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花灿烂(176)

馄饨、馒头、花卷、馅饼、火锅、素炒菜心、醋溜肥肠、宫爆鸡丁等就成了大家的教材。春花一笔的烂字,实在不好意思自己写了让大家看。

过了大约一个月,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论语等书才由来往的客商捎到春花手中,同时买来的还有描红的字帖。至于写字的毛笔、砚台、纸张等东西定辽前卫还能买到,春花早就准备好了。

正式的课程开始了,每天认十个字,再由春花出的十道算数题,几个学生还都认真。春花又把店里的伙计们叫上,只要是想学的,她都会给机会。

一天,勇子过来时带了一本书,指着上面的几个字问春花。他也同金花一样,春花平时上课的时间他要去军械所,而他晚上过来时,又通常是春花最忙的时候,只好小武学后再抽时间教他。好在他是靖远楼的常客,有什么事情问春花也方便。

春花翻看了一下,是一本杜甫的诗集,勇子所指的正是《望岳》,便笑着表扬勇子说:“勇子还真行,能读这样难的书了。”

勇子笑着说:“这是卢百户请人从广宁府带来的,他说小婶会背上面的诗,他也想学会,可是有很多字他都不认识,只好每天问别人。我见他今天还有几个字没问到,就带来问小婶,回去告诉他。”

其实,杜甫的诗,春花也只会背几首而已。

听勇子说卢百户每天都与金花一起学习认字,她明白了卢百户的想法,他从小在定辽前卫,并没有接触过这些,因此也不懂得怎样开始学习,只是听孙掌柜和自己念了几句诗文,就买了杜甫的诗集来看,好像并不太适合。

于是春花在她买来的书中挑出了《说文解字》、《论语》等几部适合他的书籍,准备送给他。

正是清明节时分。

清明节也叫寒食节,在这里家家都不能举火,只能吃提前准备好的冷食,倒是靖远楼里难得的休闲时光。春花让勇子捎了信,请卢百户扫了墓后来靖远楼。

有几本书春花要同卢百户产交待一下,让勇子传递怕说不清楚。

店里的人都出城踏青了,春花留在店中,这次买书,自己也得了几本新话本,便一面看着一面等人。

卢百户进来时,就看到于娘子还是平时的青袄白裙,头上还插着那根特别打造的银簪,坐在一张桌子前看书,她一面看一面微笑,想来是书中讲了个有趣的故事。

听了勇子叫“小婶”,春花抬起头看到了他们俩,便对也闲坐一旁的一个伙计说了一声,带着他们进了内院。

这是卢百户第一次白天进到靖远楼的内院,院子不大,一根竹竿上晾着些衣物,搭得整整齐齐的,他认出了于娘子的几件衣服,看了几眼后觉得不妥,马上将眼光转到了一旁。

于娘子倒是没觉察出什么,只是带着他们一直进了正屋东面里面的那间,这间屋子很小,一铺炕,炕上靠墙摆着两只箱子,正中一张小桌,地上则摆了柜子、脸盆架、衣架等,与一般人家的摆设差不多,只是收拾得异常整洁。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百二十七章

卢总旗第一次到一个女人的房间里,不禁有些局促,可于娘子倒是大大方方的,春花确实觉得没什么。卢总旗是个可以相信的朋友,而且当着别人的面传递东西也不大好,况且这些书又那样沉,让他自己取走最为方便。

进了屋子,春花在炕边摆了两个小垫子,然后请他们坐下,先倒了凉茶水,今天不能烧火,没有热水。又把两个木匣子打开放在炕桌上,摆在他们面前。每个木匣里面都有几个小隔,一个分别装了核桃仁、梅子、杏脯等零食,一个装了枣糕、水晶糕、酥酪等点心,笑着让他们尝。

勇子熟门熟路地挑了几样喜欢的吃了,卢百户却只是饮茶,于娘子好像知道他从来不吃这些东西似的,并不多让,而是转身从炕边打开一个包袱,拿出一本书来,递到他面前。

“这是《说文解字》,可以查到不认识的字,上面有每个字的字义、字音什么的,一套共有十五本。不过我翻过几次,不算是新书了,你先拿过去用吧。”

“好。”卢百户答应着,他一点也没想到春花可能也需要用这套书,因为他认为于娘子一定会认识所有的的字。

春花接着给他讲怎样使用这套书,卢百户听得一知半解。倒不是他太笨,而是于娘子就坐在他的对面,伸出一根白嫩嫩的手指,用带着粉红色指甲的指尖指着上面的字讲着。卢百户想看书上的字,但他的目光却一直停留在于娘子的手指上,随着手指的划动而移动,这只小手简直就像用面粉做出来的一样又白又嫩,不对,就是面粉也做不出来那样好看的样子。

而且春花因为是倒着看书上的字,总是有些不便,于是她歪着头,就快把脑袋凑到卢百户的面前了,她的几根头发已经碰到了他的脸。卢百户知道自己应该向后退一点,可他竟然一点也没动。

勇子时不时地钻到他的面前,每次都让他拉回了座位,因为那样于娘子就要离自己远一点了。

“知道该怎么查字了吧?”于娘子突然坐直了身体,笑着问他。

卢百户赶紧点头应是,其实他虽然努力了,但还是没有完全记住于娘子说的话,倒是看清了于娘子的手指关节处的几个小肉坑,随着她的动作出现又消失。于娘子怎么能长出一双这么漂亮的小手呢!

然后,这手指收了回去,马上又换了几本书来,“这几本是四书五经,是读书人科考必需读的,听说科举时都是在这里出题。你粗粗了解些就行。”

“等过一阵子有人去广宁府,再带些兵书来。那些我就更不懂了,但我想你是武将,要是有时间倒可以翻翻。”

最后所有的书都堆到卢百户面前。

“这些书你都看过?”卢百户看着这样一大堆的书傻了眼。

春花笑着说:“我只是知道初学的应该从这些书开始,其实我自己也没读过几本。”

卢百户当然认为她是谦虚,“我回去一定把这些书都看了。”他本来就是个有着毅力的人,杜工部的诗集买回来后,他竟然能从一个字都不认识到背下来几十首诗,靠的就是用功。这些书,只要他天天看,一定会都看完的。

春花自己肚子里面的墨水有限,尤其是这些古文方面的,但她毕竟也上过十几年的学校,见卢百户如此地认真,赞赏之余又说:“我学问不多,但有一句话还是要对百户说,书中固然有很多的知识,但决不能学成纸上谈兵,那样会更糟,还不如不学。”

“纸上谈兵?”卢百户已经偷偷地掐了几下自己的腿,让自己清醒过来,此时倒是认真地听春花说话,见她停了下来,不解地问道。

“噢,就是有一个人,兵书读得特别好,但打仗就不行了,国君一定要让他带兵,最后这个国家的几十万的大军都葬送在他的手里。”春花大约讲了讲,又说:“我想,兵书上少不了要讲这件事的。”

上一篇:登堂入室 下一篇:女储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