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万里随波行(96)+番外

“那好!我给你个机会,攻城时让邓将军负责一面城墙,看你父子能不能第一个破城?!”燕王扶起邓锋,拍着他的肩膀答应了。

邓锋激动不已,马上说:“王爷就看我们父子的吧!”

燕王庄重地鼓励他说:“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邓偏将勉之!我巡营路过,听有人高歌《无衣》,歌声慷慨,故而过来,邓偏将好气魄!不愧为燕地的好男儿。”

于是添酒回灯,重开宴席,燕王滴酒不沾,滕琰来了后就没见他喝过酒,郑军师同滕琰差不多,只是拿着酒杯偶尔喝上一口,邓锋也不敢再豪饮,气氛就不如刚才热闹,滕琰见要冷场,就请邓锋再舞一次剑。

刚刚燕王说他们巡营中听到邓锋的高歌,才循声而来,估计是没看到舞剑,至少是没看全。滕琰虽然不太懂,但也明白邓锋的剑术不错,也算是给他个表现机会。

出乎意料的是,燕王也练过武功,而且不是花架子,他也下场同邓锋一同对舞,从邓锋的神情就能看出来。滕琰在昌平时就知道邓将军一身功夫了得,三五个彪型大汉根本不在话下,也听说过邓锋早得真传,功夫不错,而且正当血气方刚之年,真动起手来,邓将军也未必是自己儿子的对手。

真正的好功夫都是练出来的,不下苦功根本就不用想,没想到高高在上的燕王居然喜欢练武。

同邓锋舞了会儿剑后,燕王兴起,嫌帐篷内施展不开,非拉着邓锋、滕琰和郑军师一起去校场骑马演练骑射,滕琰做为观众,跟着大大开了一回眼界。

天色已黑,校场挑起了一圈的灯笼,闻迅而来的将士挤满了校场周围,但又鸦雀无声。邓将军挤到滕琰身旁,小声问了句,“锋儿不会惹祸吧?”

滕琰笑着看了过去,慈父的心肠都是一样的,邓锋不止武艺出众,人也精明,现在与燕王搭上话了,很快就会有出头之日,邓将军也不是没有识人之明,只是关系到自己的儿子,一时看不清。别的也不好多说,滕琰只小声说了一句:“燕王已经答应攻城时让你父子负责一面城墙。”

邓将军脸上的笑意遮掩不住,静下心来关心滕琰几句,他是最知道滕琰的底细的,又嘱咐她,要有什么不方便的事就找他,还特别加了句:“锋儿是个实心的,你有事也可以叫他做。”

滕琰明白他话里的意思,这是想让自己成为他的儿媳的心还没灭呢。可是她已经有了陆伯甫,要不邓锋真是个不错的人选。

一旁的郑军师见邓将军与滕琰小声说话,也对邓锋和滕琰的关系非常关心,细问了一回,知道他们今天才见的面之后才罢了。

突然鼓声大作,燕王和邓锋都换了铠甲,骑着战马,从校场的两头进来,燕王还是一身红,手拿长戟,邓锋是一身白,手拿长刀,两人打马相向,马越跑越快,当的一声,戟刀相交,身体具是一晃,两马错身而过,一个回合。拨转马头,马如疾风,又是一个回合,转眼间,十几个回合过去了。

这是古代战争中将对将的打法,滕琰也曾在昌平见过,这次离得近,看得更清楚。这种交锋,比的就是力量,力气小的,武器一下子都能震飞了,当然还有其它因素,比如马就很重要,越是高头大马越好,据高临下,人借马势。另外就是看技巧了,动作一闪而过,小动作不好分辩,她的水平不够,眼力不行,只能看看热闹。

又过了会,燕王就停下马,笑着说:“邓偏将勇猛,承让。”这是说邓锋胜了。

虽说战场上不可能是靠一个人的功夫好就能取得胜利,有多少名将还是文人呢。但有个好身手在军中确实是很有威信的,这一下邓锋就出了名。旁边观战的将领们哪能只看不动手,好几个人就到燕王前面要求与邓锋比一场,。接下来的几场就是真刀真枪地打了,邓锋一连胜了几个将军,最后与燕王卫队的一个叫宋十二的,打成了平手。后来其他将领间又比了几场,校场的灯一直亮到三更天,不用说,滕琰半道就悄悄回了自己的帐篷,再好的戏看几场也就够了,她明天还得早起,要做事情多着呢。

不过这件事带来的后续影响就是邓锋和滕琰交情越来越好,三天两头就来她这儿一趟,用邓锋自己的话说,要是没有这个世弟,他还在运粮草呢。对于这话,滕琰明着没反驳,心里并不同意。邓将军和邓锋对于燕王手下的将领不熟,并不了解真实的情况。

邓将军也好,邓锋也好,都是亲身将过兵打过仗的。尤其是邓将军,能带领昌平人在那样困难的情况下守城一年余,确实是真有本事的。

滕琰看来,邓氏父子总体的军事水平要高于燕王手下的将军,燕王的八个将军是在练兵时从校尉和下面的军官中提拨的,虽然经历的昌平、平阳两郡的战斗,但做战经验并不多,以燕王和郑军师的识人之明,求贤若渴,连滕琰这样的人都能用,邓家父子早晚会得到重用。

在滕琰这里的偶遇就是提前了这个过程,滕琰甚至怀疑这个偶遇是否真的是偶遇,世上哪有这么巧的事,郑军师的心机可是深不可测的,做为他的学生,燕王也是个有心计的主。要不是这样,燕王也不能在半年时间就拿下了两个郡,而且京城也既将在握了。比武那天,郑军师还仔细问了滕琰和邓锋相识的过程了,他可不是喜欢无事闲聊的人。还有一点证明就是,滕琰事后询问邓锋知道的,燕王的武艺也相当不错,虽说不一定打得过邓锋,但也差不了多少,那天他们都没尽全力,也许燕王就是想通过校场比武给邓锋创造一个时机?

邓锋没等开始攻城就参加了扫平京城周围县城的军事行动,不过,很快他就无事可做了,到了深秋,京城已经成了一座孤城,几万犬戎人被彻底与他们的老家分隔开了。在几次出城袭营遭到挫败后,犬戎人彻底龟缩在京城内,摆出了严防死守的架式。

现在只有攻城一件事了,其实,准备工作已经开始进行了一段时间,燕王和郑军师并没有急于动手,他们要把准备工作做得万事俱全。

不得不说,燕王和郑军师战术水平超高,他们指挥军士搭土台,制云梯,安装投石机,准备战车,各式各样的攻城用具,让滕琰大开眼界。

现在滕琰终于明白昌平城当初能够保住是多么的幸运。犬戎人不擅长攻城她是知道的,但没想到差距这样大。只说攻城的器械,拿攻城用的车来说,就有好几种:临车,车上建了十余丈高的塔,兵士站在上面投石、射箭;冲车,很多人推着撞城门;棚车,车上用生牛皮蒙盖木棚,以避矢石,人藏在棚下,挖城墙脚;钩车,车上有大铁钩,逼近城墙后,钩住城楼城墙,系上长缆,用牛拉,促进楼倒墙塌;登城车,高车上有跳板,搭墙形成悬楼云梯,直接可以登城;抛石车,能把大石投入到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