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花灿烂(134)

春花涨红了脸,手忙脚乱的扶起大着肚子的张氏。

鲁千户行了礼就说:“张氏,今天卢总旗和小婶过来,你赶紧加几个菜,再拿点酒过来。”

张氏应着,将春花几个人交给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妇,就出了堂屋。

老妇人带着春花等人到了里面的桌子,有人换了桌子,给她们几个人腾出了座位,并请春花坐上座。

春花十分推让,最后坐在了老妇人的旁边,她回头看去,卢总旗已经坐在了鲁千户身边,而勇子也在另一张桌子上挤了个地方。

又有几个人给他们送来了碗筷。

接着,酒送了过来,又过一会儿,张氏带着人回来了,给每张桌子加上了一盘炒腊肉,一盘炒鸡蛋,还有两盘素菜。然后春花就看到桌上的人都加快了吃饭的速度,就是刚回来的张氏也不例外。

在舅母家也不是每天都能吃到肉的,看来鲁千户家也是一样。

吃过饭,春花等几个人在张氏的安排下,住到了一间厢房里,这还是临时给她腾出来的,她们离开堂屋时,鲁千户与卢总旗等一干人还正喝着酒呢。

第二天一早,卢总旗就离开了千户所,他还得赶一天的路,在定辽前卫城门关闭前进城,春花陪着鲁千户将他们送到堡门外。

回去后,鲁千户就着吃早餐的时机,将大家招集起来,将家里所有的人向春花介绍一下,春花惊奇地发现自己成了奶奶辈的人物,是这里最高的辈份,就是昨天坐在春花旁的老妇也不过与她同辈。

于时,同辈间行礼,小辈给长辈请安,忙乱了快一个时辰,好在有了昨天的经历,春花也淡定多了,把卢总旗帮忙准备的礼物拿了出来,一一发了下去,每家两包点心,两包茶,所有没成亲的小辈都给二十个制钱,还有专门送给鲁千户的两坛酒,送给张氏的两匹布。

礼物都很适当和受欢迎,卢总旗对这里的人情往来要比她这个外来人熟悉得多。

家人见礼后,鲁千户恭敬地与包括春花在内的长辈们打了招呼,就去安排堡内的事务和家里的田地粮食了。深秋时分,刚刚结束秋收,做为千户所的最高长官,鲁千户不但要管理军事上的事,还要负责税收、民事纠纷等杂事,以及担负着一大家的衣食。

春花则在院子里与女人孩子们准备午饭。张氏管着家里的各种食物,她把午饭要用的面量出来,又拿出几样菜,大家一面干着活,一面说着话。

春花自然是话题的中心,她一一答了大家的话,都是些关于她、留儿还有范娘子母女的一些情况,有一些她不知道的,就用她进门时间太短,不知道情况应付了过去。

于娘子曾说过祖籍那里没有鲁家的族人了,那么这些人应该就都没有见过于娘子,而于娘子也确实是一个进门没多久的小媳妇,这样说完全能说得通,果然大家并不怀疑。

有人问春花:“小婶以后就带留儿在这里住下了?”

春花抬头看到张氏正关切地看着自己,便说:“那时候我是跟着夫君过来的,也没想那么多。后来,夫君半路上没了,我也只有继续前来。眼下,我也没有想好,但留儿总是姓鲁的。”

春花本意是想给将来说明真实情况做些铺垫,并确定一下大家对留儿的态度,没想到得到了大家的齐声反驳。

“孩子还是跟着自己的娘好一些。”张氏看着春花说。

也有几个妇人这样说,“孩子没了亲娘可不行,没娘的孩子就像没根的草。”

“是啊!”

“除了亲娘,谁能真心疼爱孩子?”

几句话下来,春花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不负责任的坏母亲。不过,她也下了决心,不把留儿送回来了。

倒不是她不放心张氏她们,这些人能这样说,说明她们的人品还不坏,起码她们不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就是真的把留儿留下来,也不会过于苛待她,顶多是不大上心罢了。

她下决心的原因是几位妇人说没娘的孩子时,春花心里特别的痛,好像留儿真的成了没娘的孩子,那样自已是不能容忍的!

虽然不是自己的孩子,但一路上抱到了这里,春花就已经非常舍不得了,而范娘子比春花带留儿的时间还要长,昨天晚上她还偷偷地掉了泪,就怕留儿会被留在千户所,现在她一脸的笑意,收都收不住。

既然留儿的事情已经定了下来,春花便打算离开千户所了。

人就是这样的奇怪,如果不是亲自到千户所来,春花还不能下定决心。可是,仅仅与几位妇人说了几句话,她就想好了一切。

估计时间,卢总旗和勇子还没走出去一半的路,如果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请他们等一等,自己也就一同回去了。

现在想回定辽前卫,就没那么容易。春花就是再急,也不能立刻对鲁千户和张氏说要回去的事情。那样就太不懂事了,而且也不能让他们专门送自己一次。

春花便注意听大家说话,以便及时了解千户所里是否有人近期要去定辽前卫。没几天就她就知道,只等军屯的粮食收拾完毕,鲁千户就会亲自押车运送交税的粮食到定辽前卫,大约就在十天后。这可真是个好消息,与鲁千户的送粮车一同回卫城,又安全又方便,春花放下了心。

既然住下了,就免不了与这里的人打交道。鲁千户家人众多,其实真正嫡亲的只有一妻三子三女,亲兄弟都没有一个。他之所以这样照拂亲人,是因为鲁千户从小就成了孤儿,就靠鲁氏族人,东家一口饭,西家一件衣的长大。

成年后,他投了军,在战场上很拼命,立下了战功,当了军官,娶妻生子后,并没有忘了当年帮过他的族人,只要族人过来,他都肯照顾。其实不只是族人,只要是来投奔他的,他都会热情地把人留下。

过了两、三天,她就知道鲁家的生活习惯和规矩了,所有的活都是大家一起做。在明朝时,官员的俸禄非常低,鲁千户之所以能养这些人,而且还过着比一般人家还要好些的日子,是因为作为千户,他在军屯这里,有着比较多的土地。

军屯的官兵们都有一定数量的土地,但军官们自然能多得到一些,鲁千户就有好几百亩的地。在他家里男人们耕种,女人们就在家里做饭、洗衣,家里一个下人也没有。

听说在外面,鲁千户跟大家一样下田干活,家里,则是由张氏统筹全局,将大家分成了几个组,大家轮流做饭,各房的衣服自己浆洗。

不过这样的一个大家庭,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像鲁千户那样,实心诚意的一心付出。总是有人多辛苦,有人只想享受。

有埋头苦干的,也有偷懒耍滑的,矛盾就产生了。

于是,春花就看到了一场争吵。两个妇人为了哪一个烧火,哪一个烙饼吵了起来,春花看得目瞪口呆。张氏出来说了几句,勉强压了下来,春花见她挺着大肚子还在操心这些事,便觉得不忍,和几个人上前将她扶进了屋子里。

上一篇:登堂入室 下一篇:女储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