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念心动,一生绵延(出书版)(34)+番外

医生拿着我的CT仔细看完,又问了问我的情况,语气很淡定,“没什么关系,定期来换药就行了。”

我抓紧机会问医生,“医生,你看我会不会失忆?”

医生原本在病历上奋笔疾书,闻言放下笔一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

“白晞啊,二十五。”

“我瞧你记性挺好嘛。”医生乐了,“忘了啥?”

“我没在开玩笑。”我急忙辩解,“自从被撞晕了,我就老看到一些画面,里面的人我都不认识,不过都对我很好的样子。”

“白小姐,会不会是你电视小说看多了?”医生很有耐心地对我解释,“有时候人的潜意识里会把自己带入某位主角中去,我们称之为玛丽苏症候群。”

“……”我同爱开玩笑的医生大眼瞪小眼,沉默了片刻,垂头丧气,“我的片子里真的看不出异样?”

他十分肯定,“如果你还是坚持,我只能建议你去看看心理医生了。”

老麦在医院的停车场等我。他说最讨厌医院里那股子陈腐的味道,不愿意陪我进去,靠着车门在抽烟。

“师父。”

他将烟头掐灭了,看着我额头上的纱布已经拆下来,走进仔细看了看,“还是留疤了啊。”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我小心的伸出手,摸到额角那块微微凸起、软软且新鲜的伤疤,咕哝说:“这伤疤没你的神气。”

他愣了愣,才明白我指得是他右臂上的那条疤痕,足足有十多厘米。

要说是怎么划伤的,几乎已经是我们圈子里的神话了。

那次他给杂志拍“美女与野兽”专题系列硬照,摄制组真的从马戏团借了老虎豹子来。快要收工的时候,其中一头狮子忽然间发了狂,隔着笼子伸出粗壮的前肢,狠狠抓向正在低头帮忙整理衣服的服装编辑。也亏得麦臻东眼疾手快,一把推开了那个小姑娘。

尽管马戏团的狮子已经被剪去了最锋锐的爪子,可是这一抓之力还是很惊人,麦臻东的手臂上缝了二十多针,至今留下一条像是巨大蜈蚣的恐怖伤疤。

这个故事我早就烂熟于心,时刻用来提醒自己,没有人会简简单单动。

“什么乱七八糟的。”老麦发动汽车,哈哈一笑,“去吃饭吧?”

我“哦”了一声,拉出安全带系好,忽然说:“你信不信我失忆了?”

麦臻东哧地笑了,“我听说外国人脑震荡之后醒过来,就忽然只会说中文了。”

“不信拉倒。”说真的,我也没什么底气,毕竟拿不出证据来。

“你就是纯粹闲出病了。”老麦很肯定地说,“苏汶给你放假到什么时候?”

老麦干脆地转了方向,“行,那你明天跟我走。”

车子奔驰在国道上,我啃着汉堡,在看看后座上满套的装备,“师父,咱们干吗去?”

他一手扶着方向盘,若有所思:“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老麦眼中“很有意义”的事究竟是什么?

是每三个月固定换一个女朋友?还是具备“把每个片场的工作人员骂哭”的能力?

我沉默片刻,十分勇敢地说:“多远?能不能坐火车去?”

“就你毛病多。”老麦横我一眼,不过似乎没有拒绝。

等到谜底揭晓的时候,已是三个小时之后。

我站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小村庄外边,城市小热岛的暖意丝毫无法侵润到此处,土地都冻得硬邦邦的,有两个孩子从我身边跑过,回头看看我们,一脸好奇。

“愣着干吗?”他说,“工作啊。”

“什么工作?”我有些不知所措。

他却熟门熟路,拉着我进了一间屋子,招呼里边的老人和孩子。

原来这是一个留守老幼村。村子里的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了,留下年迈的父母和稚龄孩子相依为命。这个家实在是太多简陋了,几乎是用红砖搭起来的,墙角挂着蛛网,老人牙齿都掉没了,穿着潮乎乎的大棉袄,用含糊不清的声音说着什么。她的孙女还在上学,墙上贴满了奖状。

看着这样的场景,我心底很难过。

麦臻东坐得离老人很近,拉着她的手低低说着话。

在我的记忆里,见过在片场凶横霸道的老麦,也见过颁奖礼后的Party上被女模们众星拱月、风流轻抚的老麦,却没见过这样的他。

温和、耐心,最重要的是尊重,对弱势群体的尊重。

他征得了老人的同意,拿着相机开始捕捉这座小屋的细节——灶头边倾倒的玻璃瓶,发黑的棉被,以及磨破了鞋底的布鞋。

他拍的特别认真,丝毫不亚于在奢华的片场给金像奖的影帝影后拍获奖特辑。

可我还是觉得疑惑,我从来没有在哪里看到以“麦臻东”署名的社会性新闻图片。

又冷又饿地拍到了晚上,才七岁的小孙女踮着脚尖炒了盘蔬菜,就着冷馒头和奶奶一起吃饭。老麦车子里还有一箱方便面。他搬了出来,要些热水,每人泡了一碗,没想到小姑娘竟高兴得不得了,小心翼翼地含了一口在嘴里,半天才吞下去说:“叔叔,我前年生日才吃过一次呢。”

昏暗的灯光下,我看着小姑娘亮晶晶的眼睛,泛起一阵心酸。

直到这个时候,我才真正觉得,生死温饱才是一个人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和这些比起来,那些折磨了我很久的、所谓的爱而不得,真的单薄得矫情。

麦臻东替她们修好了总是一明一暗、光亮不定的灯泡,才和我一起离开。

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村口,我忍不住问:“这些照片用在哪里?”

他从口袋里掏出包烟,抽了一支点上。我默默伸出手去,他勾着唇角看我一眼,重新把烟盒放进口袋,没理我,只是笑,“白晞,有时候沈钦隽说得也没错,你跟着我,实在太野了。”

“啊?”我怎么不知道他们还在背后交流过和我有关的事儿?

等到这支烟抽完,麦臻东才把后座上的IPad递给我,我点开相册,照片一张张滑过去,都是黑白的,主角们既没化妆,也无华服,都是普通人。或者在寒冷的清晨,小摊贩在路边支起了早餐摊;又或者是雪后,环卫工一双粗粝得裂开口子的手握紧了扫把。

每一张都是普通人,司空见惯的日常,可是蓄满了力量。

可见拍摄者的风骨铮铮,肃穆得令人油然起敬。

“看得这么快?”老麦有些吃惊,“怎么,觉得拍得不好吗?”

其实这些照片我都看过了,是在某门户网站的一个摄影专题上,专题名叫《活着》。作者叫X-Ray。我是在网上随便逛的时候看到的,当时便觉得震撼,于是订阅收藏了,甚至还问过圈子里的朋友这位匿名的摄影者是谁,大家讨论了一通,最后只能说:高手在民间。

没想到这个高手,竟然就是身边这个总被我看作声色犬马的师父。

“X-Ray?”我忍不住吐槽说,一这个名字太土了。”

“你看过?”他哈哈一笑,面有得意之色。

上一篇:雾逝人非 下一篇:一杯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