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237)

说着又拿出了特别在友谊商店买的进口食品,“请大家尝尝。”

赵校长重新笑了,“有一件事儿,我想应该告诉你了。

当年那台录音机其实彻底摔坏了,根本修不好,是许琴同学把自己的录音机赔给了学校,又请老师们帮忙瞒着鲁跃进。”

鲁盼儿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

想再说些什么,竟一时说不出话来。

对于现在的自己,一台录音机算不了什么,可是当初,她和跃进忐忑了许久。

赵校长看了出来,笑着摆了摆手,“许琴现在也哪里工作?”

“她大学毕业后又考上研究生,现在还在读书呢。”

“当初我就看出她是个有出息的孩子。”

赵校长与昔日的学生又聊了些往事,关心地问:

“你是为鲁丰收和鲁丰美报志愿来的吧?”

鲁盼儿点头,“对。”

“你真是个负责任的好姐姐。”

身为校长,他不可能记得住所有的学生,但是鲁家姐弟们却是例外,“你的弟弟妹妹成绩都特别出色,分别是这一届文理科的第一名,学校希望他们能用优异的成绩为母校争光,也特别重视他们的高考志愿。”

赵校长说着便将两个学生和他们的班主任都找来了,大家一起坐下研究。

鲁丰美决定报考燕京大学中文系,大家都赞成,又帮她选了几个学校和专业防备考试失误。

丰收的志愿就复杂一些,鲁盼儿希望他第一志愿报考同在北京的清华大学,这样一家人就都在北京了,可是他却想选南方的中国科技大学,“我想去那里学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是什么?”

鲁盼儿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

“计算机是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机器,能进行数值计算,也能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特别擅长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

丰收抬起手划了一个大圆圈,“计算机将会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谁也想不到的影响。”

“你怎么知道的?”

赵校长笑着说:

“前段时间,襄平高中的一个搞计算机研究的老校友回校开了一个讲座,鲁丰收听了之后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夏老师告诉我们,计算机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将会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我想去学习它。”

“科技大学很早就设置了计算机专业,还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台通用计算机,就安装在学校,几年前还研制成功小型机……”

鲁盼儿看着弟弟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你想好了?”

“想好了。”

“姐支持你。”

丰收和丰美就在赵校长办公室填写了报考志愿专用的牛皮纸袋,志愿写在纸袋封皮上,里面装着档案,封好后交给学校。

鲁盼儿感谢校长和老师们,又给双胞胎请假,“我想带弟弟妹妹出去吃点饭,晚自习的时候再把他们送回来。”

丰收丰美对视了一眼,异口同声,“姐,我们不出去吃饭了,要抓紧时间学习,争取考上第一志愿。”

“那好吧,等高考结束后我们再庆祝。”

离开学校,鲁盼儿回到小郭家,吃了午饭便笑着说:

“既然时间还来得及,我就回红旗九队了。”

小郭媳妇十分挽留,“早说好了在家里住一天的,怎么突然又要走了?

我们还想着晚上孩子们放学了,大家一起去国营饭店吃饭呢。”

“原本我也以为要在襄平住上一两天的,没想到志愿报得很顺利,正好能赶上今天回红旗公社的长途汽车,心里就急了起来,真是归心似箭,恨不得立即就回到红旗九队。”

鲁盼儿笑着,“虽然说是为了报志愿回来的,但其实我心里更盼着的是回老家。”

小郭和嫂子见她说得恳切,便都笑了,“既然这样,我们也不勉强了。”

送娘仨儿去了长途汽车站。

第186章 特别爱听

长途汽车依旧停在红旗公社大院里, 鲁盼儿带着两个孩子下了车, 先不急着回家, 却去办公室看望罗书记,然后去见郑峰。

都是熟人,许久不见, 自然想念。

聊了一会儿,鲁盼儿便告辞了, “路不近呢, 我先走了。”

郑峰笑着拦住, “老班长,等一会我们一起回去吧。”

田翠翠和郑峰结婚后虽然在公社分了房子安了家,但其实她并没有离开红旗八队, 继续在娘家开商店做生意, 郑峰大半时间也随着她住在八队。

鲁盼儿便猜到了,“翠翠会开拖拉机过来接你?”

“也不只接我,还有在公社上学的侄子和侄女儿, 又有从襄平送来的货物。”

“不管翠翠来接谁, 反正我跟着借光了。”

果然,没一会儿田翠翠开着拖拉机来了, 见了鲁盼儿吃了一惊,抱在一起笑了半晌, 又生气地问:

“怎么不写信过来, 我到襄平县接你们?”

“原以为还要晚几天回来, 不想却提前了, ”鲁盼儿反问:

“不管什么时候,不是一样坐上了你家的拖拉机?”

田翠翠便又笑了起来,“也是巧,我今天正好过来取货呢。”

少年的好朋友情分最深,田翠翠一心与鲁盼儿说话,便让郑峰开拖拉机,她们俩儿带着孩子坐在车斗里,“我们家是万元户了!

过年的时候,襄平县里开会表彰,我还做为农民代表讲话了呢。”

“翠翠,你真厉害!”

“也不算什么了,整个县里有十几个万元户呢!”

“现在国家鼓励我们先富起来,我还要把家里的生意再扩大。”

田翠翠一股脑地把自己的打算告诉鲁盼儿,“除了出租拖拉机耕田、开商店,今年冬天我还要开个粉条厂,我们红旗七队种土豆的不少,特别便宜,一分钱二斤,六七斤土豆就能出一斤粉条。

做好了粉条,用拖拉机送到襄平县城卖,一角钱一斤,比商店里卖得便宜点儿,也能有一倍多的利呢。”

郑峰在开着拖拉机插话,“你尽说自家的事了,小心老班长听烦了。”

“我爱听,”鲁盼儿看着周围一带农舍,欣欣向荣的庄稼由衷地笑了,“翠翠,你接着讲呀,我特别爱听。”

“我就知道你一定爱听。”

田翠翠笑了,“你们生产队吴九爷家粮食种得多,日子也过得不错;还有宋大夫,开了个小诊所,生意挺好的;陈建国更有本事,农闲时带着一伙人去北京干活儿,听说每个月都给家里邮不少钱……”

“建国?

他去北京怎么没找我呢?”

“可能不好意思吧,”田翠翠就说:

“你现在户口虽然还在农村,可看起来就是城里人了,穿得又干净又好看,我们还是土里土气的,干活的时候一身灰一身汗。”

“翠翠!”

鲁盼儿生气了。

“我知道你不嫌弃我,”田翠翠又笑了起来,“等我有空儿去北京找你!”

上一篇:打脸狂医 下一篇: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