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155)

陈大为、赵新月几个是有些毛糙,不过,“我也赞同他们离婚。”

“上一次吴强动手,我是劝合不劝分,现在我也不反对他们离婚了。”小春婶儿摇摇头说:“只是日子还是得过,蔡颖带着小豆以后难着呢。”

“我也是女人,从来都与男人一样挣工分,可是在农村家里没个男人,女人担起一个家,再带着孩子,的确不容易。”

“眼下只说住处,蔡颖娘家远在北京,想回也回不了;如今知青点儿住了许多人,她和小豆也住不进;公社干部倒是判她可以继续住在吴家,可她也不能住,万一再有一个孩子,还得复婚。”

鲁盼儿点点头,“队里不能给她划一处宅基地吗?”当初杨瑾和自己结婚,吴队长虽然处处为难,可还是同意划出了一片宅基地,蔡颖离婚后也算是自立门户,完全可以自己盖房住。

“农村宅基地是按男方划的,杨老师落户在我们红旗九队、吴强分家出去单过才能划新宅基地,蔡颖就不能划。”

先前鲁盼儿并没有想过,现在一思量,队里果然一直如此,严格来说自家的宅基地也是划给杨谨的,“早就讲男女平等,可生产队里还是这样不公平!”

“各生产队都这样,就比如我自己娘家,三个女儿都没有宅基地,倒是我哥哥和弟弟结婚分家就划了宅基地。”小春婶儿当了队长,对这些事都认真琢磨了,“蔡颖除非再嫁人,否则还是分不到宅基地。”

“既然是不对的,就应该改过来。”鲁盼儿说。

“别看我是生产队长,可这些规矩却不是我一个人能改的,这里面又牵连许多事儿,生产队是集体经济,要大多数人都同意才能改规矩呢……”小春婶儿摇了摇头,“陈知青提议蔡颖把户口迁到七队,既能远离吴强,还可以住进知青点儿,与他们在一起还能有个照应,还说自从水渠挖成了,七队改了几十亩水田,工分也比过去高了。”

“七队就是改了水田也比不了九队,毕竟九队人口少,当初又是将荒地改的水田,而七队就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了。”鲁盼儿的同学中便有七队的,对情况自然了解。

“正是这样,我也拦着蔡颖。”小春婶儿就说:“所以才要找你商量。你娘家的旧房子能不能先借蔡颖住些时候?”

鲁盼儿早就邀蔡颖到自家住,不过,不管是九爷家还是自家,蔡颖都不可能一直住着,借住到自家的老房子里还真是眼下最好的办法。老房子空着,借给蔡颖自然可以,但是方才说了半日宅基地的话,鲁盼儿突然意识到自家的老房子要算跃进和丰收的,便点头道:“我给跃进写一封信,想来他不会反对的。”

“一定要鲁跃进同意才行。”小春婶儿就说:“我这样想的,丰收还小,又跟着你们住;跃进正在部队,这两年不能回来,兄弟俩儿一时都用不上老房子,就借蔡颖先住着,我再想办法帮她批宅基地,她正好攒些钱好盖房。”

“小春婶儿,你可真是个好队长,为队员们想得这么细致。”鲁盼儿笑着说:“我回家就给跃进写信。”

“我就知道你们家的人心肠都好,一定会答应。”小春婶儿也很高兴,“你给跃进写信时也要说清楚,生产队出面帮着蔡颖借房子,是要写字据的,将来跃进回家,随时可以收回去。”

自己都没有想这么多,鲁盼儿不禁刮目相看,“小春婶儿,你可真有水平!”

“我是想帮蔡颖,可也不想你们家吃亏,所以开口前想了许久呢。”

“你可真是把心思都用在生产队里了。”

“那是当然,你们选我当队长,我怎么也不能让大家白白信任我呀!”小春婶儿笑着又嘱咐道:“这些事儿我们先不要告诉蔡颖,等跃进的信回来了,事情都商量妥当,我们再一起对她说。”

“好,就这样。”鲁盼儿当晚就写了信,第二天一早交给小春婶儿,邮递员会将红旗九队的信件送到队部,小春婶儿替大家收了再交给队员们,邮信自然也是一样。

跃进的信回得很快,他自然同意,甚至还有些“埋怨”姐姐,这样的事姐姐直接作主就行了,根本不必特别写信问他。除了借房之外,他还在信里写了一段,用最坚决的语气宣布,不管生产队怎么分,队员们怎么以为,鲁家的老房子不只是他和丰收的,而是姐弟四人的,永远是四个人的家。

鲁盼儿成了家,盖了新房子,自然不会去分老房子,可是跃进的话却让她从心底里温暖,自己的弟弟,就是这样正直善良,又充满侠义心肠的好小伙子。

第127章 熬不下去

蔡颖带着小豆儿搬进了鲁家的老房子。

说是老房子, 但其实翻盖成砖房还不到十年,一向保养得也精心, 里面还留着许多家常用品,日常生活倒还便捷。

春队长又为蔡颖和小豆儿调换了自留地,娘俩儿便与吴家完全分开了。

吴家自是不甘心,吴强也闹了几次,只是上有公社判离婚的文书,中间有队长弹压着,下有整个生产队社员的支持,吴家还真翻不出什么浪花——不比上次, 队里劝和的多,这一次差不多所有的人都骂吴家公婆黑心, 吴强不是人,觉得蔡颖就应该离婚。

正是农闲, 小春婶儿又安排队里的妇女到鲁家的老房子陪陪蔡颖,大家也都情愿去——蔡颖毛活儿织得好,大家跟着她一起织毛衣毛裤,有不会的地方正可以请教。

织毛衣还是鲁盼儿从上海带回来的风尚, 只是毛线不便宜, 先前喜欢的人虽然多, 可到底还是织的不多, 最近却又不一样, 差不多家家都买了毛线,女人们都在织。今年收成好, 各家都有些余钱是自然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二龙帮着队员们从化工厂弄来了一些便宜的处理品毛线。

商店、供销社卖的毛线都是一根长线卷得整整齐齐,处理品却是乱糟糟的一大团,需要慢慢理出来,虽然要多费些工夫,不过理出的线其实是一样的,最重要的是处理毛线要便宜一半儿!

只要能省钱,毛线乱些又算什么呢?冬天里女人们凑在一起一边理毛线,一边说话儿,这点儿活儿还不是很快做好了?

理好的毛线织成毛衣,与买来的好线并没有什么不一样的,所以社员们对这些处理毛线趋之若鹜,连带着对万彩凤也热情起来。

二龙在化工厂上班,把处理毛线带回红旗九队的自然是他的奶奶了。

说起来万彩凤已经很少在红旗九队住了,据说二龙把几个工人挤了出去,独占了化工厂的一间宿舍,于是奶奶和孙子俩儿过上了好日子。二龙每月有工资,万彩凤有抚恤金,再加上生产队的一部分口粮,自留地的一些土产品,生活很是宽裕。

自己过得好了,难得万彩凤又发了善心,特别将化工厂的处理毛线带回红旗九队卖给社员们。

得了这么大的好处,社员们果真感谢她,先前满芬一直在化工厂,却从没有帮大家买过处理毛线。这样一比,大家也就忘记了万彩凤和二龙先前的不好,再听说满芬容不下娘和侄子住在家里,反而觉得是满芬的错了。

上一篇:打脸狂医 下一篇: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