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400)

宁林越加意气风发,“现在不只是房价涨了,而是一房难求。

甚至地基还没打好,房子就先预订出去了,现在求我买房的人都排起了长队。”

鲁盼儿淡淡一笑。

“恐怕还是比不了鲁姐——房子是大家都看到的,可珠宝的升值就不引人注目了。”

宁林一直仔细地观察着鲁盼儿的神情,又转了话题,“听说高档珠宝的涨幅更大。”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宁林的关注永远在财富上。

似乎新一年的富豪榜又要出来了,他肯定心痒难耐了。

鲁盼儿才不答他,只笑着问建国:

“大铃要结婚,到我们这里买首饰吧,我给你们打折。”

“自然要去的,春妮接了我妈,再带大玲和二玲一起买。”

建国说起家人,一脸的柔情,“老班长,你给她们挑最好最贵的,女人都喜欢那些东西,还互相攀比呢——打不打折没关系。”

“对了,还有衣服,也要订做,春妮说你给梓嫣设计的婚纱太好看了,她特别喜欢……”

宁林愤愤道:

“听说一条手镯居然要卖上千万,简直把一套市中心的房子戴在手上了!”

前不久,成容在自己这里买了一条通体翠绿的翡翠手镯,正是一千万元,朋友圈里还引起轰动了呢。

鲁盼儿一笑,“其实那条镯子我给成容不小的折扣,按市价还要加上两三百万。”

宁林也听张宁嘀咕过,那种水头好,颜色好的翡翠饰品,几年间涨了几十倍,利润比房子还高,又打算也在鲁盼儿的店里买一条上千万的紫罗兰镯子,自己反对无效,便撇嘴道:

“黄金的一条才一万元,足够买一千多条了,每天戴都不重样!”

“你不懂就不要乱说了,”建国推着他走了,“车在外面等,我们还有招标项目。”

到了富豪榜公布的时候。

看到鲁盼儿依旧高高地排在前面,宁林心情复杂地摇了摇头,自己依旧超不过,唉!

鲁姐真是个有本事的女人!

当然不只宁林会这么想,还有许多人看法相同。

倒是鲁盼儿没觉得自己怎么样,接到燕京大学管理学院的邀请,还不敢相信,“我连高中都没毕业,怎么能给研究生开讲座呢?”

“学历不等于学识,”前来送邀请函的老师笑着说:

“我们学院为了扩展学生对专业前沿认知的广度和深度,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平台,率先尝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邀请著名企业家走进课堂……”

“鲁董事长是国际服装设计大奖获得者,创建了国内最大的女装集团,这本来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更让我们佩服的是,您还能率先推出网上服饰销售,引领时代潮流……”

“我们希望鲁董事长能够接受我们的邀请,用您多年经商得取得的经验和知识来帮助学生们,让他们早日走出校园,提前了解社会,优化学习方式,在未来更好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为未来的从业积累丰富的经验。”

鲁盼儿再三思考,答应下来。

燕京大学的阶梯教室中,特别拉起了欢迎自己的大红横幅,鲁盼儿走上讲台,面对台下无数稚嫩的眼睛,突然一桩往事重回心头,她放下准备好的讲稿,“在讲座开始之前,我想与大家分享一段自己的经历——这段经历虽然算不上秘密,但除了我最亲密的人,知道的人很少,也从没报导过。”

“多年来我几乎忘记了这段经历,但就在刚刚,我才知道自己其实一直牢牢记在心头……

还是恢复高考那年,我曾被燕京大学录取,但因为种种的原因,我并没有来到学校学习。”

“对于这个决定,我从没后悔过,可在内心未尝没有一丝遗憾,直到走上这个讲台,见到大家,我特别开心。”

“燕京大学,我终于来了!”

第300章 时光荏苒

时光荏苒, 杨瑾到了退休的年纪。

鲁盼儿在前一年就开始为退出集团管理做准备了。

梓恒、梓嫣都有各自的事业, 儿媳妇和女婿也无心接手, 于是她选择了职业经理人。

霓裳羽衣是鲁盼儿从一间小店建起来, 现在已经拥有两家设计院、几十家工厂、上百个销售网点儿的大型企业集团,管理上的变动颇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直到第二年春天,交接才真正完成。

从此,鲁盼儿只保留董事长的职位, 不再过问集团的具体事务。

蔡颖比鲁盼儿提前退休, 听了消息赶紧过来了, “我来约你们一起去澳大利亚旅游。”

同学中杨瑾年纪最小, 其余的人前几年陆陆续续退了下来,时常约在一起玩儿, 如今正要把他们拉起来。

又搬着手指头数,“赵新月、顾铁军、钱进、王晓霞都想去南半球看看呢, 我们一起出门, 多有意思呀。”

这些年杨瑾和鲁盼儿去了不少国家,但却没有去过澳大利亚, 闻言果然有些意动, 可还是回绝了,“我们准备先回老家住些时候,以后再有机会再与大家一起出游。”

“别人退休了都想出国玩, 你们俩儿却要回老家, 可见对那边的感情还真是深呢。”

鲁盼儿就笑, “我和你们不一样,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那里是我的家,自然是真心惦念的。

先前虽然时常回去,可每次都来去匆匆,这一回一定要多住些时候。”

杨瑾虽然不是东平安堡村的人,可他在红旗九队找到自己的爱人,找到了心灵的依托,早把那里当成了自己的故乡,也笑着说:

“我在那里生活了整整十年,也很眷恋那边的山山水水。”

蔡颖了然地点点头,却道:

“其实我也挺想念红旗九队,以后有机会带着老刘回去看看。”

杨瑾和鲁盼儿都有些吃惊,昔日的红旗九队,现在的平安堡村有着他们许多美好的回忆,可对蔡颖差不多是相反的,就是现在,吴强一家还在那边呢,没想到她居然会对那边流露出思念之意。

“现在我跟老刘日子过得挺舒心,也就把先前的事都放下了。

刚刚回想起在生产队劳动的时候,苦是苦了点儿,但也有许多有趣的经历。”

蔡颖一笑,她本就是温和大度的人,“更有九爷、小春婶儿,他们对我都特别好。”

“那你和老刘就跟我们一起回农村去吧。”

鲁盼儿逗笑,“我可是东平安堡村的村民,以主人的身份邀请你!”

丰收、丰美、梓恒、恒嫣,还有小豆儿长大读书,陆续转成了城市户口,唯有鲁盼儿依旧是东平安堡村的村民,有房子,有田地,还有分红。

“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蔡颖也笑,“当初周华卡着不让你在北京落户,不想现在农村户口反倒难得了,尤其是东平安堡村这样富裕的农村,就是想进也进不去。”

“确实是因祸得福,”鲁盼儿并不在意每年几万元的分红,但能在农村保留一处房子,一块地,对于她的意义并不同寻常,“周华总算也做了一件好事儿。”

上一篇:打脸狂医 下一篇: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