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戏凰(232)+番外

只要不失去王妃,胶东王愿意做任何事!

现在装做重新变傻了非但不难,而且还会享受到王妃无比的关爱,自己真是幸福!

当然了,自己才不会像留福所说的那样要好几年才“变聪明”呢,只要王妃不疑心了,自己就变回去。

“受伤”的胶东王除了什么都不记得了,但别的完全没有受影响,他跟着王妃一起吃了那只神虾,吃得还很多——王妃暗地里说其实那不过是锦绣龙虾,并不神奇,只是少见罢了,又悄悄将龙虾肉做成几样难得的佳肴,当然龙虾壳还完整地保留着,并做成了一只好看的“标本”放在王府大堂特别为它打造的檀木架子上,做为“祥瑞”示人。

留福也吃到了神虾,知道此事的还有阿仁,其实素波原本还想叫上薛清,可是她一直忙啊忙地时常不回来,也就算了。毕竟参与了吃龙虾肉就要跟着保密,不管在哪个时代,大多的事还是要随着世情风俗,既然大家都当锦绣龙虾是神虾,那便是神虾吧,把神虾吃掉了总不能说出去的呀。

反正,在享受了神虾的美味后,他们还得了神虾更多的好处。

大家都说因为胶东王和王妃在胶东的善行良政感动了上天,才降下了如此的祥瑞。就连胶东王在胶东王府前从马上掉下来,也都与祥瑞有关,因为胶东王是被神仙招去说话了,否则那些大夫怎么看不出王爷有什么病?然后又立即好了呢?然后又有诸如什么胶东王得到神仙传授仙书的传言。

素波听了传言不觉好笑,但是她现在毕竟已经是成熟的政治家了,不会当着大家的面反对的,而是默默地认可,毕竟传言对胶东王有利啊!

至于现在真正的胶东王什么都不记得了,胶东完全要由自己负担起来,这种事情成熟的政治家也不会流露出去,为此素波还很认真地警告了留福,她一直觉得留福不够成熟。

至于引起这起事件的许衍,根本没有出现在传说里,因为他只是个渔夫,虽然送了祥瑞,但其实祥瑞与他根本无关的。

而素波也将他彻底忘记了,毕竟出了这样大的事,她的心思全在胶东王好不好?

第169章 孝思皇后

胶东的政务原本就不是很费心, 特别是到了秋季, 收粮、收菜、打渔样样井井有条,接下的冬天又一向是事务最少的, 素波索性一股脑儿布置给她的小内阁后便整日带着胶东王做好吃的, 吃好吃的,再到处玩儿, 希望他能早日恢复。

秋天的海滨不只有最好吃的东西,也有最好玩儿的事情,素波竟然教会了胶东王游泳!别看他现在什么都不记得,但学游泳还是很快的,然后他们就时常在傍晚时分在近海游泳,专门隔出的海滨只有他们俩人, 还真是畅快!

当然他们也去夜钓了,与其说是钓鱼,其实不如说是享受浪漫, 星空、大海、波涛, 轻晃的小船,简直没有更好!唯一的遗憾是素波钓着钓着睡着了,其实也算不上遗憾,因为当初他们就说好了,什么时候困了就睡嘛。而且能弥补素波遗憾的是胶东王钓到了好几条大鱼, 果真都是大鱼,没有一条小鱼的!

眼看着胶东王就好多了,他这一次发病本就没有先前在陆相府里那般重, 他认得自己和留福,从不会无理取闹,也不会随便抢吃的摔东西,讲道理更是会听,教东西学得也快。

还有那件难以启齿的事,胶东王竟然也没有忘记!每到那时候就会撒泼的滚,无所不用其极。

素波不得不感慨,食色,性也,真是一点也不错的圣贤之言。

胶东王心里盘算着,过了冬天自己也就慢慢好转了,明春时就向王妃提前求婚。自己过去错过,现在还在骗着王妃,他既享受着,也越发担忧。杀了许衍?杀许衍并不难,胶东王如今也有足够的实力,可他不会去做,那样与邓家先前的行事又有何异?

再者杀了许衍也未必有用,不只他一个,邓家的人早就知道了,恐怕陆相、张宗等人也都有心里有数。

胶东王左思右想,只有早些成亲,才能让他心里安定。

但正如王妃做事从来都一帆风顺,胶东王谋算的事情都会遇到很多变数,命运对他就是如此,现在依旧不例外。

许衍回京不过半个月,京城里就又派了使臣到了胶东,他们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胶东这边一点消息都没有得到。

静妃被封为孝思皇后。

皇上急招胶东王回京。

素波陪着胶东王接了圣旨,然后将使臣安顿在驿站里,回到府中便问留福,“怎么办?”

留福不知道,过去在宫里在陆府他还会认真思考朝局,帮着王爷在艰难的处境中寻找活路,但自从到了胶东,他比王妃想的事还少,至少王妃还会时不时地去议事堂,他根本就在厨房里打转了。但是他并不着急,还有王爷呢,让王爷做决定好了。

说起来,王爷好转得太慢了,现在自己很累的!上了年纪,这些事太劳心劳力,他已经不适合了!

如果胶东王听到了留福的心声,一定会说他不是上了年纪,而是上了体重的。可现在现在胶东王没空儿理留福,就是还在宫里,这样重大的事也只能自己做决定。

若说因为父皇真正得知母妃被皇后毒死,根本就讲不通。难道没有□□案发,父皇就没有想到母妃的死与皇后的迫害有关吗?

不,父皇绝对能猜到!

但是当时父皇除了把自己送出皇宫却没有别的表示,也没有追封母妃为皇后。

一个封号,看似简单,但却代表了太多。自己的外祖陆相从此就成了真正的外戚,而自己也成了嫡皇子,这是很不一样的,父皇当然是顾虑这些。

可是眼下,父皇再不担心会引起储位的风波吗?要知道他在确立太子之后就没有再生过犹豫之心,他是那样刚硬的人,为了国本永固宁可委屈祖父祖母和母妃,就是出了牛通反叛那样的大事也还坚持太子的权威。

而且,从治国的方略上看,东宫之位即定,的确也轻易不适合再动。

还是在两年前,胶东王离京时,他的判断是长沙王和赵无敌就是再嚣张,最终也挑战不了太子的权威,而他早已经不再对京城有一点的眷恋,包括曾心心念念的那个至高无上的位子,他统统放下了,因此将京城里差不多所有的手下都带了出来,专心治理胶东。以胶东王对父皇的理解,他对自己是内疚的,也是真心疼爱的,更是情愿自己在胶东过上轻松富贵的日子,而自己也想好了,以父皇春秋正盛,胶东之地至少应该几十年内安然无虞。

当然,薛太傅没有跟着自己来胶东,尽管自己表明了甘心就藩,他亦坚定地以研习五经,教导学子为名留在太学。胶东王当然明白他并没有真正放下把自己推向皇位的打算——做为当世名儒,薛太傅希望自己夺嫡,这种坚持与其归于他支持自己不如理解为他更抱定他的信念不放。

上一篇:戏中意 下一篇:打脸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