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御繁华(出书版)(62)+番外

安内必先攘外。

为了将外虏驱逐出中原,恐怕他们还必须和此刻的“敌人”联手。因为当世唯一可与匈奴抗衡的,也只有当年的“黑罗刹”江载初了。

老将军长叹了口气,下了最后一道军令。

半盏茶后,陈留郡城墙上,孟良疑惑道:“他们不是要攻城吗?怎么这般磨叽?”

黑压压的敌军中,却忽然起了一面素白大旗,上无一字。

大旗立起之时,敌军齐齐下马,盔甲摘在手中,就地休整。

“怎么回事?”孟良大喜,“停战不打了?那咱们正好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景云慢慢锁住了眉头,身后侍卫疾奔而来,将上将军的密令传至他手中。

他打开一看,眉宇间尽是愕然,旋即制止了同僚:“全军传我的命令,停战!”

长风城下,韩维桑在洛军中被囚的数日,日子过得很是悠闲,只是风寒一日比一日重,元皓行也遣了大夫来看,最后也不过开了些清肺祛痰的药物。

“郡主,大人请您立即过去一趟。”婢女掀帘而入,“这边的东西,奴婢会收拾好,随后便送来。”

韩维桑有些愕然,却见婢女已经手脚麻利地开始收拾,只能满腹疑惑地去主营。

她与元皓行相处已经有半月了,见惯了他如沐春风、举重若轻的样子,主营内,这个脸色铁青、深瞳中怒火满盛的年轻男人,令她觉得有些意外。

他见到她,只简单问道:“会骑马吗?”

“会。”

“跟我走吧。”他大步走向营帐口,侍卫队早已整齐候着,牵上两匹马。

韩维桑默不作声地打量这队骑兵,仅仅从这沉默的气势、无声的杀意来看,她便知道这必然是元皓行身边最为精锐的亲卫队,可他们要护送元皓行和自己去哪里呢?

马亦是极难得的大宛驹,疾驰出数十里,元皓行放缓了速度,行至她身侧,问道:“需要歇一会儿吗?”

“不用。”韩维桑回望长风城,心知自己在去向北方。

“不问我去哪里吗?”跨马疾驰下,此人的风仪竟未见丝毫凌乱,玉簪束发,轻袍缓带,气度清贵难言。

“我问了大人就肯说吗?”韩维桑淡淡一笑,“我只是觉得奇怪,大人派景将军截击景云,却又半途而废,不觉可惜吗?还是说,北方出了什么变故?”

这年轻女子敏锐得可怕,念头如电闪一般划过,元皓行已经掩去了之前的震怒,清俊的脸上唯有从容:“不错,是有了些变故。”

韩维桑微微蹙眉,北方的变故……莫非江载初已经攻破了京城,逼得元皓行率军勤王?可他却没有带上大军同行……或者,江载初战死,元皓行已不用留在后方坐镇?这个念头涌上心头,韩维桑只觉得自己浑身发冷,手上的力气正在慢慢消失,几乎要从马上滑落下来。

元皓行适时地伸手扶了她一把,聪明如斯,立刻猜出了她心中的想法,沉声道:“江载初好好活着。”顿了顿,又道,“现在,他的命比任何人的都重要。”

韩维桑心中一定,安静地望着他,眸中惊慌之意一除,立时显得黑白分明,清澈之至。

元皓行忽然觉得与眼前这个女子说一说,倒也无妨。

“匈奴骑兵已经入关。”他薄削的唇中吐出这几个字,飞扬的眉梢间,却带着淡淡的肃杀之气。

韩维桑疑心自己听错了,勒住马缰,脱口而出:“什么?”

“想不到吧?”元皓行伸手揉了揉眉心,遮去了此刻的表情,轻声道,“我也没想到。”

“定是元大人不在京中,才有人这般迫不及待,想要分权吧?”韩维桑叹气道,“只是匈奴人……呵,真是引狼入室,引火自焚。”

引狼入室,引火自焚。他自从得知了这个消息,心头辗转的,便是这八个字。心中固然自责太过大意,竟然未让人死死盯着周景华,却也感叹,这世上真有这般的蠢人,便是要抢功平乱,却也总要思量一番,请来的帮手究竟是何人。

“现北方形势如何了?”韩维桑正色问道。

“北方精锐被我抽调至此,现在……那边剩下能抵抗的军队,只怕就是宁王带去的整编之后的关宁军了。”他思及此处,心中十分焦虑,只是面上淡淡的,“我还不知宁王此时会作何打算。”

韩维桑抬眸望向远方,声音平静,宛若说着家常之事:“他素来是最识大体之人,元大人心中怎么想的,我想他也会怎么想。”

元皓行身子微微一动,无声望向韩维桑,眼神闪烁。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在想三年前,他便是不管不顾地反了。”韩维桑嘴角微弯,笑意清浅,可眸色却是清冷的,低声道,“可那不是他的本意。”

话音未落,她伏在马上,重重地咳嗽起来,难以自已。

元皓行看着她瘦得几乎能被折断的身影,眸色复杂,良久,轻声道:“周景华向匈奴借兵入中原,匈奴人一入关便毁了约定,分为两支,一支直扑南方富庶之地,另一支则直入京城而去。太皇太后带着皇帝,已经弃城而逃了。”他一字一句说道,深琥珀色的瞳仁中泛着难以言说的冷瑟之意。

“他们就这样把京城拱手相让了?”韩维桑骇然道。

“此刻还不能得知那边战况如何。”元皓行抓着手中缰绳,指间用力,可见手背青筋。

“大人带着我,是要拿我同江载初交换条件,请他救下皇帝吗?”韩维桑已然明白前因后果,不禁苦笑。

元皓行看了她一眼,不置可否。

“我不值大人辛苦带我北去。”韩维桑踌躇片刻,“他也断然不会为了我一人,用天下交换。”

“郡主值不值得,只怕不是由你说了算。”元皓行悠然扬起下颔,“你可知这三年的时间,杨林为何能在洮地只手遮天?”

韩维桑心脏漏了一拍,扬眉望向元皓行,皱眉道:“我侄儿年纪幼小,无人照应,被权臣掌控,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那郡主知道为了控制杨林,宁王又在洮地布置了多少暗线吗?”

她的胸口如遭重击,脸色蓦然间变得惨白。

“你是说,江载初在扶持杨林上位、逼宫,引我主动去找他?”韩维桑喃喃将这些话重复了一遍,只觉得望出去一片茫然,一时间不知身处何处。良久,只是闭上眼睛,惨然一笑:“可我并不值得,他这样费尽心机。”

“为了你走投无路的这一日,宁王可是筹措了三年。”元皓行悠悠道,“你说,你值不值得呢?”

接下去的数日,元皓行快马兼程赶往北方,倦极之时,便就地搭起帐篷,睡上两个时辰便又赶路。

这一路的情况越发令人担忧。

越往北走,便遇到更多流民。元皓行亲自询问过难民们,却得不到确切的情报。

有人说皇帝太后已被匈奴人抓了,京城也被一把大火烧了个精光,也有人说军队前去勤王,阻挡住了部分匈奴,他们才能跑至此处。这其中大部分的讯息皆是以讹传讹,自然不可相信,可唯有一点是确认无疑的——太皇太后携着小皇帝,果然已经弃守京城了。

上一篇:花鹤令 下一篇:釉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