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花灿烂(241)

对于这些见识不广的军户们,对他们说什么事情就要把事情说得明明白白,再让他们自己去判断。

还有几家与第二家相似,春花也一一去游说了一番,看着有几家颇被她说动了,有的直接表态让孩子去上课,就是没答应的也多数动了心。

这一天,春花专门在下午时去了裴小旗家,裴小旗的儿子是去了学校,还是个成绩颇为优秀的孩子,可他家的两个女儿都一直在家里,帮着她们的母亲做针线。裴小旗的太太女红特别的好,平时轻易不出门,在家里做针钱卖,因为她的活计好,有了这项收入,家境不错,在百户所里能排上前列。她也是没参加做饭的小旗太太之一,因为她不用靠做饭挣钱生活。

下午光线好,正是做针线的好时候,春花带了一块缎子、一块棉绫去了她家,卢梦生的衣服损坏得特别快,自己只学会了做鞋,内衣也能做,但外衣,她还是不敢尝试,恰好请裴太太帮着做几件,顺便看看她的手艺,听说百户所里很多人都请她裁衣。

裴太太家里只养了几只鸡,没养猪,这在百户所里是很少见的。春花进了门,就见她正带着两个女孩在炕上做活。见了百户太太赶紧下来把她往炕上让,又泡了货真价实的茶请春花喝。

裴太太随着丈夫去过卢家,春花也与她有过数面之缘,知道这是个秀外慧中的妇人,便客气地先说了要给卢百户做衣服的事情,又问:“用不用我让百户过来一趟,你给他量一量尺寸?”

裴太太笑着说:“我只要看到过人,就能知道他的尺寸,不必再量。百户太太略等一两日,我便能把做好的衣服送到家里,不知太太想做什么样子的?”

春花便说了样子,“裴太太不用急,百户也不赶着穿。等做好了,只管让人叫我来取,一并把工钱奉上。”

“小儿跟着百户太太读书,已经得了恩惠了,哪里还能收百户太太的钱呢?”裴太太坚决地说。

春花自然不肯,便与她客气了几句。

裴太太就笑道:“那百户太太把零碎的布头给我留下就行了,平时百户所里的人来找我裁衣服也都是将布头给我留下来顶工钱的。”

春花知道这是裴太太给自己的优惠,别人只是裁衣而已,可她不仅要裁还要缝。但自己带来的两块布料份量都很足,做好衣服后还会剩些布料,裴太太并不会吃亏,于是便点头答应了。

于是话题就进入到了下一个环节。

春花就说:“我还有一件事,就是想问问裴太太为什么不让女儿去学校认些字?”

“女孩子家,学会针凿女红,嫁到别人家能够做个好媳妇就够了,认字有什么用?”裴太太理所当然地说。

她这种观点是春花要面对的最大困难。就是到了二十一世纪,还有这样重男轻女的思想呢,更何况是这个时代。眼下百户所里十六岁以下的孩子不能到学校学习的最主要人员构成就是这些女孩子们,原因自然就是裴太太所说的。

而且大多数人家对于年纪小些的女孩并不在意,跟着到学校去有百户太太看着,学不学些东西都不重要,还能免费吃上一顿点心,所以一般稍小些的女孩还都能上学。

可年纪再大些的女孩子则不一样了,每家的针线活本来就不少,要知道这时候人们身上穿的一针一线都要自己去做,这不是一个小工程。再者大些的女孩也就差不多要出嫁了,还有总要绣些嫁妆出门吧,所以跟着春花上课的基本没有十三四岁以上的女孩,小红和小兰就是最大的。

而裴太太的两个女儿,大的不过十岁,小的才五六岁的样子,也从没去过学校,就是更为显眼的事了,所以春花在解决女孩上学的时候就先挑了裴太太这块硬骨头来啃。

“能读书明理,学会认字看帐,才能真正地将家里的事情管好,做个好媳妇啊!”春花笑着说。

裴太太还是非常的客气,对百户太太的话,虽然她并不同意,但她并不会反驳,只是陪着笑说:“我们小门小户的,哪里能用得上那些。”说着指着她刚刚放在土炕上做了一半的活计给春花看,又说:“这两个女儿,我只想教会她们做好针线,到夫家也有立足之地就行了。”

☆、第一百七十四章

春花见裴太太虽然话语平和,但却掩不住自得之色,而她的眼光也被裴太太的针线活吸引了。

那是个红布底子的荷包,上面绣着鸳鸯戏水的图案,活计鲜亮,忍不住拿在手中细看起来。荷包针角细腻,图案配色得当,绣法娴熟,虽然春花曾见过不少漂亮的绣品,但也不得不承认这荷包绣得很好。

再细看裴太太和她的两个女儿,身上穿的不是百户所里寻常人家穿的土布衣服,而是机织的棉布,花样选得又恰恰好,衣服做得也精致,衬得这母女三人皮肤白细,容貌秀丽。

再向下看,裴太太与大女儿都缠了小脚,尖尖翘翘的红绣鞋精致干净,一看就是不怎么出家门。最小的女儿虽然不大,还没来得及缠足,但也同她的母亲姐姐一样,文静地坐在一旁,手里也拿着活计。

裴太太笑着告诉春花,“这种荷包,卖杂项的陆货郎收别人的只给八个钱,我做的他给十个钱,我一天最少能做四个。而且,到了百户所后,百户从来都是按时足额的发俸粮和兵饷,家用就够了,这两个月我就将活计都攒了起来,等秋收后小旗有空带我去定辽前卫一次,那里的铺子一定能给我十五钱一个。”

要是一个月能挣两千个钱,那可不少,在辽东镇,一个身强力壮的男人靠干活也就能挣到一吊钱,怪不得裴太太这样的自信。她在家里的收入不比裴小旗少。

春花赞赏地看了看裴太太攒下来的一包袱的荷包,样式都差不多,图案也就那么几种,鸳鸯戏水、富贵花开、喜上梅梢等,都是一样的精致。

裴太太又拿出一个稍小的包袱,打开看,也是一样的荷包,与她做的相差无几,细看手法略显稚嫩,“这是老大香云做的。”

再将老二香巧手中的活计给春花看,香巧正将一长条青布缝成一根细绳,不用说是在练基本功,春花过了一会儿才知道这是做盘扣的材料。就是这么一根简单的细绳,也不是那么容易做的,可五六岁的孩子缝得整整齐齐,针角细腻,比春花用心做的都要好。

“你们母女三人的女红可真好!”春花由衷地赞美。

看百户太太一脸的钦佩,裴太太升起了自豪和骄傲。她嫁到裴家,就凭自己的一双手,赢得夫家上上下下高看一眼,自家在百户所里过的日子比别人家都要好,自己的功劳是最大的。

别人家都是男人们在家里吆五喝六的,可自家的丈夫去对自己敬重有加,就是公婆也对自己客客气气的,体贴地不让自己做粗活,尤其自己生了儿子后,更把自己当成亲生女儿一样,还不是靠自己的手艺?

上一篇:登堂入室 下一篇:女储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