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281)

每个月二十几元的补助——根本配不上鲁盼儿。

宁林满怀信心,鲁盼儿一定会被自己争取过来的,眼下被邀请了,真是再好不过的机会,自己会让鲁姐亲眼看到他们之间的差距,于是立即点头,“好,我早想去鲁姐家看看呢。”

但是,几乎宁林心里又升起了一种说不出的胆怯。

他不知道自己怕的是什么,不是杨瑾,也不是堂姐,更不是父母长辈……

当初从苏州到北京做生意时,几乎没有一个人赞同自己,但是宁林还是坚持来了,而且做得非常成功,没几年江南丝绸就闯出了不小的名气。

大家都说自己有勇气,宁林也这样认为,只要下了决心,没有人能阻止自己。

可这一次他却胆怯了。

就在此时,宁林更深刻地认识到,这种胆怯一直就在,正是因为胆怯,他不敢在鲁盼儿面前说出自己的心声,也不敢告诉任何人。

因为,这是不对的。

不,自己并没有错!

鲁盼儿就应该是自己的!

杨瑾配不上他,而自己才真正与她是天生的一对。

是啊,自己和鲁盼儿在一起做生意,一定无往而不利。

这边鲁盼儿想了想,“周末生意忙,我们定在下周一晚上吧。”

宁林鼓足勇气,“好。”

又问:

“鲁姐是回磁器口吗?

我正好要去那边办点事儿,一起走吧。”

“噢,我另有点儿事,不去磁器口了。”

鲁盼儿摇摇头,宁林的生意都在秀水街,所谓到磁器口有事儿不过是借口,想开车送自己而已。

宁林有些失望,“鲁姐去哪呀?

看看我们顺不顺路。”

“是私事儿,你不方便跟过去的。”

其实鲁盼儿哪有什么私事儿,秀街的店开业时间短,她差不多每天过来看看,然后就要回磁器口。

别看宁林一时糊涂,生了不应该有的心,可是有一点他说得对,自己开店就是要好好做生意的。

生意做好了,挣了钱,买车不过是一件小事儿。

陈媛送老板出来,“鲁姐,听玉竹说你家的院子很大,也很漂亮……”

很好奇的样子。

鲁盼儿就顺口邀请,“陈媛,周一吃饭你也去吧,让新来的小娟看店。”

“太好了,我正想去老板家里看看呢,”陈媛抬起头笑了,“小娟自己看店没问题的。”

鲁盼儿点点头,回了磁器口,晚上关门前又邀了蔡颖。

不算孩子的话,只有杨瑾、自己和宁林、陈媛,似乎不大合适,加上蔡颖就更好了。

这两年蔡颖已经历练出来了,访谈举止都颇拿得出手,且她为人善良,性子又温和,正是很好的陪客。

周一的晚上,宁林如约来了。

过了中午他就出门了,先去友谊商店买了一大堆的东西:

外国的饼干、饮料、玩具,又到王府井的老铺黄金买了一个黄金生肖牌子,自己与鲁盼儿同岁,都是属鸡的,牌子上正是一只昂首挺胸的雄鸡。

金鸡牌子一百二十四克,一克黄金四十元钱,总价将近五千元。

哼,杨瑾十年不吃不喝还买不起。

找到了西山胡同,宁林停下车,胡同太窄,他提了东西向里走,就见两扇朱红色大木门,门上还挂着兽首铜环。

不是弄错了吧?

宁林后退两步,重新看向门牌,没错,正是西山胡同一号。

“宁老板,正是这里。”

蔡颖带着小豆儿过来了,正好遇见宁林。

宁林也认出蔡颖正是霓裳羽衣店的人,自己在磁器口见过,只没记住姓名,便含糊道:

“姐,你先请吧。”

蔡颖便推开门,“一起走吧。”

转过影壁,就见梓恒与梓嫣正在院子里玩儿,见了们他们便礼貌地站了起来,“蔡姨,叔叔好!”

又急忙招呼小豆儿,“小豆姐姐,快来看蝴蝶,菜地里飞来两只花蝴蝶!”

孩子们都是玩熟了的,小豆儿便跑了过去,“呀,这蝴蝶真好看!”

蔡颖便向宁林笑着说:

“小孩子在城里长大,见了蝴蝶稀奇得什么似的,过去我农村插队时,到处都是各种花纹的蝴蝶。”

宁林一笑,“我小时候城里也有不少蝴蝶,现在果然很少看见了”鲁盼儿正与杨瑾在厨房做菜,听了声音出来,“还真巧,你们竟碰到了。”

“就在门前遇到的。”

蔡颖笑着迎了过去,“还有什么活儿,我来做吧。”

“不用了,只差最后两个菜,一会儿就炒好。”

鲁盼儿笑着说:

“蔡姐帮我招呼宁老板吧,屋里桌上有刚泡好的茶。”

“好了。”

蔡颖笑着将宁林让到屋里,倒了一杯茶递过去,“宁老板是南方人,一定喜欢喝茶。”

宁林不嗜茶,可从小在江南长大,喝茶是习惯了的,随手端起茶杯,“咦,这茶是我们苏州的碧螺春吧?”

再看看白瓷杯里,茶汤碧绿,清香袭人,可不正是新下来的碧螺春?

蔡颖也不大懂,倒了一杯尝尝,“是挺好喝的,还带点甜味儿。”

然后她就想了起来,“杨瑾前几天做课题去的就是苏州,看来这茶一定是宁老板所说的碧螺春了。”

“碧螺春可是最好的茶呢,对吧,宁老板?”

陈媛虽然也是第一次来,可她认小豆儿、梓恒和梓嫣,在孩子们的指引下进了屋子,便接了话说。

是好茶,还是非常好的茶,不只贵,并不是有钱就能买得到的。

第217章 素炒青笋

宁林是苏州人, 知道上品的碧螺春有多难得, 未免有些不信。

他仔细看看茶汤, 品品茶,最后索性打开桌上的茶罐,见茶叶卷曲如螺, 银绿隐翠,确实没有错。

这么好的茶, 杨瑾竟然能随随便便地从苏州带回来?

可是其余的人都没有意识到。

陈媛接过蔡颖倒的茶一口喝了, 又倒了一杯, “还真解渴。”

蔡颖也笑着说:

“是解渴,喝了有一种口舌生津的感觉。”

陈媛又咕咚咚喝了一杯,转过头笑着问:

“宁老板, 刚刚我还去江南丝绸找你了呢。”

宁林莫名其妙地瞧着陈媛, “找我干什么?”

鲁姐一同邀请大家来作客的,陈媛以为宁老板会开车带自己同来,一直在霓裳羽衣等候, 可过了时间还没等到, 去江南丝绸一打听才知道宁老板早就走了,只好匆忙从秀水街赶来, 才出了一身汗,“当然是一起来吃饭呀!”

为什么要一起来?

宁林不觉得, 随口应付了一句, “噢——我有事儿。”

专心打量着屋子和里面的摆设。

杨家与自己想的很不同。

确切地说, 与中国绝大多数人家都不同。

满屋的家具、摆设都很陌生, 仿佛走入了古装电影。

蔡颖见他对屋子里的物件很感兴趣,便笑着向他介绍,“这房子原本是杨瑾的父母从清代贝勒后代手中买下来的,当时保留了许多旧物件,后来经历了几番磨难损失了不少,可也留下一些,再加上杨瑾的努力,现在大致恢复过去的陈设了。”

上一篇:打脸狂医 下一篇: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