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花灿烂(293)

现在的陆家,就是个随时硝烟四起的战场,一妻一妾,五个女儿两个儿子,分成了两个阵营,一点小小的事,就能成为一个导火索,引起一场大战。

陆太太一直与春花维持着特别亲近的关系,春花也明白这种关系也是她与陆总旗争执时的一种依靠,所以只要差不多的事情都带上陆太太。再仗着她的泼辣性子,陆太太和她的女儿们在家里也没有吃上多少亏。

但想要给女儿们多备点嫁妆是不可能的事了。好在,陆太太的女儿们都在学校里学了认字、记帐,还有针线活,有了这个资本,她们还是能嫁到不错的人家。要知道,来求娶军屯里的女孩的人家可多着呢。

陆家的事情,千户所里的哪一个人不知道呢?听陆太太这样说,大家也都把羡慕的目光看向千户太太。要说夫妻恩爱,千户和太太真是无人可比。太太只带了这么个拖油瓶女儿嫁进来,然后就没再生养,可千户不但对这个女儿好得跟亲生的一样,还不纳妾,说等到太太三十后,若还没有儿子,就过继一个。

要知道,这两年,千户所里收成好,大家又跟着太太养殖牛羊,加工皮革、羊毛、肉类挣了钱,又有好几个军官纳了妾。当然,没有一家像陆总旗那样,家里乱得失了秩序。

“你也不要一直与陆总旗对着干,黄五娘再得宠,也越不你去。律法人情都在你这边,你只管拿出正室的款来,她若是守礼,你也不要苛责,若是做错事,你便好好教导。眼下最重要的是给老大好好挑一门亲,你有五个女儿呢,第一个嫁不好,以后都会受影响。”文太太不紧不慢地说。

在千户所里,文太太的话是仅次于千户太太的,甚至在某些方面,千户太太并不肯出面表态,她的意见就更重要了,眼下就是这种情况。

这不只是因为文副千户的官职仅次于千户,还是因为文太太的所作所为都是那么令人信服。去年,她主动给文副千户纳了妾,今年妾室给文副千户添了个女儿,文太太也喜欢得很。文家妻妾和睦在千户所里是有名的,文太太对妾室宽厚,而小妾对主母恭恭敬敬,就是文副千户,对文太太也更加地敬重。

陆太太对文太太的话也很服气,“有两户人家来提亲,我瞧着都不错,总旗也不管,我就想请太太和文太太帮我掌掌眼。”

文太太看一眼千户太太,看她不说什么,便开口道:“低头娶媳妇,抬头嫁女儿,我们千户所的女孩,只要是上过学堂的,身价都高着呢。再说又是总旗官的嫡长女,我帮你好好挑一个女婿。”

“那感情好,”陆太太执壶给千户太太、文太太,还有桌上的太太们都倒了酒,“我得谢谢你们大家这样帮着我们母女!”

大家喝了酒,顺着这个话题谈起了千户所里的姻缘。

樊太太说:“明年老陈家的大姑娘出了孝,小王总旗就能成亲了吧?”

小王总旗就是勇子,他今年已经已经二十岁了,可他人长得小,成熟得也晚,到了十七八岁的时候,还一点也不想成家立业这些事,过了二十,突然开窍了,看上了商屯里陈家的大姑娘。同千户所里的女孩好嫁一样,千户所里的男孩娶媳妇也容易,更何况勇子还当上了总旗官。而且大家都知道他和卢千户的关系,很看好他的前程。

不巧得很,勇子和陈家姑娘刚定了亲,陈家姑娘的祖父去了,这样就要守上一年的孝期。

勇子的亲事,是由春花一手操办的,她便笑着说:“是啊,只等陈姑娘一出孝,我就去陈家把成亲的日子定下来,勇子也不小了。”

“论起行事来,陈姑娘与胡太太最相似,将来一定能把勇子照顾好,家里外面都能撑起来。”齐太太说着,还敬佩地看了胡太太一眼。

胡太太就是当年的马家大姑娘,胡沂见她贤良能干,上门求娶。成亲后,她先生了一个女儿,又生了两个儿子,把胡家上上下下打理得妥妥当当,将胡母照料得无微不不致,与此同时胡沂升了百户,远在京城的胡湛每年也送些银子回来,胡家的日子蒸蒸日上,让当初没把胡家看在眼里的很多人都后悔万分。

春花却看了向了古太太,当初古副千户没看上马家大姑娘的相貌,娶了现在的古太太,虽然也生了儿子,不过,古太太却是个娇弱不担事的人,现在家里还是古母操执着家事。不过古副千户和太太却也很恩爱,这也是人和人的缘份。

女人们在一起,谈的无非是这样的话题,家庭、孩子、丈夫。唯有裴太太,根本没把大家这些话听进去,她突然说:“你们快看天边的火烧云,多漂亮!看那一片,像不像一群奔马?”

正是初秋,大家坐在屋子里,窗子大开,裴太太的位置恰好能看到西边的天空。有人被她的话吸引了,扭了身子去看,“真像,还镶着一圈金边呢!”

也有人并不去看,不过是火烧云而已,有什么稀奇?

还有人问:“裴太太,你是不是想绣一幅火烧云的绣品了?要是绣好了,还能卖上百两银子吧?”

裴太太去年的一幅绣品,卖了一百多两银子,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可她自己却并不太在意,反倒不肯像过去一样,天天做针线卖钱。有人劝她,趁着绣品能卖上价,赶紧多绣些卖出去,可她听也不听。眼下她只是笑着说:“只是觉得那云真漂亮,倒没想好绣不绣。”

春花对裴太太刮目相看,她虽然以前没见过,但她想,裴太太一定就是真正的艺术家。她笑着说:“我们就为了这美丽的火烧云喝一杯吧!”

裴太太第一个举杯应和,大家也都捧场地喝了一杯酒。

☆、第二百一十三章

永乐二十二年初春,千户所里的人们经过一个冬天的休养,攒足了力气开始新一年的春耕。

历史知识匮乏的春花没有一点先知先觉,她根本不知道永乐帝就在这一年的亲征中驾崩。她同千户所里的人们一样,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年会有什么不同于平常之处,而是优哉游哉地过着平静如水的生活。

如今,靖远堡各军户已经分到了土地,每名正军至少一百亩,余丁多的人家,开垦荒地时多得了田,有的家里有几百亩田。军官们分的田地更多,有上千亩地也不稀奇,于是在堡城周围就出现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庄子。卢家就有两座田庄,加起来有两千多亩的良田。

昨天,两座庄子上的庄头到了千户所,听千户大人吩咐春耕的事,因为半夜里下起了大雨,他们被隔住了不能回田庄,一早卢梦生就在外院与他们说些农耕上的事。

春花则撑着伞去了学校,她已经不再任课,就是学校的日常管理也很少插手,但她每天都要亲自送留儿去上学,也习惯了没事时候在学校到处看看。自己没有孩子,就分外喜欢学校的孩子们。

当春花听到了急促的锣声时,怔了怔才反应过来,这是有敌来犯的警示。自从到这里屯田后,这是堡城里第二次响起鸣锣声。第一次是徐总兵带人到这里视察,大家很快就把紧张的心情放下了,又投入到接待总兵大人的工作中。

上一篇:登堂入室 下一篇:女储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