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175)

民办教师没有产假,上课就继续当老师,不上课就回生产队劳动,郑校长这是照顾自己呢。

但是鲁盼儿不愿意被照顾,几门辅课和校务工作量并不大,每位老师分管一样很轻松的,事实上农村的小学里从来没有专门的音乐、体育等辅课的老师,“谢谢郑校长。不过,我可不能不干活儿白领工资。”

杨瑾也笑着说:“我们多领一份工资,就要从社员们身上多扣一份钱,还是不必了。还有,鲁老师现在的情况上课太辛苦,我也希望她能借此机会在家多休息一段时间,这学期就不上课了吧。”

都是一个公社的,郑校长了解杨瑾和鲁盼儿的情况,也知道他们夫妻人品好,不想占几个月工资的便宜,就笑着答应,“那鲁老师就先停一学期的课,下学期再回学校。”

民办教师队伍并不是很稳定,经常会有人转行干别的,再有就是女老师怀孕生孩子也要休息。鲁盼儿爽快地答应了,“以后学校缺老师的话,我当然再回去。”

“就这么说定了!”郑校长很满意。

鲁盼儿和杨瑾也高兴。

八月中,鲁盼儿如愿生下了一个粉嘟嘟的女儿。

毕竟是第二胎,要比生梓恒时顺利得多。

“真是妈妈的乖宝宝!”鲁盼儿生了孩子精神还好,看着包在襁褓间的女儿拉住杨瑾,“有了她,什么都是值得的。”

为了小女儿,鲁盼儿牺牲了上大学的机会。杨瑾在得知实情后,也曾反复思考,如果是自己会怎么选择?过去他一直没有想通,现在抱着小女儿,感慨不已,“母爱太伟大了!”

“自己的孩子,比什么都重要。”鲁盼儿轻轻抚过女儿的嫩滑的小脸。

“呀,她对我们笑了!”杨瑾惊喜地叫了起来,“眉目婉约,巧笑嫣然,实在太美了!她一定知道我们都爱她,不如就叫她梓嫣吧。”

“很好听的名字。”鲁盼儿笑了,“把她放在我身边,你也休息一会儿吧。”

“以后我们可是儿女双全了。”杨瑾兴奋得睡不着,躺在鲁盼儿身边,“我们要好好培养两个孩子,让他们比我们还要幸福……”说着突然发现妻子睡着了,哑然一笑,在她的额上轻吻,“我爱你!永远永远。”

丰收和丰美经历了梓恒出生,有了见识,不再说好笑的话了。倒是梓恒一觉睡醒后看着家里多了一个小妹妹,又是好奇又是喜欢,围着小妹妹打着转儿,半晌又问妈妈,“小妹妹怎么一直睡觉不理我?”

“梓嫣还小呢,”鲁盼儿看儿子又看看女儿,知足地笑了,招手将儿子抱在怀里,指着女儿说:“等她长大了,你就可以带着她玩。”

“小妹妹,你一定要快些长大呀!”梓恒就叮嘱睡着的梓嫣。

“让妈妈多休息,”杨瑾笑着将儿子抱了过去,“来,爸爸教你认字。”杨家的孩子都是从小认字,如今梓恒稍大些,他便做了些卡片,写了些常见的汉字给儿子看,不知不觉的,小梓恒就认识了几百字。只是他现在太小,手还没有长成,不能学写字。

“我天天休息,哪里能累呢。”鲁盼儿说着,歪着头看杨瑾教儿子,生产队里男人很少有管孩子的,他却不一样,只要在家,总会分出许多时间给孩子,用心培养。想来,公公婆婆就是这样教杨瑾的,才将他培养成如此优秀的人。

如今梓恒虽然小,可很显然已经比同龄的孩子要聪明懂事了,将来也会像他的父亲一样出色。

而梓嫣,有这样的父亲,也一定会幸福。

第142章 万事不顺

有了一儿一女, 杨瑾真是无比地快乐,无比地满足, 忙碌了几天,正准备给跃进写信报喜,却先收到了跃进的信——探亲假结束后他已经回部队,如今已经到了军校开始学习,同时他又给家里邮了二十二元钱,进入军校就是军官了,津贴比过去高了,跃进依旧只留下一元钱买日用品, 其余都邮回家中。

“跃进从小就犟,怎么说也不听!”鲁盼儿埋怨。

自家五口人, 倒有四个上学的,在外人看来日子很难, 但其实杨瑾有积蓄有奖学金,还有额外的收入;跃进在军校不花钱还可以领津贴;丰收丰美有一份抚恤金,生产队还会给一部分免费口粮;自己工资之外又做衣服挣钱,家里非但不艰难, 日子过得还不错。

但是跃进就是认准了要为家里尽一份力, 发了津贴就邮回来。也亏得空军供给标准高, 家里倒不担心他吃不好。

九月初, 送丰收丰美上高中后, 鲁盼儿就说杨瑾,“你也该回学校了, 耽误太多的功课并不好。我这边有蔡颖帮忙,并没有什么事的。”

“不行,”家里只剩下坐月子中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杨瑾怎么能放心,“等你出了月子我再返校,暑假前我已经向学校请了假。”

“蔡颖、陈婶儿和小春婶儿都能来照顾我,你难道不相信她们?”

“我相信她们,可是我一定要亲手照顾你和女儿。”杨瑾温柔地笑着,“功课可以再补,可疏忽了你和孩子,就再不能弥补了。”比起妻子的牺牲,自己耽误些功课又算什么。

鲁盼儿知道他一向把把家人看得特别重,只得等出了月子再催,“你今天便走吧,耽误了半个多月的课,回学校还不知怎么起早熬夜地学呢!家里的事你又有什么不放心的?眼下正是农闲,我也不上工,只带着两个孩子,还不是整日歇着。”

“答应我,缝纫活儿不要接太多。”

“知道了,一般的活儿我都推到别人家。”

“还有,农忙的时候不要逞强。”

“这个你更不担心了,”鲁盼儿就笑,“小春婶儿身为女人,自己要强,却特别知道女人的不容易,特别体恤,就是我想逞强,她也不能让的。”

“吃用上不要亏待自己和孩子。”

“等寒假你回家,一定会发现我们三个又白又胖。”

杨瑾其实还不放心,自己和跃进走了,丰收丰美在高中,平时家里只有鲁盼儿带着一双小儿女,但到了这个时候,也只得再三拜托了小春婶儿和蔡颖后回了学校。

鲁盼儿说得容易,但其实一个人带两个孩子很辛苦的,可她一向最能干,且又会带孩子,非但不必大家照顾她,还参加了农忙,随后又开始收活儿做衣服。

不过,她还是庆幸这学期自己没有排课,上课时间是固定的,不比家务、做衣服,时间灵活得多。

转眼间到了年底,突然间知青返城的消息传来了。

九队里的知青一个个走了,唯有蔡颖的申请没有批准。

原来,按政策只有还保持知青身份的人才能返城,已经在当地落户安家,或者调到城镇参加工作的知青都不再算是知青,也就不能返城了。蔡颖正是因为结婚并在九队落户,才被回绝了。

“我早知道的,不论什么事,到我这里都不顺。”蔡颖垂头丧气地说。

上一篇:打脸狂医 下一篇: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