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荒年(2)+番外

李梅的儿子双贵就是逃荒来的。

双贵他们村都遭了灾,一家老小跟着村上人上河西讨饭,路上饿死了好几个,只余下双贵他娘和他姨三蛾。

双贵那会已经五岁知事了,他娘和他姨带着他逃荒到了河西谷堆村这一带。

离谷堆村十来里地有个小村西王庄,村不大只有十几户人家,双贵她娘和他姨倒是麻利,吃过一顿饭的工夫就在西王庄寻下了婆家,他姨还好,是个黄花大闺女,那家喜滋滋地接进门,办了酒就成了亲。

他娘寻的那家男人,年轻的大小伙子还没娶过亲,就有些不乐意多个拖油瓶,逼着他娘把双贵送人,这不,打听了一大圈,知道李梅这个年轻小寡妇要抱个儿,就把双贵给送来了。

李梅把五岁的双贵养到十四岁,说起来,比起村里旁的亲孩儿来还待得好,可就是养得不亲,双贵的娘和姨嫁在西王庄,他娘嫁过去没两年就生孩儿没生下来死了,他姨倒是过得不歪,也生了孩儿,可心眼儿太多,时不时地碰见双贵就要吹吹邪风,挑拨上几句,次数多了,双贵的心眼就给吹歪了。

在村里,十四岁的小子都能当半个劳力用了,可双贵呢,一让他下地就偷懒耍滑,溜号磨洋工,说他几句吧,他就敢顶嘴说些亲的不亲的话……

这儿子简直成了李梅的心病了。

半个多月前,就是双贵这小子因为担水浇地的事,不听李梅的不说,还故意去给他亲姨家干活,把李梅气得就过去了。

李梅过去了,李茹就来了。

第2章 闺女

李茹才醒来那会,可真是如同晴天里打闪,吓懵了。

任哪个正是青春年少的姑娘,突然醒来看见自己身边站着一溜儿半大孩子,哭着喊自己娘,那能不傻眼?

她穿越的这原身,都已经三十五岁!是仨孩子的娘了!

最小的闺女是亲生的,叫王小兰,今年九岁。

最大的男孩儿是五岁抱来的,叫王双贵,十四岁。

还有一个老二闺女叫刘绵花,十三岁,居然,居然是收养的童养媳!

绵花也是从河东逃荒来的,是原身李梅收养了双贵以后,又过了三年,又有一帮河东人来讨饭,绵花家里爹妈都没有了,跟着本家的伯伯上了河西,本家伯伯就索性替她寻了人家。

李梅觉的这小闺女长得秀气,脾气好,要是给双贵当媳妇,将来李梅当婆婆受不了气。就给了本家伯伯一斗谷,把绵花留下了,算是童养媳。

说起来李梅还有个亲生闺女王小兰,等孩儿们都长大了,把王小兰说给双贵也是可以的,不过在谷堆村这十里八乡好像没有这规矩,一家子里当兄妹养大的孩儿们就算没血缘,也都不兴成亲。再加上李梅家里人口少,日子过得仔细,不愁吃的,多养活一个也算是行善积德了。

二十三四岁的妙龄变成三十五岁孩子妈……

大山沟里的小村,交通靠走,通信靠吼,柴火灶,黑油灯,露天厕……

还是赶上大旱两年的荒年!

李茹刚来的那几天,灰心丧气,总想去找口井跳一跳,看能不能再穿回去。

但结果下来,她还没行动呢,就被村里的几个眼尖老婆婆看见,拉着她苦口婆心地劝了半晌,顺便闲话又传了全村:东山房家寡妇跟儿治气,气晕一回,还好悬气得要跳井……

李茹还能怎么办?

只好老实地当她的中年带孩寡妇。

后来又没过几天,天天碰上快嘴红霞,大事小事稀奇事,都跟往外倒豆子一样倒给李茹,李茹这才明白了原身的前因后果。

最让她惊悚的是,原来她是穿到了她家的老祖宗身上!

这原始荒凉的小村子,竟然就是她的祖籍!

李茹是在沁城出生的,祖籍老家谷堆村离着沁城有七八十里地,听着不太远,谷堆村也归沁城管辖。可那路,就算是修好了盘山公路,那也是一山连着一山高,穿来绕去,千山万壑,不是有胆子有能耐的老司机,压根不敢上这条山间路,就这样,老司机开着车也得两个多小时!

李茹家在李茹姥姥那辈就进了城,李茹只在小时候跟着长辈们回过几次老家,一个被原始森林包围的无人小村,小孩儿特别稀罕,小李茹玩得别提多开心了,可惜的是村里没人住,房子都败了,她们每次都是当天来当天走,走的时候小李茹还不舍得要掉眼泪。

虽然在老家一天也没住过,不过姥姥年纪大了爱回忆,给小李茹讲了不少老家的故事。

有些故事太鲜明了,李茹就记得清楚。

比如,她姥姥的姥姥,也就是太姥姥,当年在荒年时候,就是收养了儿子和童养媳,结果却没落下好……

所以说,李梅就是她太姥姥,张小兰就是她曾姥姥……外祖母悖论啊。

万一她要是不扛着,她穿回去了,原来的太姥姥又没回来,那这几个半大孩子,尤其是她曾姥姥怎么办?收养来的哥靠不成,就算有舅舅,可荒年里头谁能顾得上谁?

在李茹记得的那些故事里,这荒年只是个开头……凶残的还在后头呢!

因此为了她家曾姥姥,她也得含着泪把这段给扛过去!

这些天,她细细观察三个孩儿,心里也有了计较,就想想办法解决这个事儿。

可就算是要解决,也不能跟这快嘴媳妇多说呀。

李茹看了眼红霞,说得冷淡。

“哦,去西王庄了?去看他三姨就去看吧。”

说罢绕了两步就担上水往回走,脚步飞快,生怕快嘴霞再啰嗦个注水大长篇。

她闪得快,快嘴霞一时没拦住,遗憾地跺了跺小脚,一抬眼就见住在村西头的仙芹嫂过来了,两只小豆眼一亮,赶紧就大声招呼,“仙芹嫂!你家小椿往回捞鱼啦?孩儿回来了吧?”

这村西头的张桐材家,就是村里有名的穷人,张桐材他爹死得早,全凭他娘拉扯,儿月过得难巴巴,挺大的小伙儿说不上个媳妇,后来还是张桐材他娘机灵,领了个要饭的河东女人进门当媳妇,没两年就生了小椿,如今小椿也十岁了。

这河东女人就是葛仙芹,葛仙芹在河东那边嫁过守了寡,还留了个闺女在婆家,她比现在的男人大五岁,高个长脸儿,长的有点黑,脸上有些愁苦相,不过做活倒是一把好手……但也用处不大,张桐材他家太穷,几亩薄山地,住的还是村西头土坡下挖的破窑,一星星家底儿都没有,赶上荒年,恨不得数着米下锅。

按着往常,红霞是不大瞧得上仙芹嫂的。

今天这不是又碰上了新鲜事,她还想多打听打听,比如说那鱼真有那么大?小椿他们就没叫着双贵一起走?小椿他家打算怎么吃鱼?

鱼这东西要不是真没的吃,一般人家也不稀罕这个,一煮满锅腥,好几天都一股子气道。倒是听说外路人能把鱼做得好吃,不过在谷堆村里,还没谁家做得好。都是切成块往锅里煮,放些粗盐拉倒。

上一篇:飞来之喜 下一篇:快穿之风华老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