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万里随波行(291)+番外

巳时过了,燕王才回府,看着连官服都没来得及换下就匆匆进了屋子的燕王,滕琰没有追问他昨晚怎么没回来,只是张罗着让他换了衣服,赶紧准备出门陪客。酒宴午时就要开始了,应该有客人到了,主人怎么也得出面。

燕王一面换着衣服,一面对滕琰歉疚地说:“这些日子事太多,昨晚都没回来,你别生气。”

滕琰点点头。

“虽然是咱们第一个孩子,但毕竟是个女孩,我想满月宴就不要办得太热闹了,今天请的客人也不多。”

“这样也好,免得府里忙乱。”滕琰笑着应了。

客人果然不多,女客这边只有二十几个人,邓钰、安静公主、宋十二的夫人、钱大人夫人和大儿媳,还有几个滕琰早就熟悉的人以外,只有京郊大营里几位军官的夫人。

皇上与郭贵妃并没有赐下礼品来,各府的亲王、郡王和公主、郡主们也都没有到,有的派人送了礼来,还有的,连礼也没送到。

例外的有两个人,一个是云嫔,她刚刚生了一个皇子,自然来不了,而是派了她贴身的大宫女高调地送了几样礼品,这是来自宫中唯一一份礼品。

另外一个就是昭阳公主,她亲自来吃酒宴。成了酒宴上身份最高的客人。滕琰客气地给她敬了酒,装作没有看出她眼里的幸灾乐祸。

“燕王长女长得真漂亮!”昭阳公主的语气中带着决不是赞美。

滕琰笑着说:“谢谢公主了。虽然是自己的女儿,可是我也认为,我的女儿长得是很漂亮。”

邓钰哈地一声笑了,“琰姐姐,你这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是啊,自己卖的瓜都要夸,何况是自己生的孩子了!”滕琰笑语晏晏地说。引得了屋子里的人一阵的笑声。

钱夫人一贯地温文尔雅,她微笑着过来看着孩子说:“养得真好,就是王妃,也休养得很好。你可有什么密决,教教我们家的媳妇。”

说着指了指陪她一起来的大儿媳说:“老大媳妇生了两个了,老二媳妇比王妃早生了几个月,我看着她们都不如王妃会养。赶紧向王妃讨教讨教,不只你们也学着些,以后,还有小三儿媳妇呢。”

林琼琼与钱家三子的婚期就订在六月,两家就要成了姻亲了,滕琰向善意的钱夫人笑了笑说:“哪有什么密决,只不过我这个人一向是能吃能睡的,自然养得就好了。”

几位军官夫人也上来凑趣,“王妃巾帼英雄,定是精通武艺,身子自然好。”

“听说皇上在燕地时就为还在腹中的燕王长女赐了宝剑,将来这孩子一定与王妃一样,能上马带兵!”

“皇上赐的那是天子剑,可不是普通的宝剑!”

“那是皇上在潜邸时就用的一把宝剑,皇上正是带着那把宝剑一路平乱,登上龙椅的。”

皇上赐剑时,是在燕地,这些随同皇上出行的京郊大营的军官们知道的倒比京城里的人清楚,不过,他们并不知道皇上一心以为滕琰会生下男孩,才赐下宝剑,就是知道现在也没有提。

滕琰就殷勤地让大家喝酒,用菜。

一声通传,燕王进来了。他身着大红金线绣蟒纹箭袖袍,头带玉冠,微笑着摆手让大家免礼。

滕琰看着他走到自己面前,将孩子接过去抱在怀里,笑着说:“我把她抱到前面给大家看看,一会儿就着人送回来。”

留下一屋子目瞪口呆的人。

就是滕琰也只不过想让燕王在没有别人的时候抱抱孩子,没想到,燕王就当着大家的面把女儿这样的抱在怀里,还不知道看到的人都会说些什么呢。

过了一会儿,睡醒了哭着要吃奶的孩子被抱回来了,滕琰也就顺势从席上告退,回了屋子。

滕琰喂着奶,飞珠在一旁讲刚才的事,她是陪着燕王抱着孩子去的前院。“小姐,王爷抱着孩子进去,把大家都惊得不知说什么好,可王爷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滕琰轻轻地点着正在吃奶的女儿的小脸说:“你父亲这是给母亲和你争面子呢!”

燕王的性格就是如此,皇上这样的打压他的这个长女,他只会在众人面前更加高调,让人看看他有多重视自己的长女。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百二十章

过了一会儿,燕王进了屋子,滕琰看着他笑道:“你不必如此的,孩子还小什么也不知道,我又不会在意这些。”

燕王逗着在滕琰怀里的孩子,说:“你不要多管外面的事,好好养身子。”

“燕地的政务,你打算怎么办?”滕琰哪能不问,她心疼燕王,几重责任压向他,他又不是铁人。

就是自己能这样的清静,也是燕王在外面抗着的结果。

滕琰没去打听,但不等于她什么都不知道。进了京城没多久,郭贵妃就婉转地提醒她应该把燕王空着的三个侧妃的位置安排好新人,滕琰装傻。

这些人不是一直认为燕地是荒蛮之地,燕地人远远不如南方人吗?看自己的目光也和别人不一样吗?那自己就顺着大家的意思,做一个不同于寻常的王妃,特立独行,什么纳妾收房的事,她一点也没考虑到。

当时郭贵妃的脸简直都没法看了。

然后,滕琰就在家待产了。她也知道,肚子里的孩子就是她的护身符,怀孕期间是没人敢对她怎么样的。那时候就想,等生了孩子就回燕地,到时候天高皇帝远,没人能管得了自己和燕王。

可事情发展的方向,没有按自己设想的那样。燕王被皇上派的一大摊的事务拖住了,根本不可能很快回燕地。

而自己生了个女儿,皇上和郭贵妃再也没露面,而且也没派人过来,说明很不满意。之所以没有人找到自己面前,不用说,是燕王挡在了前面。

这些事,不用想也能明白,燕王没说,滕琰也不说,但她心里有数,燕王在她面前轻松自若的,在外面还不是千难万难的。

滕琰感谢燕王好好地将自己护住,但她不想什么也不做。

所以在那本册子里,滕琰计划在燕地成立一个类似明朝时内阁的部门,由燕地六部的官员组成,负责燕地日常政务。这样既能减轻燕王的负担,也能更及时地处理一些突发的事件。

以后燕王和自己只要管理燕地的发展方向、总体规划等,日常的政务,他们可以交出去,只要定期的检查、核实就行。

这里面最主要的是划分权力和责任。滕琰尽可能地完善了各类的事务,但还是会有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修正的。

“基本按你写的发下去了,我调了你哥哥去了吏部,负责吏部事务兼内阁成员。还有王祈、魏延平、邓老侯爷等几个人,各管一部,同时是内阁的成员。他们六人议定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有的到我这里报批,有的直接实行。”

“我大哥论才具还是差一些。”滕琰就事论事地说:“别的人选得还都没什么不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