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万里随波行(244)+番外

张元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在他身上,没有男人对女人的那种常见的不服气,那种不服气滕琰前生今世都没少遇到过,当然她也没少费力气把这种不服气消灭。

面对这种一心只谈工作的态度,滕琰也很放松地问: “你这方案是怎样设想出来的?”

“我在南方任过县丞,对那个县里的情况很了解,在昌平时,又向滕郡守请教了些政务上的问题,又结合铁山这里的情况,做出了这样的设想。”

设想是不错,但不是没有可推敲的地方,滕琰指出了其中的几项,张元有些红着脸说:“王妃,能否等在下拿着纸笔来记录一下。”

滕琰不在意地点了点头,她很欣赏张元这种认真的工作态度。这样多的事情,只靠大脑一时记不全是正常的,但有很多人就是不肯承认自己需要记录。

滕琰又对认真记录的张元说:“有一些东西,也不见得我说的就是对的,我们可以一起商讨。”

“不敢,”张元说:“王妃奇才,滕郡守也说他得王妃提点甚多,在下岂敢与王妃商讨。”

正说着话,院子里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因为是夏季,窗子全开着,滕琰转过头去一看,罗才生带着几个军士抬着一个大盆子进来,盆子里装着海鱼,晨雨指挥着他们抬进了后面。

没几分种,晨雨进来报:“罗将军来求见王妃。”

滕琰客气地让请进来,知道罗才生是给自己送海鲜,练兵的时候,肯定能顺便打些海鲜,送来加菜。

罗才生进来行礼问候过后,说来看王妃有什么吩咐。滕琰就说:“恰好,我与张进士在探讨铁山建县的事情,你来这里时间长,对情况了解,也给我们提些意见。”

罗才生的着眼点都在军事防御上,倒也让滕琰和张元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滕琰便笑着对张元说:“所谓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就是如此。以后,有什么想法就拿出来说,别人的想法觉得不对的,该质疑就大胆质疑。”

张元最后很满意地离开了,并说他要重新完善自己的计划,过几日再拿给滕琰看。

罗才生一直到张元告辞才与他一同出门,走前又一次劝滕琰搬进军营住,“驿站窄小,往来人员杂乱,王妃住在此地多有不便,还是在军营中为好。”

滕琰觉得罗才生说的也有道理,她的侍卫人数不少,占了驿站太多的地方,确实不方便,她决定找个客栈包下来住。

滕琰到外面转了一圈,很快就找好了客栈。这间客栈是由渔家院改成的,现在铁山这里人来人往的,有了军营,就有了各种消费,也就有了商业贸易,以及对客栈的需求,自然有头脑灵活的人就会做这样的生意。

滕琰选择这间客栈很凑巧,她从这间客栈门前走过时,正好客栈老板的女儿从外面回客栈。这女孩浓眉大眼,皮肤微黑,挎着一个篮子,篮子上放着一套湿了花布衣服,里面装着的海参隐约可见,篮子里滴着水,这姑娘的头发也往下滴着水。

这水一定是海水,因为这姑娘带来了一阵浓重的海洋的气息。而这时,客栈里面一位中年妇女的嗔怪声传了出来,“都这么大的姑娘了,还下海玩?”

“我只不过去采了几只海参,五哥现在没空,店里又要用海参做菜。”那女孩笑着顶嘴。

滕琰的心雀跃起来了。

自己也想下海!要是能有这么个伴,再好不过了。

接下来的事就顺理成章了,滕琰包下了这间客栈,原来几位客人在收到了滕琰付的补偿金后搬到了别家客栈,整间客栈都住上了滕琰的人,确实比驿站方便多了。

罗才生知道后,赶过来垂头叹气地说,还不如他不劝了,燕王妃住在驿站总比这里强,那毕竟是官府开的,而这里不过是民宅。

滕琰笑笑不语。

“王妃还没到铁山时,王爷就让人送来了书信,要卑职一定保障王妃安全。”罗才生倒也坦率,“卑职因此忧虑不已。”

滕琰笑道:“王爷是不知道罗将军如此神勇,萧家人根本不敢在铁山登陆,才有些担心。我虽然住在外面,但身边带的侍卫并不少,罗将军不必担心。”

更主要的是燕地的政局非常稳定,燕王是从犬戎人手中抢回燕地的,百姓对其只有感激之情,所以燕王并没有遇到过什么刺杀事件,至于滕琰,更不用说了。要说对燕王和现在的政局不满的,大约也只有萧家、公孙家了,但他们想对燕王或自己动手,也不会有多少机会。

眼下的铁山,因为驻军、造船等原故,管理尤为严格,来往经商的人都有一定的手续确保不让有安全隐患的人混进来。

罗才生虽然也相信铁山的安全,但他还是在滕琰住的客栈边上放了一支军队,燕王的命令是从不能打折扣的,滕琰对此也无法改变。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百八十六章

滕琰接着顺利地实施了自己的休假计划。她与红姑,也就是她看见的那个姑娘结识了,通过她还认识了一大群的渔村少女,没几天后,她们就一起去赶海了。

大海每天都有涨潮落潮,落潮时,海水退下去,总是在海岸上留下各种没有来得及退回到大海里的海物。

最多的是各种贝类,还有螃蟹,海藻什么的。而赶海,就是去海边拣拾这些。

贝类往往都埋在沙子下面,只要看见沙滩上有一个小小的眼,有时还会冒出个气泡来,对着这个地方挖下去,十有八九就会挖到一个贝。

而螃蟹,则多数藏在大石头下面,轻轻翻开石头,没准一只螃蟹就会飞快地在你面前横着爬过过去。这时,只要手疾眼快地捏住螃蟹身体的两侧,它的两只能把人的手指夹破的大钳子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还有海带海菜,更是随处可见,就散落在海滩上,或挂在石头上。

滕琰赤着脚,挎着篮子,飞快地在海边忙碌着。

退潮的时间没有多久,而且越是最后露出来的沙滩,能拣到的东西越多,当然这里也是海水最早涨回来的地方,所以赶海就是与时间骞跑。一个手快的人会多拣回来很多的东西,比如红姑,从来都是收获最多的。

而且赶海,并不是每一天都是一样的,每个月只有那么一两天,潮水退下去最远,这时赶海的收获要比平时多很多,今天就是这样的好时机。

所以遇到了这样的时候,就要拼命地快拣了!

海浪一重一重地打在滕琰的腿上,一波比一波多占领一点海岸,海水逐渐涨了上来了。大家互相招呼着,慢慢往回走。

不知道是铁山这里的特有风俗还是其它的地方都一样,来赶海的都是妇女,大家互相看看对方的收获,滕琰篮子里的东西,比起这些常年在海边生活的人肯定要少一些,但比起晨光她们,又多得多。主要是这几个小姑娘放不开,总是觉得像现在这样赤着脚,挽着裙子,半截裤子都打湿了的形象太差。