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358)

拍卖师的声音抑扬顿挫,引人入胜,“朝廷多次征招杨无咎做官,可他坚辞不就,一辈子生活在民间,不求闻达。

杨无咎虽然善画,却从不以作画求名逐利,他喜欢饮酒,很多画都是在醉后即兴挥毫泼墨所做。”

“据说杨无咎曾在临江的一家倡馆的墙壁上画了一幅折枝梅,吸引了不少往来的文人士大夫,倡馆生意兴隆。

后来,有人将这块画了折枝梅的屋壁窃走,倡馆顿时车马稀少,门庭冷落。”

鲁盼儿的目光落在台上,没想到马丽丽也来了,而且还与刘南同台。

虽然马丽丽在舞蹈方面的水平比刘南差多了,但是她长袖善舞,结交了许多朋友,又造出非常大的声势,经常在报纸电台露面,知名度几乎能与刘南分庭抗礼。

这大概就是皇甫请了她的原因吧。

估计刘南事先也不知道,否则一定会告诉自己的——正这时,台上的刘南向她眨了眨眼睛。

鲁盼儿挑眉一笑回应。

北京饭店大厅里的基调是朱红色的,而拍卖会又是金钱交锋之处,所以鲁盼儿为刘南设计礼服时,特别用了纯白的颜色,就是想将会场中的刘南突显出来,如今看来效果实在太好了。

雪白的纱裙如梦如幻,一朵白百合在她的发间绽放,不染凡尘的仙女捧着古画,果然是拍卖场中最亮丽最唯美的风景。

这件衣服完全达达了她们的期望。

但绝不仅仅如此。

刘南是在示意,她的礼服又将马丽丽的比了下去。

马丽丽的酒红色深V长礼服很有气势,原本并不逊色,但是这款礼服更适合欧美人,身材纤细的马丽丽穿着未免有些撑不起来,更不幸的是,红色礼服几乎融入背后巨大的朱红色挂毯,穿着礼服的人便很容易被忽视。

于是一同捧着画的两个人,便被分出了主角和配角,公主与侍女。

马丽丽努力地扬起嘴角笑着,但怎么也抹不去一脸的尴尬。

这又是一场完胜。

似乎哪里有点儿不对?

鲁盼儿重新将目光落在马丽丽身上,这件礼服有点儿眼熟。

不是霓裳羽衣出品,也不是巴黎服装节的展品……

对了,这是今年纽约时装周上某个品牌推出的新品。

一点儿也没有改动,直接搬了上来。

再回想起来,陆老板女儿婚宴上马丽丽那件礼服似乎也来自纽约时装周。

而陈媛恰好在美国生活了许久,难道这就是她学习的经历?

“想什么呢?”

杨瑾轻轻地推她。

“一点儿小事。”

鲁盼儿凝神一看,“原来墨梅已经拍出去了呀,五十六万,李老板真是一掷千金呢。”

拍卖会上只强调杨无咎的墨梅,但其实他是一位诗书画全才,这幅是他早期的作品,艺术上还不太成熟,杨家传下的那幅墨梅图有花有诗有题跋,是杨无咎晚年的传世之作,价值要比这幅高多了,所以杨瑾才一点儿也没动心。

“下面就是碑帖了。”

比起墨梅图,碑帖出价并不踊跃,这种东西不比古画有很强的装饰性,唯有相关的专业人士才会喜欢,因此只有两三波加价,就冷了下来。

杨瑾便举起牌子又加了五千元,拍卖师报了新价,“二十二万五千元!”

热情地鼓动大家,“这可是唐代孤本!

还有加价的吗?

还有加价的吗?”

碑帖不同于书画,一般人看不懂,也不感兴趣,况且这个价位也不低了,无论拍卖师怎么鼓动,也没有人再加了,“二十二万五千元!

二十二万五千元!

一次,两次,三——”就在落槌前,门口传来有些熟悉的声音,“再加一万!”

鲁盼儿转过头,原来是宁林!

他一向不认可文物的价值,今天怎么能来参加拍卖会,而且还出手了呢?

这件拍品每次最低加价五千,可他直接加了一万。

“二十三万五千元!

二十三万五千元!”

拍卖师越加兴奋,声音提高了两度,“还有加价的吗?”

杨瑾向鲁盼儿笑了笑,又举起牌子,“二十四万。”

“再加两万,二十六万!”

几乎同时,宁林又报了价,然后才在一旁坐下。

拍卖场里响起一片私语,大家都被大幅的加价吸引了。

“唐代碑帖,目前没有发现相同的帖子,可以算得上孤本,拥有非常高的价值……”

拍卖师借着这一波议论又一次介绍拍品,“二十六万元,还有再加价的吗?”

感觉宁林是针对自己家,再想起因为他才引发的丽莎抄袭一事,鲁盼儿低声对杨瑾说,“我们再加。”

花钱又算什么呢,想买的东西就要买到手。

“不值得的,很多据说是孤本的碑帖后来都发现了相同的拓本,这一件也难说,”杨瑾一笑,拿着牌子的手没有动,“何况,我们不跟他斗气。”

随着拍卖师的槌响,碑帖被宁林拍到了。

“世上好东西太多了,谁也不能全都拥有,”杨瑾拍拍妻子,“再者,他收了这碑帖,没事儿看看也挺好的。”

宁林人一向偏激,更不是喜欢文物的人,鲁盼儿不知他为什么来拍卖会,但可以肯定他若得了碑帖,连打开看一眼都不大可能。

转头看着杨瑾温润的眉眼,平和的神情,越发觉得自己蛮有眼光,嫁人就应该嫁这样的,稳重冷静,能好好过日子。

大约因为冷门的碑帖拍出了高价,拍卖会的气氛继续高昂,接下来的拍品竟没有流拍的,特别是一件乾隆年间的瓷器,经历了几十次加价,竟拍出了底价的五倍,被李老板以九十万收了去。

最后一件拍品展示出来了——清宫百宝匣,底价八万,每次加价最低两千。

鲁盼儿拿过杨瑾手上的牌子,第一个举了起来,“八万二千元。”

“你拍这个做什么?”

杨瑾奇怪地问。

所谓清宫的百宝匣,是清代内物府打造的,一尺多高的黄杨木匣,打开机括,里面有六层,每层二十小格,里面放许多着精致的小物件,比如火柴盒大小的手抄四书、银质牙签、文玩核桃、小金锞子等等。

虽然好看,但严格来说够不上文物,只能算是一件艺术品,鲁盼儿便笑,“拍着玩呗,或者等梓嫣大了,把里面的东西拿出去,装上首饰给她当嫁妆。”

还不待她说完,那边宁林已经出价了,“九万元。”

杨瑾按着牌子,“别理他,你要想要百宝匣,我给你买个紫檀的,比这个还大,里面的格子更多,装的小玩意也多。”

“不嘛。”

鲁盼儿抽出牌子,“匣子我可以不要,但是总要让他吃点亏。”

百宝匣瞧着就好玩儿,又是清宫里出来的,看中的人还真不少,这一会儿报价已经到了十万二千元,鲁盼儿便笑眯眯地道:

“十二万。”

“十四万。”

上一篇:打脸狂医 下一篇: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