘与枯草,怅然不能言语。

如若不是禅心通明而意志坚如磐石,在戈壁中跋涉了数月之久的法师,大概早已经在内外交困下生出不可知的魔障,乃至于癫狂错乱。毕竟,这数年以来的种种遭遇委实匪夷所思,纵使天人神通广大无限,恐怕亦难以预料,唯有瞠目而已。

玄奘法师虔信佛学,用心精纯,因苦于中土经纶不全、辨析不清,早有求法于天竺的夙愿。自贞观二年以来,他便屡屡向朝廷上表,请求能出关西行求取真经。奏表数上而略无回响,直到一年以前,才由门下省发来一张莫名其妙的敕令,敕令中同意发给他西出求法的“过所”(通关文牒),还特意令沿途的官府给予方便;只是要玄奘等待片刻,须得贞观五年以后才能动身。

上一篇:替身 下一篇:如光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