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386)

毛线厂比编织厂大了几倍,生产线也多,转了一圈已经过了中午。

孙厂长就张罗,“我们去平安大酒店吃饭吧。”

平安大酒店是这一带最好饭店了,而且谁都知道平安大酒店的女老板是董事长的同学兼好朋友,董事长每次回来都要过去。

“下午我还有事儿,今天就算了。”

鲁盼儿笑着说:

“去食堂吃吧。”

董事长去食堂,也是在考察工作,孙厂长又赶紧介绍,“我们食堂弄得不错,自助餐,每天早上有粥、馒头、包子、小菜、豆浆;中午晚上都有四五样主食,四五个炒菜,四五个拌菜,两三样炖菜,员工反应都挺好。”

食堂也是新建的,一长溜餐台上摆着米饭、馒头、包子、几大盆炒菜、几大盆的炖菜……

鲁盼儿拿着不锈钢托盘,盛了大米饭和两样菜,又打了一碗蛋花汤,一抬头发现头戴白帽,身穿白衣,正在一旁添菜的服务员竟是吴红。

吴红早看到鲁盼儿了,她正送新新菜上来,想躲又没法躲,此时脸憋得通红,赶紧低头示意,“董事长好!”

看来毛线厂确实为襄平县增加了不少工作岗位,才一会儿的工夫,自己竟已经遇到两个过去认识的人了。

鲁盼儿客气地点点头,“你也挺好的吧?”

吴红大约是紧张了,把鲁盼儿这句普通的寒暄当成问话,赶紧回答:

“前几年不怎么好,农村没分到地,县城里没工作,万红宇又与我时常打架。

后来我们离婚了,我就到毛线厂找到这份工作,工资还行,吃饭住宿又不要钱,也算不错了。”

突然她又想起来,“前些时候我爸他们带着大壮去北京,我可没去,还劝他们来着。

他们就是不知足,有了房子,又有了好工作,还闹什么?

现在还不是鸡飞蛋打!”

去北京找蔡颖闹事的人中确实没有吴红,吴家一直重男轻女,当初对吴红好,也是因为她嫁了县长的儿子。

自从万家不行了,想来吴家对女儿也不会太关心。

方才听吴红的意思,她住在毛线厂的宿舍,并没有与娘家人住一起。

可那些也与自己无关呀,鲁盼儿依旧觉得无话可说,便道:

“那就好好工作吧。”

“是啊,我反正没有孩子没有家,只要有机会就加班,毛线厂加班费挺高的,攒起来买个房子……”

吴红说着说着发现许多员工都用羡慕的目光看着自己,能跟董事长聊天,真是很荣耀的事呀!

她不再尴尬,反而发兴奋起来,“你还不知道吧?

万红英说什么也不肯在毛线厂上班,提前办了病退在家,什么也不干。

明明她儿子上学,正是花钱的时候呢。”

“噢,”鲁盼儿差不多忘记万红英了,更不关心她如何,见吴红意犹未尽,找了个借口,“你忙吧,这么多人都等着打饭呢。”

坐在方形的塑料桌前,孙厂长就笑着问:

“过去的同乡?”

董事长正是襄平县人,大家也都知道。

“原来一个村的。”

“我来襄平县之后,听了董事长许多传说呢。”

孙厂长是外地人,应聘到毛线工作,很佩服这个有着许多传奇故事的女老板。

“传说的东西,不可全信呀。”

鲁盼儿一笑。

“但也不可不信。”

孙厂长果真信了几分的。

鲁盼儿无可奈何,低头专心吃饭。

下午回了东平安堡村,鲁盼儿到食品厂转转,给成容打个电话让她安心在台湾过年,给小春婶儿、陈婶儿家送了年礼,又到省城给舅舅拜个早年,这才坐火车回了家。

自己的家里,鲁盼儿觉得最舒服,穿了身棉布家居服,随手翻着家里新收到的杂志材料,与杨瑾说这两天的经历,“算起来丰美是师兄的学生,把师兄‘为政以德’的道理领会得十分透彻,我不必担心她了。”

听说丰美升任襄平县县长,妻子便急忙从公司赶去了,杨瑾一笑,“你是关心则乱,丰美是什么样的人,我们还不清楚?

就是跃进和丰收,我也都放心。”

“其实我是顺便去的,主要还是看看几个工厂,”鲁盼儿顾左右而言他,“我还看了舅舅的养貂厂呢,从国外引进的品种,皮毛特别光滑油亮……

原本貂皮大衣的利润就高,现在他们家自己养自己做自己卖,真是赚钱赚到手软!”

“对了,还有一件可笑的事呢。

万红英见毛线厂被我买下了,竟然不肯来上班,提前病退在家,她的气性还真不小,不过与我又有什么关系?

她只是跟她自己过不去罢了……”

“咦,这件定窑莲花瓷碗跟小郭的那个真像……

要是买来一对儿摆着挺不错的。”

一样的古董单品凑成对儿很少见,更别提传世量极低的定窑瓷器了。

杨瑾便好奇地看过来,“是像,”图片特别清晰,每个部位都有放大图,“我怎么觉得与小郭的就是一个呢。”

“不可能,这是苏黎世佳得士拍卖会的宣传手册,介绍的东西都在国外。”

而小郭的那只定窑瓷碗是国家限定出国的文物。

第290章 万善之源

杨瑾将拍卖手册拿过来细看, 最后肯定地说:

“这件就是郭叔的那个瓷碗!”

“你看这张瓷碗底部的图, 圈足上釉层有些不均, 这是定窑瓷真品的特点, 由当时的工艺条件形成的,这件圈足突起变厚的釉层正在一朵莲花瓣对应处, 我亲手摸过几次,印象特别深。”

古董不是现代工厂批量生产的器物,相似到这种程度,只能说明是一件东西。

鲁盼儿便问:

“那怎么办呢?”

“我去找小郭。”

“这时候潘家园已经歇业了, 你去哪里找他?”

小郭很少回襄平, 在北京的新家不知位于何处, 果然无处去找, 因为许久不联系, 电话号码也没有。

但出了这么大的事, 杨瑾也不能置之不理, 想了想,“我给郭叔打个电话。”

“小心点儿, 别让老爷子察觉了。”

郭叔身体一直不好,又把古董看成命根子似的, 怎么也不能让他知道。

“我知道了。”

杨瑾拨通了电话,“是嫂子?

你们都好吧?

什么……

郭叔住院了?”

“小郭?

我正是要找他, 怎么?

被抓了——倒卖文物……”

放了电话, “小郭因为倒卖文物出事了, 郭叔听到消息当时就昏倒送进医院, 现在还没清醒过来。”

鲁盼儿叹了一声,竟不很吃惊,“早觉得他会闹出事儿来,果然不错——只是郭叔真是太可怜了。”

忽然又想到,“估计玉楠眼下也在监狱里呢。”

给玉竹打电话,她竟然毫不知情,“爷爷走的时候,他又因为房子跟我吵了一架,以后我们就再没见过面。

不过,他落了这么个下场,一点儿也不奇怪。”

上一篇:打脸狂医 下一篇: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