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256)

鲁盼儿十分满意,“明天我再替你选一件浅黄长袖的,过些天穿正好。”

许琴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也很满意,“我把钱给你。”

“欠了你一百五十元钱七八年都不声不响的,现在还跟我算钱?”

鲁盼儿笑了,“我现在开服装店呢,衣服概不收钱!”

“怎么又提录音机?”

许琴嗔道:

“明明赵校长答应保密了的……”

“韩冬过来了,你们赶紧一起出门吧。”

鲁盼儿说着把给孩子准备的水壶、毛巾、饼干都交给许琴,又嘱咐跃进,“出了故宫带大家去仿膳尝尝,那里按过去皇宫里菜谱做的菜呢。”

许琴笑了,“明明我是北京人,可你对北京比我都熟了呢。”

昨天刚走了一圈,当然熟了,鲁盼儿才不告诉大家,只说:

“你们都在读书,消息不够灵通。”

看着一队人走了,杨瑾就笑着问:

“我们俩儿今天在家里休息一天?”

清清静静的,只两个人在家的时候也许久没有过了,鲁盼儿想了想,“我们休息半天吧,下午我去店里。”

“好幸福呀!”

杨瑾满意地笑了,“吃过饭我送你过去,再去小郭那边看看有什么好东西。”

第199章 顺其自然

暑假最后的几天一转眼就过去了。

许琴搬到了医院开始实习;杨瑾和跃进开学;梓怔和梓嫣也重新回了幼儿园。

双胞胎正式成为大学生, 丰美的学校就在北京, 一切方便;丰收的学校却在南方, 路途远,要带的东西又多,家里便不放心。

杨瑾便与鲁盼儿商量, “我现在功课不重,最近又没有课题要做, 正好请几天假去送丰收。”

“我也正想着这事, 还是我去吧, 送了丰收,回来顺路再买两台编织机。”

离第一次买编织机还没到两个月,投的七千元钱还没有全部挣回来, 不过鲁盼儿还是想抢在秋天前买新机器了, “八月是北京最热的时候,我还挣两千多元钱。

如此算来,秋、冬两季毛衫需求量最大的时候, 生意一定会更好。”

“现在两台编织机已经很紧张了, 到了秋冬一定不够用。

等到本钱都挣回来了,便要错过了一年时间。”

“只是还要从家里再拿些钱。”

挣到的钱和家里的积蓄已经不够再买两台编织机了, 再动就是抄家返回的钱,先前夫妻俩商量留着修缮房子用的。

“既然做生意, 就不要怕投入。

修缮房子也不差几千元钱, 你既然要用就先拿着。”

家里的积蓄, 虽有自己挣的, 但更多的还是杨家的财产,若是没有他的支持,自己怎么也不可能走到现在。

不过,鲁盼儿既然提了出来,自然也是有把握的,“你放心吧,今年秋冬两季霓裳羽衣一定能挣到很多钱。”

妻子固然有信心,但杨瑾岂能感觉不到她心里其实还有一点不安?

便笑着鼓励,“你只管大胆地做,挣到钱自然是好,挣不到回家还有我养你。”

“那我可更有底气了!”

鲁盼儿开心地靠在他身上蹭了蹭,“我就知道你对我好。”

“我不对你好,还能对谁好呢?”

杨瑾揉揉她的头发。

“就是嘛,你只能对我一个人好!”

两人说着说着就笑闹起来。

编织机买了,鲁盼儿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霓裳羽衣店,她每天安排活计,既要织些现在正穿的半袖衫,又开始大量准备长袖薄衫,又备了些更厚的。

除了蝙蝠衫,她还准备了许多种好看的毛线服装,套头衫,开衫、围巾、手套、毛袜子……

产品种类一多,事情成倍增加,鲁盼儿不只要设计服装的样式,还要定下合理的价格,记帐越来越复杂,每天忙忙碌碌。

这天,她正在店里记帐,就听陈媛说:

“这辆吉普车在我们店门前停了半天了,又没见人下来买衣服,真是奇怪。”

蔡颖也说:

“我也发现了——但人家没有碍事,我们就不管。”

哪怕在北京,汽车也不多,吉普车就更少了。

鲁盼儿还没见磁器口街道上停过吉普车呢,放下笔抬头看去,正与汽车里一位军人的目光对上,原来那人刚好摇下车窗向店里看过来。

军人便走下车进了店里,“你是鲁盼儿吧?”

“我是。”

鲁盼儿迟疑了一下,“您是许琴的父亲?”

眼前的中年人个子不高,黑瘦精干,一双狭长的眼睛露着精光,方方的嘴巴,肩背挺拔,举手投足十分威严。

父女二人的相貌并不相似,甚至可以说没有多少共同点,但鲁盼儿下意识觉得他就是。

“不错,我可以跟你谈谈吗?”

许琴的父亲环视了一圈,不等鲁盼儿回答就又问:

“不如我们去车上谈?”

与其说是问,其实他已经决定了,转身向门外走去。

鲁盼儿没有动。

许琴的父亲官职应该很高,他早养成了一言九鼎、唯我独尊的性格。

可自己不是他手下的兵,不想被他指挥。

发现她没有跟出来,许琴的父亲重新回来,“怎么?

不愿意与我谈?”

“谈可以,不过我们去后院的仓库。”

店里并没有合适的地方,仓库虽然又小又暗,但胜在安静。

“好,就去仓库。”

许琴的爸爸再一次带头向后院走去,到了院子里却停住了,他并不知道仓库在哪里。

鲁盼儿走到了前面,打开厢房的门,“请进吧。”

厢房不大,旧木头架子上分门别类摆了许多毛线,又有一张旧桌子,两张旧椅子,上面还放着几个饭盒,大家的午饭就是在这里吃的。

“请坐。”

鲁盼儿将一张椅子挪了过去。

许琴的父亲便坐下了,从口袋里拿出一叠钱,“我想托你给小琴送过去,她还上学呢。”

“我估计她不会收,所以也不敢随便接。”

不过,鲁盼儿又说:

“军校是有津贴的,您不必担心她生活费不够。”

“我从来没亏待过她,每个月的生活费都不少。”

“我相信。”

鲁盼儿淡淡地说。

生活费多,就足够了吗?

这么多年了,把女儿拒之门外,她替许琴不平。

“是的,我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许琴的父亲叹了一声气,垂下眼睛,搬走的肩膀和后背都垮了下去,“许琴的母亲去世后我再婚了,又一直瞒着她。

但,这孩子也是太犟了。”

“她的外祖父、外祖母、舅舅、小姨都不反对,也与我们保持着亲戚关系。”

“你是她最好的朋友,帮我劝劝她,现在她连小姨的电话也不接了。”

“她继母也是很委屈的,这么多年了,只要小琴回北京,她就要带着两个孩子躲起来。

我母亲过世,她都没能去参加葬礼。

所以,这一次小琴突然回家,两人还发生了冲突。”

上一篇:打脸狂医 下一篇: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