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15)

万老太太心里不甘,就说:“我看你买了不少棉花,一定用不了吧。”转身去拿棉花,带回去一包也是很不错的——可刚刚就在炕上放着的大包棉花,才这一会儿工夫就都没了。

也不只棉花,还有先前妈和自己裁下来的边角料,鲁盼儿早一点声儿也没有地收进了一旁的箱子里,顺手又将箱子锁上了。奶奶每次到自己家都会想方设法拿点儿东西,她当然也会防着了。

万老太太就嘀咕了一句,“你们这是防贼呢!”

第12章 圆形补丁

万老太太自认是贼,鲁家没人反驳。

反正她每次来了都要占了便宜的,与贼没什么两样。

万彩凤倒没有羞耻之心,心里算计着虽然没能白得一件衣服,但毕竟还是占了便宜的,做衣服裤子要用的衬里、线都省了,而且还省了工——她又知道现在的鲁满堂和王巧针越来越难对付,便抱怨一声,“毕竟不是亲生的,我怎么对你们好也换不来真心!”站起了身。

这样不讲理的话鲁家人也听得惯了,更懒得反驳,只当没听到,笑着送了老太太出门,王巧针到了门口又大声说:“衣服做好了,我立即就送回去。”这不只是给后婆婆听的,也是给生产队里人听的。

看着婆婆和两个侄子走远了,鲁满堂就奇怪地问:“先前我听说队里只有盼儿跃进和陈建国上高中,怎么大龙二龙也都去了呢?”这话是绝不能当着后娘的面问的,万老太太一定会生气地高声骂人。

鲁盼儿猜道:“一定是他们听杨老师说上高中的好处,才改了主意。”

“杨老师的道理并不会瞒着他们,可是我觉得婆婆突然要送孩子上高中还是为了跟我们比——盼儿和跃进都上高中了,他们也要上。”王巧针就说:“这几年,那边最愿意跟我们比,其实大龙和二龙都不喜欢读书,上高中才是白浪费钱!”

王巧针是要强的人,就是再不喜欢后婆婆,面子上却半点不错,行事任谁也挑不出一点毛病。

后婆婆既然拿了面料来做衣服,她立即放下别的活计,带着先盼儿又裁又剪,娘俩儿忙了大半天,到了傍晚才把两条裤子一件上衣做好了。

给那边送衣服的时候王巧针也带着长女去的,学做衣服不能只僵硬地按传下来的方法计算尺寸,要把衣服做得合体,还要多看究竟做好的衣服穿在身上效果怎么样的,慢慢就真正通了。

衣服做得很不错,万老太太没挑出什么毛病,就不客气地说:“你有这门手艺,家里又买了缝纫机,以后家里再有什么衣服就都帮着做了吧。”

王巧针从来不怕干活儿,笑着点了点头,“既然大龙和二龙穿着还行,我也就放心了,以后再做衣服只管拿来。”说着连坐也不坐,就带着盼儿走了。

回来路上正遇到了陈队长媳妇,向她们一笑说:“巧针,你可真好心,才买了缝纫机,家里两个孩子要上高中,自己的活计都忙不过来,却还先给他们做!”嘴向鲁家老屋那边一努,显然很瞧不起的样子。

村里就是这样,谁家的事都瞒不过全村人,王巧针无奈地一笑,“可不是,盼儿的衣服我还没动呢。”

陈队长媳妇理解地点了点头,“你们也是没办法,可世上这样的人还真少见,多疼亲生的也是应该的,可是鲁家老屋可是有副书记一份的,她竟硬把你们赶出去了。就这一项,你们就占着理呢!”

“算了,先前的事都过去了,以后只要不吃大亏,我也都随她。”王巧针就说:“我带盼儿先回去了,晚饭还没吃呢。”

“啧啧,鲁老太太连饭都不留,”陈队长媳妇儿轻视地向鲁家老屋那边一笑,就说:“那你们娘俩儿赶紧走吧,明天还要起早去工地呢。”

第二天爸爸妈妈又去了工地,鲁盼儿在家里做饭、看书之余又多了一桩事儿,那就是做缝纫活儿。

缝纫机是非常神奇有趣的东西,她拿碎布拼坐褥,补衣服,扎鞋垫,村里人见了都觉得不错,便把一些小零活托给她做。当然大家都不会像万老太太那样一心占便宜,虽然乡里乡亲的不必给钱,但留下些布头,或者送几样吃食小东西才是正常的礼尚往来。

几天后王巧针回家,一进生产队就见所有孩子裤子膝盖处都有一圈圈缝纫机扎出来的痕迹,觉得十分好笑。小孩子最费的就是裤子,裤子上最费的就是膝盖那处,就是九队日子过得算是不错的,也不能总给孩子们买新的,是以多半孩子穿的裤子膝盖都是补过的。又有过日子精细的人家,新裤子还没穿就先补上两块大补丁,补丁磨破了正好露出里面的布料。

只是原来用手针缝的时候,大家都裁了长方形的一块,用细密的针角沿着周围缝上,如今盼儿却给大家都补了圆形的,又扎出一圈圈的花纹,便觉得风格大变,很不大习惯。

因此进了家门王巧针就先问:“你怎么裁了圆形的补丁?”

正是晚饭时分,盼儿不想妈妈突然回来了,知道做的饭不够,赶紧拿出几个鸡蛋,舀了一瓢玉米面,再少添些白面,切了一把葱花,撒点盐摊鸡蛋饼,一面做着一面说:“我在公社大院看过有人打圆补丁,正好跃进和丰收的裤子都破了,就按那样式给他们补了,没想到大家都说又结

实又好看,纷纷把破裤子送来让我帮忙,后来就是没坏的裤子也都扎上了。”

“你倒是成了队里的小裁缝!”

“还真做了不少东西,”鲁盼儿就说:“什么枕套、坐褥就不必说了,还给几个小孩子做了罩衣、裤子和围嘴儿——也有人让我帮着做大人的衣服,我没敢答应。”

跃进带着丰收和丰美正在园子里浇水,听到声音也跑了回来,都奇怪地问:“妈怎么回来了?”

其实八队里九队没有多远,鲁家又有自行车,来回用的时间并不太多,可是修水渠的大会战要求大家吃住都在工地,王巧针是妇女队长,还要起带头作用,因此就不好回家。

只是虽然知道盼儿懂事能干,可毕竟第一次把四个孩子单独放在家里,当娘的总是不放心,因此在晚饭休息时请了假回家看看。如今见几个孩子个个活蹦乱跳的,家里也处处妥当,也就放了心,“我就是看看你们。”说着把几块鸡蛋饼分给几个孩子,“你们吃吧,工地的伙食好,菜里总有肉呢。”

鲁盼儿就又把鸡蛋饼夹给妈,“王大娘给我两个大鹅蛋,今天早上炒了吃,就觉得吃蛋吃腻了。”说着只吃玉米饭和青菜。

丰美大口大口地吃着鸡蛋饼说:“炒鹅蛋好吃,鸡蛋饼也好吃——我怎么吃鸡蛋也吃不腻。”

丰收也吃得香,又告诉妈妈,“这几天姐帮着大家做缝纫活儿,就总有人给我们送好吃的,除了鹅蛋、鸡蛋,还有花生、瓜子、沙果。”

桌上还放着一碗煮山杏呢,王巧针尝了一颗,酸里带着甜,放了不少白糖呢。

上一篇:打脸狂医 下一篇: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