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顾莲宅斗日记(601)+番外

“先不说这个了。”顾莲收回心神,商议道:“既然玲珑姐妹要说亲事,那么要办就办得风风光光的,不能委屈了她们。”特别是珑姐儿,自己膝前承欢很讨喜的,“所以的意思,抬了沈贵的位分,封嫔,这样听起来也体面一些。”

想了想,又道:“小管贵那边没有儿女,就算了。”

“嗯。”顾莲歇了一会儿,不等徐离开口,又开始了第三长串的安排,“邓襄嫔这些年照顾三位公主,功劳有,苦劳也有,封妃也是应该的。正巧锦绣的婚期明年,这样算是给她做脸,嫁得高高兴兴的大家欢喜。”

“莲娘。”徐离抓住了她的手,放自己心口,“可能自己没发觉,每次着急烦恼的时候,就喜欢说很多很多的话打岔。”

顾莲缓缓怔住,“……是吗?”

“朕知道,心里觉得对不住七七。”徐离不心疼七七,但却心疼她,缓缓吸了一口气,微笑道:“正好朕想去南边瞧一瞧,安排一下,下个月应该来得及的。”

正巧?但却临时安排?

顾莲微微哽咽,伸手环住了他的腰身,“徐离,只当是任性了罢。”

至于“谢谢”二字,说出口就显得太生分了。

徐离笑道:“儿女们都要成亲了,还撒娇。”

顾莲忍不住破涕为笑,“就撒娇了。”

窗外秋风瑟瑟,殿内的气氛却是暖融融的。那些侬侬的话语,秋日树叶的“沙沙”声中,不论娇嗔婉转、软语含笑,都透露出一股甜甜蜜蜜的味道。

这一年,顾莲三十四岁。

******

中宫很快有旨意发了出来。

两道旨意,一番礼节上的啰嗦辞藻之后,邓襄嫔晋封襄妃,沈贵晋封嫔位,但是却没有封号,从前那个“惠”字不能再用了。

皇太后知道此事以后,淡淡道:“罢了,好歹是给玲珑姐妹做脸面。”

从前因为云子卿的事深恨沈倾华,现过去多年,女儿徐姝也另外嫁了,心头的那份恨意早就淡了。

只是与洪妈妈说道:“倒是皇后,一贯的细心周到又大度。”

洪妈妈笑道:“这原本就是皇后娘娘的职责。”

“该她的,还是她的。”皇太后想起从前徐家和顾家订亲,不无唏嘘,甚至忍不住摇了摇头,只是没知道她摇头什么罢了。

第二天沈家进宫的外命妇,是沈二奶奶。

因为之前晋国夫坏了事,之后一直都家称病,这些年进宫拜见的都是沈家二奶奶,----沈家长子早年战死,沈二奶奶成了实际上的嫡长媳。

每次进宫,都会被公公再三耳提面命,“不可得罪宫中贵。”

因为一到宫中就变得战战兢兢的,这次因为两位公主的婚事,多跑了几趟腿儿,好歹把婚事给定了下来。直到皇后娘娘颁旨赐婚的那天,方才长长松了一口气,私下与陪房妈妈说道:“这皇宫,还是少去一些的好。”

大姑子和皇后娘娘之间有芥蒂,隐隐听说了。

还好皇后娘娘一直都没难为,特别是这回,还给大姑子晋封了嫔位,以便给两位待嫁的公主做脸,也算是够可以的了。

要知道,如今后宫可是皇后娘娘一的天下!

为着每次都要被公爹叫去训导,沈二奶奶对进宫有抵触,不过隔了半个多月,她就不用担心进宫的问题了。

“圣驾南巡?!”

不只是沈二奶奶,就连沈湛都惊住半天没回神,“是啊,才听爹说的。”一脸迷惑不解,“之前一点风声都没有露出来,忽然就……,真是奇怪。”

☆、289 后记(三)

“让儿臣监国?!”徐启麟闻言一惊。

饶是他平素一贯沉稳镇定、四平八稳,听了这个消息,也不免回不过神,再看看两个兄弟,亦是一脸惊讶之色。

他今年十四了,已然是一个挺拔的翩翩美少年。

从小就长得像父亲,越长大越像,以至于有时候皇太后一时恍惚,开口便是,“三郎,过来点儿说话。”

惹得周围的一阵大笑。

皇太后自己也笑,“不怨哀家糊涂,实是他们爷俩儿长得太像了。”

要说徐启麟小时候是十分顽皮的,且霸道,活脱脱就是上房掀瓦的熊孩子,自从为生母的事烦心之后,性子便渐渐沉了下来。

因而兄弟三里面,他的性子最稳重,幼弟徐启嵘最斯文、最为玉树临风,独剩下夹中间不出色的徐启峥,整天没心没肺乐呵呵的。

徐启峥甚至嘟哝抱怨,“大哥长得像父皇,三弟长得像母后,看着父皇和母后都像一点儿,其实是谁都不那么像。偏偏大哥性子稳重、会办事,三弟细致体贴、会哄,竟是一无是处。”

他问母亲,“母后当初怀的时候,是不是偷工减料了?”

惹得顾莲一阵笑骂,“再说不出个正经话来!”

泠月公主一旁笑话哥哥,抿嘴儿道:“倒是觉得母后怀的时候,不但没偷工减料,还多用了一些好料呢?只是没放对地方。”

徐启峥瞪大了眼睛,“怎么说?”

泠月公主娇声道:“猜啊,一准儿是把做脑子的材料,给二哥做脸皮去了。”挽住母亲的胳膊,藏了半个身子,笑得促狭,“不然怎地脑子差了一点儿,脸皮却比旁要厚?胃口也比旁要好?笨蛋二哥!”

徐启峥这才明白,妹妹是拐着弯儿骂自己!只是他一向好脾气,促狭的又是自己的宝贝小妹,虽然有些气恼,也只是干瞪眼罢了。

“好二哥。”泠月公主跳下美榻,柔声道:“最喜欢和二哥玩儿了。”

----她说的是实话。

三个哥哥都对自己极好极好,只是长兄严肃,活脱脱一个翻版父亲,三哥一向有些性子冷僻,喜欢独处,所以和笑眯眯的二哥玩得最好。

比如此刻,听说长兄要留下坐镇京城监国,便没有太大不舍,只是笑道:“大哥到底是太子殿下,越发的能干了。”

徐启麟只是看向父亲,迟疑道:“父皇有命,儿子自然不敢再三托辞,但是只怕这份担子太重,有负父皇的期望。”

“没想象的那么重。”徐离平声道:“不用早朝,每天上书房内听臣子们商议政事,由沈公瑾、云渊、邓恭三决策,只旁边听着便是,朝堂上还轮不到来做决定。且大事每日奏折,一式两份,八百里加急会给朕送一份,朕走到哪儿,就送到哪儿,耽误不了。”

徐启麟顿时松了一大口气。

抬头看向父亲,似乎等着自己回答什么,----既然是太子监国,就算年轻做不得朝堂政事的主,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吧?他低眉敛目之际,飞快的琢磨着,很快就有了一个明晰的答案。

“儿臣明白了。”他礼数恭谨、听话内敛,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太子,而露出一丝一毫的骄矜之色,细细回道:“父皇要儿子旁边听着,实际上是要儿子跟着他们这些老臣学着,听他们分析,学他们决策……”顿了顿,“还有最最要紧的,就是趁着这个机会和他们熟悉一些,摸一摸驭臣之道的门槛儿。”

上一篇:皇妾 下一篇:侯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