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25)

杨瑾就随手打开,“原来我的书到了。”

鲁盼儿早知道杨老师不瞒着自己,也伸过头去看,就见最上面的书封面印了一个白底的青花瓷瓶,十分好看,旁边还有一行单词,就指着说:“这是英语吧?我们也学了呢。”

杨老师见鲁盼儿认出了英语,就很吃惊,“你们不是学俄语吗?”

“我们一班和二班学英语,三班到六班学俄语,”鲁盼儿笑着说:“我听说过去在中学学俄语的同学都分到了三班至六班,学英语和没学过外语的学生分到一班和二班。”

“原来襄平县里初中就有学英语的了?”

“其实襄平县只有一中的几个班学英语,”鲁盼儿是班长,时常出入老师的办公室,了解的情况也比较多,“听说英语老师特别紧缺。”

杨瑾点了点头,“学英语挺好的。”

其实鲁盼儿并不懂得学英语好还是学俄语好,可是她知道,“学英语好难啊!”

“从头学一门外语当然不容易了,”杨老师就叮嘱她,“外语很有用,你一定要好好学。”

“我当然会好好学的,而且还要比学过的同学学得还好!”鲁盼儿早下了决心,许琴瞧不起自己的一个原因不就是自己中学没学过外语吗?那么自己外语成绩一定要比她还高。她就得意地把自己学英语的窍门告诉了杨老师,“现在大家都用我的办法,也都觉得挺好用的……”

“这可不行!”杨老师严肃起来,“你的这个办法短期看起来挺实用的,但其实时间越久弊病也就越多,将来很难学会真正的英语。”

鲁盼儿就有些慒了,“那怎么办呢?”

杨瑾觉得自己有些太急了,便笑了笑缓和了语气,“你别着急,英语就是一门语言,与我们平时用的汉语一样,你能学会汉语,当然也能学会英语。”

“不过,你想想你平时怎么用汉语的?每说到一个字词都要想想它怎么念?是什么意思吗?”

鲁盼儿就摇了摇头,“当然不是,想说什么就随口说出来了。”

“对,你想想九队有一些不识字的老人,他们是不是说话也很流畅?”

鲁盼儿又点了点头,“嗯。”

“所以,要想真正学会外语,不是只记住单词就可以了,而是要用外语的思维思考——也就是你说哪个单词时,不要先把它翻译成汉语,而是要直接去理解它的意思,明白吗?”

“明白是明白,”鲁盼儿想了想,“但是我做不到啊。”

“那要多听多读才行,”杨老师就说:“你读一遍课文我听听。”

鲁盼儿就拿出英语书,将最新学的一课读了。

“这样的发音是不行的,”杨瑾听了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你们上英语课时老师会放录音吗?”

“会放,每次放的时候我就赶紧把发音记下来。”鲁盼儿指着单词下面的标注。

“‘hello’不能读成‘哈罗’你跟我读——‘hello’、‘thank you’……”

杨老师读外语非常好听,与录音机里一样,鲁盼儿跟着读了几遍才慢慢找到感觉,“杨老师,我有点儿明白了,英语的语音语调和汉语是不一样的。”

“对,外国人说话有自己的方式,你要真正把自己放在外语的语境中。”杨老师看看天色,就说:“这样吧,你先回家吃饭,饭后把跃进、建国几个上高中的同学都找来,我带你们读一读英语课文。”

鲁盼儿才意识已经不早了,她一直很喜欢在杨老师这里说话,竟把时间都忘记了,“杨老师,我一会儿就回来。”

三步两步回了家,饭菜早摆在桌上了,妈妈看到她就说:“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家里就等你吃饭——正要让丰收去喊你呢。”

鲁盼儿就说:“本来是替丽雯姐给杨老师送东西,顺便说了一会儿话——然后杨老师发现我们英语读得不对……”急忙放下书包洗了手吃饭,“一会儿还要到学校请杨老师带着我们读课文呢。”

“现在正在秋收,杨老师劳动一整天,已经很累了,”爸爸喝了一口酒,“课文你们自己读一读就行,别再麻烦杨老师。”

鲁盼儿这时才想起来,“襄平高中没有农忙假,我也就忘记九队的小学已经停课参加秋收了。”又解释说:“不是我们自己不好好读,而是英语发音不对——幸亏遇到杨老师,否则我还以为自己很聪明呢。”

跃进见开了饭,就把焖肉的汤倒进大米饭中拌了拌,风卷残云般地吃了下去,又含糊地说:“要是襄平高中也放农忙假就好了,我可以天天回家吃饭了。”

王巧针心疼儿子,赶紧接过碗又给他盛了一碗大米饭,“多吃点儿,课文不念就念吧,杨老师累,孩子们也辛苦。”又夹了一块肉放在大女儿的碗里。

鲁盼儿就有点后悔,“我刚刚没想到,只是已经与杨老师说好了。”

“过去读一遍就回来吧。”

“也只好这样了。”鲁盼儿答应着,又问丰收和丰美,“在陈婶儿家住得好吗?”

双胞胎就说:“挺好的,只要我们跟建设、建设打架,陈婶儿就打他们。”

王巧针就笑了,“那是人家客气,你们可别蹬鼻子上脸,欺负建设和建立。”

双胞胎也正忙着吃肉,“我们才不能。”

王巧针就又告诉盼儿,“各队都准备秋收,会战暂时停了,我回来把丰收和丰美接回来,你爸说你们也要回来,特别买了肉……”

说起来一家人分成三处,差不多一个月才重新回到家里,都有无数的话要说,吃饭的时间要比平时长得多。鲁盼儿放下碗时就有些着急,“跃进,我们赶紧去吧。”

跃进早躺在炕上,已经合上眼睛蒙眬欲睡,“姐,我太累了,又吃得太撑,不去学英语了。”

鲁盼儿就生气了,“英语本来就难学,我们又弄错了,还不赶紧跟杨老师改回来!”

可是鲁跃进自有理由,“姐,你学会了教我不就行了。”

妈妈心疼儿子,“盼儿,要不你就自己去吧,回来再教跃进。”

爸爸也说:“英语有什么用?我们这里又没有外国人。你去跟杨老师学一会儿就回来吧,别耽误杨老师睡觉——明天开始要收水稻,地里的活儿一点儿也不能耽误。”又对两个孩子

说:“高中虽然不放农忙假,但你们休息的这三天也要下田。”

鲁盼儿和鲁跃进从小学起每年春秋放农忙假时都会下田,现在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应该的,且他们虽然一直在上学,却都知道收水稻是村最里重要的事,水稻收成好,九队的工分就高,水稻收成不好,工分就低,工会的高低,正是决定下一年家里的日子,齐声答应了。

至于去读课文,鲁盼儿只能一个人出了门,先到奶家,再到陈队长家,结果大龙、二龙和陈建国都不肯去,去了学校,见了杨老师有些不好意思,“我不应该要读课文的,大家都太累了。”

上一篇:打脸狂医 下一篇: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