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279)

笑着扑了过来。

原以为从秀水街回来会晚些, 鲁盼儿就请蔡颖帮忙接了女儿, 此时弯腰将女儿抱在怀里,“这是我女儿。

梓嫣,叫宁叔叔。”

小女孩长得雪团一般,眉目婉约,甜甜地叫人,“宁叔叔好。”

“你,你结婚了!”

宁林一脸震惊。

“对呀,”鲁盼儿也奇怪,“你不知道吗?

我爱人正你姐夫陈大为的同学。”

宁林可是宁雪雅的堂弟,而自己正因为杨瑾才认识他的。

堂姐结婚时,正是年前秀水街生意最好的时候,宁林不但没有参加婚礼,也没有去看堂姐和堂姐夫,就连礼金都是托人送过去的。

接下来的春节,宁林回了苏州,那时堂姐还在北京。

当他从苏州老家回北京时,堂姐则又回了苏州,他们正好错过了。

所以,宁林没有向堂姐打听鲁盼儿情况的机会。

不过,就是有,他也未必会问起,因为他从没想到鲁盼儿已经结婚了,还有了孩子。

她瞧着二十岁刚过的样子,风华正茂,打扮得又漂亮又时尚,怎么可能?

怎么可能呢!

“我,我还有点儿事。”

宁林胡乱找了个借口,匆匆转身走了。

原本说合作的,竟还没来得及谈,宁老板就走了。

鲁盼儿有些奇怪,但想到宁林的生意很大,恐怕他真有事要忙吧。

忽听小女儿在耳边笑着叫,“妈妈,我们回家吗?”

她便转头亲亲女儿,“妈妈就带梓嫣回家。”

几天没见宁林,合作的事自然也没了影。

不过鲁盼儿倒也不遗憾,不合作自己的生意也做得很不错,生意上的事儿倒不必勉强。

这一天,她才进磁器口的老店,就被王玉竹拉到了偏僻地方,神秘地说:

“鲁姐,你知道吗?

宁老板在悄悄打探你的消息。”

“什么?”

鲁盼儿不相信,大家都认识的,有什么直接问不就好了,怎么还会去打听别人,而且还是悄悄的,“你弄错了吧?”

“没有,绝对没有!”

玉竹举起手保证,“就是宁老板,他找了街上的刘大娘打听,刘大娘亲口告诉我的。”

刘大娘也是磁器口街道上做生意的,开了一家糕饼店,与霓裳羽衣只隔几个铺面——她认识自己,当然,与玉竹更熟,毕竟多年的街坊邻居了。

“也许刘大娘弄错了。”

“刘大娘说那个人个子不高,眉眼清秀,南方口音——不是宁老板又能是谁?”

而且玉竹又分析,“而且,除了宁老板,还有谁会打听你的消息呢?”

鲁盼儿就怔住了,对呀,自己就是个普通人,谁又会打听自己呢?

“他打听什么了?”

“他打听你多大年纪?

生日是哪天?

是不是结婚了?

是不是有孩子了?

还有你爱人是干什么的?

每个月挣多少工资?”

“刘大娘都告诉他了?”

“说了一些,”玉竹又解释,“刘大娘最初没在意,只当他是买糕点的,没事儿闲聊,后来才觉得不对了,便告诉了我,让我提醒你。”

玉竹又小心翼翼地加了一句,“宁老板好像挺喜欢你的?”

鲁盼儿自然觉出不对了,却不肯在玉竹面前承认,瞪了她一眼,“胡说什么!”

玉竹缩了缩脖子,却还说:

“你刚到磁器口开店的时候,刘大娘也以为你没结婚,还想给你介绍对象来着。”

“你自己正处对象,就以为别人都一样呢。”

鲁盼儿点点她的额头,“赶紧去干活儿去吧——对了,刚刚的事,不许对别人说。”

“我明白,我明白!”

玉竹说着走了。

鲁盼儿恨不得立即就去秀水街,找宁林当面对质。

可是,今天约了一位老顾客来做衣服,她一时不能走。

见到宁林已经是下午了。

鲁盼儿刚刚进了秀水街的店,与陈媛将带来的包袱打开,宁林就进来了,“鲁姐,又送衣服过来呀?”

看他的神色,再平常不过了,还客客气气地打招呼。

鲁盼儿很生气,可从早上到现在,她早冷静下来了,有些事儿嚷出来未必好,最起码要避开陈媛,便略一点头,“是的。”

“我来帮忙挂衣服吧。”

“不用了,哪有让客人干活的?”

鲁盼儿神情淡淡的,接过陈媛递来的毛衣摆在店里。

“我可不是客人。”

“不是客人是什么?”

鲁盼儿反问,顺手将几件丝绸衬衫放在最显眼的地方。

宁林觉得不对,想反驳却也不容易,且他心里的想法还不好说出来,一时便被噎得无言以对,脸都憋得红了,只眼睁睁地看着鲁盼儿与陈媛将一包衣服布置妥当了。

就在这时,赵老板走了进来,“你家的衬衫还真好看呢!”

宁林可算有了开口的机会,“这可是丝绸做的。”

霓裳羽衣做出晓庆衫卖得不错,赵老板也跟风做了一批,不过,他是用棉布和的确良做的,效果嘛,比起丝绸的差远了,卖的也差远了。

宁林提起衣架,“看,这丝绸衬衫光亮润泽,挂在这里就像一泓清水一般,特别吸引顾客。”

前几天鲁盼儿用“一泓清水”形容自家的丝绸,宁林听了觉得实在太贴切了!

表面看丝绸与水完全不同,但其实,柔软的丝绸与水波果然非常相似,潋滟动人。

宁林第一面见到鲁盼儿就如戏剧里的惊艳,随后的交往更是一步步被她吸引,即使知道鲁盼儿已经结婚有孩子了,他在短暂地清醒后还是重新沉迷进去。

鲁盼儿说的话,做的事,在他的眼里无一不是最好的。

他重复着她的话,得意洋洋地把丝绸衬衫展示给赵老板。

凑巧,路过的一个外国人被这件衬衫吸引住了,停下问价,宁林不等鲁盼儿和陈媛答话便抢先答了,他对鲁盼儿上心,自然十分关注霓裳羽衣,连衣服的价格也全记下了,且这些日子他跟着鲁盼儿学习,英语水平又提高了不少。

招呼了顾客,他才将衣服递给陈媛,毕竟是霓裳羽衣的服装,钱还是要陈媛去收的。

赵老板瞧着丝绸衬衫才一挂上便卖出了一件,心里又急又躁,他不是不知道丝绸做出的衬衫更好看,更容易卖,可是又顾虑丝绸太贵了,买绸就要一大笔钱,卖不出去会损失太多。

于是他才选了棉布和的确良。

结果,这一错,可就是大错特错了。

赵老板便拉着宁林到一旁小声问:

“你家的丝绸,给她是什么价?”

又向鲁盼儿努了努嘴。

“都是一样的,零买十元一米,成卷的话五十米四百七十五元。”

宁林才不会承认,他卖鲁盼儿每米九元,不论她买多少。

赵老板不信,宁林一定给鲁老板最低价了。

两边的人他都认识,瞧着平时冷冷清清的宁老板有事儿没事儿地往霓裳羽衣跑,早猜出些什么,却没有提醒宁林鲁老板早结婚了,此时便笑推了推宁林,“宁老板,真人面前不说假话,都是朋友,总要是一视同仁呀。”

上一篇:打脸狂医 下一篇: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